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孙仲通 发表于 2011-5-22 18:14:02

[灌水]为什么说做公益一点意思也没有

对公益这个圈子称得上比较熟悉,对公益人士、志愿者的生存状态多少有了解,他们多数都很艰难。说做公益一点意思也没有,可能并不算很过分。
公益人士、志愿者是有收获的,那主要是精神上的。收获未必即是快乐。所谓快乐公益更多地是鼓励人的话,实际上经常是快乐少烦恼多,资深志愿者、做好事专业户尤其如此。这是社会环境决定的。且不说花钱出力了,看看社会上各方对他们的态度。做好事未必一定受待见。
亲朋好友未必高兴。他们可能说管外人的闲事不管我们。
帮助的对象未必心存感谢。老话说一碗米的恩人一担米的仇人,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有可能做得越多对方要求越高意见越大。做一次好事的是好人,做十次第十一次不能做了就是坏人。这样的例子非常多。所谓不感恩的,当然不能说是主流,但比例绝对不低。千万别以为穷人、“劳动人民”的道德水平一定比别的阶层高。
做好事影响大了结果可能就是压力越来越大。此时拒绝求助可能被说成假爱心、名不副实。不拒绝又被说成要名不要命。左右都是错的。前几年写过一篇《助学名人已病入膏肓,数十学生竟上门索捐》。原来不知道有这么个助学的好心人,现在因为他重病媒体报道知道了,他们想的不是去帮他治病,而是找他要钱。这是把他往死路上逼。某农村地区去过大城市志愿者捐钱,以后再有大城市人去,会有人追着要钱,不给钱就拿石子砸。
不做好事还罢,一做好事就枪打出头鸟了。陈光标应该算一个例子。
就地方政府而言,未必喜欢有人做公益。比如一些贫困山区,官员不愿贫困为人所知,很不高兴志愿者过去。有的地方思想极为落后,说调查贫困家庭是泄露国家机密,捐物资是给社会主义抹黑。还有些官员是阶级斗争思维,对志愿者不放心。
媒体对公益界利用更多于帮忙。利用有政治利用也有商业利用。实际上许多人心里根本不尊重志愿者,不尊重无私奉献的公益人士。话说回来,后者无钱无势无话语权,为什么要尊重呢?他们只尊重强势者。有一次和某知名道德模范在一起,某报记者打来电话对其进行无礼训斥,可是第二天她的报道出来,说通过几天相处,我和xx成为了好朋友。另一个朋友也是著名道德模范,到省电视台做节目某高官对他很客气,后来他为农民工维权再来找他,连秘书的面都见不上了。德高望重的白芳礼老人至死都没有感动CCTV。实际上,媒体经常把公益人士当傻子玩。道德模范的帽子他们很乐意给别人戴,自己是不愿意戴的。要他们也去捐钱甚至捐肾,照样可以感动中国,但他们当然不会干。
有些记者瞎写乱写,志愿者把他们一点辄都没有。话语权在他们手里嘛。
有些官办的基金会是不喜欢民间公益的。民间的账务公开,不是给他们压力吗?不是突出了他们的问题吗?都捐给民间组织,他们吃什么啊?吃饭以后就开不了天价账单了。民间来做,弄不好给扣个非法集资的帽子。
做公益经常需要当地人的协助,比如学校。按理说校长、老师会关心学生的生活,但是很多人不愿意麻烦,对志愿者态度不好。
少数捐资者对志愿者也不客气。(当然他们也是公益人士,也不容易。)以为自己拿钱了是帮志愿者了,就可以居高临下了。实际上志愿者是在为社会做事,很难说是谁帮谁。志愿者走访、送钱下乡也要花钱,有时花钱比捐资人都多。
