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缘的人生
随缘的人生人生原本随缘。2011年1月29日,我第一次坐在甘露寺的大願弘法讲堂里与豆豆、长生鸟、寒梅、喜喜、人生若只初见等义工朋友围桌而坐,品尝甘露寺举行的“祈福国泰民安,风调雨顺。” 的团年饭。色香味俱佳的素菜配上缓缓的诵经音乐,让我的心一下子回到了那种空灵。
对于大願弘法讲堂可以说很熟悉,也可以说很陌生。熟悉的是我的孩子在沔州中学读过一年书,孩子他妈妈就成了陪读一族。于是,每每休息的时候,就是我和妻在流坛公园散步的时刻。微风一吹,湖面上波光粼粼,坐落在湖畔的甘露寺似烟波中的一座仙岛,用“如砥湖平,似锦柳软”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只是我一直弄不不明白,前有歌舞厅后有仙桃剧团,人生的浮华与心灵地修行是如何地禅释。有时,凑巧便坐在湖畔的石凳上听听诵经声,握住妻的手与妻相视一笑。岁月就这么从指间悄然滑过,也没进去看个究竟。
今天,应义工朋友蓝莲花居士之约,前来做传菜员,有幸进入大願弘法讲堂。站在大写的“佛”前,我觉得不是我在看字,而是“佛”在看我,心一下子就有了空的感觉。即心成智,顿悟成佛是说这吗?我非香客,亦无慧根自是对佛无悟。南海观音是佛,弥陀是佛,济公也是活佛。“苦海无边,回头是岸。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可否是对“我心即是佛”的禅释。
“有情来下种;因地果还生。 无情即无种;无性亦无生。”缘起又缘灭,花开又花落,人生何处不随缘。随是顺其自然,随是一种达观,随是人生的一份成熟,一份人情的练达。世间万物皆有相遇,相随,相乐的可能。有可能即有缘,无可能即无缘。佛曰:前生500次的回眸才换得今生的一次擦肩而过。“百年修得同船渡,千年修来共枕眠。”可以理解为我与妻的姻缘,能不“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逢。”应该可以理解为我和义工朋友在人与人之间风云际会的偶然和难得,能不患难与共。能不感恩这份缘?能不珍惜这份缘!正所谓“有缘即住无缘去,一任清风送白云。”
佛陀说:“远离不好之事,多做有益之事,这样就能纯净心灵。”看到“大爱无疆”的条幅,我虽非信众,依然肃然。作为万丈红尘中芸芸众生的一员,在这物欲横流、人心浮躁的社会里总停不下追逐金钱名利的步履;永远停留在物质生活的富足及精神上的自我慰藉。“林花谢了春红, 太匆匆, 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 相留醉, 几时重,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成就了贵为帝王的李煜的怅惋之绝唱,试问吾辈的人生欢乐之歌该如何演绎主题。
每一个人都拥有生命,但并非每个人都懂得生命,乃至于珍惜生命。不了解生命的人,生命对他来说,是一种惩罚。其实,生命是与自己内心的对话,生活是人与社会的对话,生态是人与自然的对话。可见如何做人尤显重要。子曰:“见贤思齐,见不贤内自省也”!彻底做到反观内省,不被外境所转就是了!子路闻过则喜,大禹闻善则拜,大舜乐取于人以为善,故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佛教里的“庄严国土,利乐有情”不仅关注信众的精神与心灵,更关注贫困弱势群体,这与和谐社会的构建主旨是想融合的。无论是儒家或佛教,它们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他们早已融入到中华思想文化的命脉。无论是中国孔子的教育,是讲一世——从生到死的教育,还是佛法讲三世的教育,讲过去、现在、未来。我想我们唯一能把握的就是现在。佛曰:笑着面对,不去埋怨。悠然,随心,随性,随缘。注定让一生改变的,只在百年后,那一朵花开的时间。不说世间有太多的不公平,抽出一点时间去关爱那些需要我们关爱的人们;用你力所能及的能力去接济一下贫困家庭,我想人生这场修行就会圆满。晨钟暮鼓惊醒世间名利客,赠人玫瑰手留余香也会香薰十方。拥有一颗无私的爱心,便拥有了一切。
“一尘不染清净地,万善同归般若门”是信众的一种修行,“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是大众的一种修为。“人生的真理,只是藏在平淡无味之中。”让我想起了西方的一句谚语,“听过就忘了,看过才会记住,经历了才会理解。”
是啊。聚散本是缘,就让人生随缘吧! attachment/photo/Mon_1101/23035_6873129629905939fa7265ab79ce1.jpg 聚散本是缘,随缘!
回 1楼(常回来看看) 的帖子
好!顶一个。继续自助助人。 你的文字.,清新如早春杨柳的色彩,璀璨如夏荷上滚动的露珠...... 值得反复看的好文。 我等凡夫俗子。 是啊。聚散本是缘,就让人生随缘吧! 遇见大家就是缘分! 得失随缘,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任天上云卷云舒。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