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时间
- 2012-10-14
- 最后登录
- 1970-1-1
- 在线时间
- 小时
|
小女子一家之言,仅发泄读后所思无它。不求人围观,但且打打酱油!
偶尔听说余教授因盗版而封笔,不知真假,叹那《千年一叹》《文化苦旅》几成绝响,心中不免唏嘘。一日闲逛凤凰周刊,闻先生有出新作,大喜。忙当当求购,急急啃完有木有。
全书为演讲和发表文章,题字贴的集合,针对性不强,略感遗憾。印刷精美,纸张明显大于A4且空白处偏多,个人觉得不必要,不够环保。
1.通篇有几次提到先生为联合国文化会议邀请的亚太唯一的学者,由故意表冠之感。
2.几年前的笔诛官司本来我们读者都快忘记了,但这次先生娓娓道来详情,愤慨流于纸端,个人认为不必要,以书讨论太抬举宵小。老罗曾说,不公平永远存在,以一副惨兮兮搏同情非上策,幽默加上乐观无疑更赚眼球。看来先生缺乏街头智慧。
3清者自清,伪停于智,个人争斗不衍家小。先生在辩论中提及自己家人,小女子不得其解,莫非乱了方才。。。
4后章为以往各地受邀题字,仿佛拼凑成书,食同嚼蜡,江郎之作?!
5我国古代文人都有一股“文人气”,现代人多理解为清高迂腐,其实不然,其实古人这种精神面貌代表一种超脱,在与世俗时间的抗争中,表达出超越时代的风骨。书如其人,现代社会不少华美奢味,唯缺平淡的冷静思考,霜冷长河才能行者无疆。
6.。。。。。。。。先生啊先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