儿童节:还孩子一个率真
儿童节:还孩子一个率真说起话来嗲声嗲气,唱起歌来吼来吼去,走起路来扭来扭去,只是这原本就是一场“杯具”。这是大同小异的“六一儿童节”晚会给我的一个感受。
随着六一儿童节的来临,各幼儿园、各小学相继举办各种庆祝活动,其中重头戏便是文艺汇演。为展示本园或本校特长教育之成果,秀本园或本校特长教育之特色,吸引家长之眼球,竞相不惜重金布置奢华会场,甚至让孩子们以成人化的标准去演出。
曾几何时,一群素面朝天的孩子站在用课桌搭建的土台上演唱的“让我们荡起双桨”陶醉了多少人的心灵;一段快乐地打竹板陶冶了多少孩子的情操。而今充斥耳膜的不是“摇呀摇”便是“哥呀妹”;充塞眼球的便是那诡异的灯光和那注入太多娱乐元素的艺术服。
的确,现在的孩子从小接受特长教育的时间要比以前的孩子要早(暂且不说孩子是否被特长),也要系统规范些,其中家长的参与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当然这也是社会在进步的一个标志。不过,但凡任何一件事都要有一个度,切不可以牺牲孩子的率真为代价。毕竟纯真是孩子快乐的源泉,愈演愈烈的“成人化”的后果便是牺牲了一代人的快乐与天真,拔苗助长的做法终究会贻误一代人。
儿童节搭台,孩子们唱戏,于情于理这都无可厚非,但切不可让儿童节功利化。扛着“素质教育”、“特长教育”的招牌去媚俗,这终究不是长久之计。不要忘了“教育具有培养或扼杀人的创造性的力量。”儿童是人类社会有赖于成人关怀和培养的生命体和社会成员,同时又是民族文化血脉的继承者和文化基因的承载体。必须要有一个正确的导向来呵护孩子的天性,给孩子一份发自内心的快乐。
不要忘了,孩子才是儿童节的主角。作为人类文化的传递者——老师和家长,在对孩子的教育活动中更多的应该是扮演一个“援助者”的角色,不要以己之欲强加于人,不要让儿童节变味。给孩子创造一个健康、理性的成长空间,还孩子一个率真的童年。 现在的小学生爱唱的都是些偶像剧上面的,如《爱的华尔兹》,还有什么《犯错》、《姑娘我爱你》、《小酒窝》等流行歌曲!唉,怎一个“唉”了得哟! 早熟不一定是坏事。看那些欧洲佬,也是很早熟的,早点适应社会以后不会太白痴。 去看了儿子六一的节目,很是无语! 是的。楼主说的是啊。
可是,怎么办?怎么样改变呢?改变是否一定好呢?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