有些企业捐钱是有商业或者其他目的的。对志愿者也有利用的成分,有时也不太尊重他们。他们有目的当然不一定要排斥,能出钱就值得肯定,但这是另一个问题。
社会上有些流氓混混欺负公益人士、志愿者。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你是爱心人士,就得高姿态,就得君子不计小人过,还不好还击。前几年武汉那位希望老人被骗善款被盗就是一例。公益人士、道德模范被索捐、殴打、勒索的例子屡见报道。
志愿者内部也未必总是那么和谐。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严格说来,公益事业在我国还只是起步状态,这个圈子中真正的精英是不多的,不少人见识也是有限的。虽然这个圈子没有利可争,在某些人眼里还是有名、权之争。他们不知道好人的名是轻易出不得的,民间组织是不存在什么权力的,只有责任和威望。公益组织的内部矛盾并不罕见,极端的时候可能为谁谁能上一次镜头就内斗不休。
少部分人混进志愿者队伍贪污腐败,破坏整个组织和公益界的名声。出了一丁点问题,这个组织辛苦建立的公信力就可能毁于一旦。还有不少人混进这个圈子的确有很功利的目的,为了提干、保研、镀金、升官等。跟他们合作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本来抱着谋取个人利益的目的进来的就不能叫志愿者。
社会上对于公益和志愿者的理解,尚处于蒙昧状态。就是公益圈内部,思维水平可能也比较初级,许多人还在好人好事、积德行善的阶段。先行者经常是不被理解的。
社会上的评论,做什么事情就会有人说炒作(其实这些人往往自己喜欢炒作又炒作不成),就会说沽名钓誉(说这个话的人基本上都是自己想出名出不成的)。有些人已经不相信会有做事不功利的人。很多人自己什么事情也不为社会做,别人做了就说三道四。
某些的确有社会责任感的人,对公益也不以为然。被视为社会精英的知识界对公益的认同还非常有限。有人说这是给主管官员擦屁股,是姑息他们不作为,实际上是做坏事。有的说做公益没有他搞的那一套重要。好像君子动口,小人动手,只磨嘴皮子的可能被视为君子,勉力实践的是小人。他们要做就做“大事”(实际上是说大事),关注民生是小事不上档次。咱们国家很奇怪的现象,就是达者独善其身,穷者兼济天下,很多骨干志愿者本身是社会下层甚至有底层的。
出现以上情况的原因很简单。人们首先想的都是自己。都希望别人为自己做事,希望没有人超过自己,希望别人少给自己添麻烦,希望好人的帽子只戴在自己头上,希望别人信自己这一套甚至膜拜自己,或者希望别的什么一大堆。当然这里也许说得悲观了些,正面的情况也不少,好官员、好记者、感恩的受助者等绝对数量也不少。内部风气好的组织也渐渐多起来。一些地方政府的态度也有所转变。也正因为如此,公益人士、志愿者们算是还没有绝望。
说了这么多,是不是公益都不要做了呢?当然不是。这个社会非常需要公益,非常需要志愿者。如果每个人每一方都只想到自己,这个社会就很可怕。不为别人着想,将来谁会为自己着想呢?这个社会成了个什么世界呢?那些不讲诚信、耍小聪明、利用他人、仗势欺人的人,到头来自己也可能成为受害者。
做公益不是少数人的专利,是我们国家每一个公民共有的责任。对志愿者多一些理解和包容,给他们宽松的环境,帮他们解决后顾之忧,让更多人参与公益,更多人成为志愿者;惟其如此,这个社会才有希望一点点好起来。
最后向坚守的公益人士志愿者们致敬。


写于汉网阳光地带

叔孙仲通 发表于 2011-5-22 18:15:02

说这些当然不是给做公益的人士泄气,是希望社会上多理解他们的难处。实在太难了。

杜豆豆 发表于 2011-5-22 18:39:23

这贴子在天涯有看,写得不错!

清兮来兮 发表于 2011-5-22 21:30:17

做公益到一定程度,这些问题方才涌现
能保持平常心,不为名不求利者,很少。沽名钓誉的人很多,但也能理解,毕竟,人在社会,总被花花世界的表象迷惑。需要我们不断的提醒自己,清醒做人。
不把做公益看成多么高尚的事,人与人之间本来就很自然的需要关心与关爱。这是很正常的,所以做公益也只是表现了人最本质的善良的一面。我一向看法如此。
每个人把自己看得低一点,对得到的每点心怀感恩,对付出的一切理所当然,不沾沾自喜,不怨恨,会很快乐。

晕哥 发表于 2011-5-23 07:32:36

用平常心去做平常事,有力气时飞的远一点,累了就找个窝歇息会!

叔孙仲通 发表于 2011-5-28 23:16:11

在麦田计划论坛的回复。

帖子当然不是给我们圈内泼冷水,是希望社会上能理解志愿者的难处,多支持多参与。象麦田筚路蓝缕发展到今天,外人看着光鲜,其中的艰辛必有不足为外人道者。
公益发展是大势所趋。积极推动这个进程的虽然是少数人,但这些年已经取得了不少积极成果,政策和舆论环境已经有了积极改善。孔子说,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曾国藩说,风俗之厚薄奚自乎?自乎一二人之心之所向而已。好的风气能养成,最初往往是很少的先行者带动的。这个过程一定很艰难,但未必没有希望。也许会柳暗花明又一村。最艰难的时候过去,未必不是隧道的尽头。
风气的转变,仅靠少数人道德修养堪为世范当然不够,思想理念特别重要。行事的智慧和策略也特别重要。公益界内部和社会上都需要公益观念的升华、转变和普及。公益是一项社会事业,是一种生活方式,也是一种价值观和世界观。健康价值观和世界观正是当今社会所奇缺的。公益人士、志愿者做事留名或不留名本身并不重要。做事留名可以低调,但宣传公益思想、宣传健康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不可以低调。公益不是一种职业,是多数人都可以参与甚至应该参与的。转变大众的思想认识,转变舆论和制度环境,可能比公益实践的直接成绩意义更大。
公益的大众化和专业化须齐头并进。物质救助和精神扶贫、智力扶持须齐头并进。门槛太高则参与者寡,专业水平和技术含量不足则难收治本之效,同时也难以在精英视野中真正确立自己的地位。一直停留在行善积德、捐款捐物的水平,恐怕很难吸引众多精英尤其是知识分子的参与。而他们的参与对公益事业的发展是特别重要的。
我国知识分子本有知行合一的好传统。参与公益对身居书斋的学者来说提供了了解国情和社会实践的机会,也给他们提供了贡献才学实现人生价值的途径。期待更多知识分子能在这个问题上达成共识。

梅雨季节 发表于 2011-6-21 10:32:58

希望工程也是那样

恶灵骑士 发表于 2011-7-19 16:59:17

只能说人与人之间存在着差距。我奉献。我快乐。

边城雨城 发表于 2011-7-19 22:56:29

顶个~~~~~~~~~~~~~~~~~~~~~

帆诺细鱼 发表于 2011-8-17 12:08:17

到底公益活动的具体内容是什么,我看大家在论坛上总是呼吁大家出钱啊,捐衣服啊,捐文具啊什么的,这些都是最基本的、最初级的公益活动。殊不知,捐助对象到底乐不乐意接受这样的善意,在别的网站上看到很多捐助对象提要求,不要旧衣服,不要旧鞋子,不要过时的衣服,不要什么什么的。在捐赠者看来着实郁闷,我好心送东西给你,你还挑三拣四?受赠者也委屈,东西质量没得保证不说,心理也不平衡。本人认为,做公益活动不能仅仅止于上述这些举动,可以向更深层次发展。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大家不防建个公益的就业中心,或者是培训中心,或者是给贫困地区多寻找些适合他们的就业机会或者投资项目,这样虽然难度大些,但对他们来讲,才是真正的得到了好处吧。

紫马哥哥 发表于 2011-8-17 13:21:06

写得不错

东的西的 发表于 2012-3-4 03:13:35

说实话,我一看到你的文章和名字就心里发怵,虽然不认识,但是怕受攻击,不知道这是什么原因!

杜柳队长 发表于 2012-3-6 21:59:57

依百特仙桃店 发表于 2012-3-7 16:32:07

有一个小故事:   海水退潮后,大量的鱼被搁浅在海滩上。一个小男孩见状,开始拾起鱼一条一条地往海里扔。一个路过的人不理解:“这么多鱼,你救得过来吗?”小男孩一边救鱼一边回答说:“这条鱼在乎!”随即又将一条鱼扔回了大海。

向这些    理想主义者,人道主义者,爱心主义者致敬!

惭愧叟 发表于 2012-3-31 11:29:09

东海龙王 发表于 2012-6-5 11:43:15

帮助的对象未必心存感谢。老话说一碗米的恩人一担米的仇人,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有可能做得越多对方要求越高意见越大。做一次好事的是好人,做十次第十一次不能做了就是坏人。这样的例子非常多。所谓不感恩的,当然不能说是主流,但比例绝对不低。千万别以为穷人、“劳动人民”的道德水平一定比别的阶层高。

赵红亮 发表于 2012-6-5 12:41:34

上善若水!!!

风飞扬 发表于 2012-6-5 19:10:56

向理想主义者,人道主义者,爱心主义者致敬!

火烈精灵 发表于 2012-6-10 17:03:46

向坚守的公益人士志愿者们致敬。

阿郑 发表于 2012-6-14 20:37:14

勿以恶小而为之 勿以善小不为之 勿以他长舌少善 勿以人误解不行 做自已想做的事 尽自已的能尽之力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灌水]为什么说做公益一点意思也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