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工建设闲谈:发挥桥梁作用,为乡贤回报桑梓提供渠道
地方义工服务于地方公益事业发展,为各界爱心人士和团体贡献于公益牵线搭桥,当然也应能为在外的乡贤回报桑梓提供渠道。回报桑梓是我们民族的优良传统。改革开放之初,海外华人华侨积极为沿海地区的家乡捐资投资,为地方教育和经济发展做出过极大贡献。今天,内地省份虽然华人华侨不多,但在外地外省的精英为数众多。他们中的许多人功成名就,拥有多方面的优势资源,也有反哺家乡的良好愿望。家乡有专业公益组织,他们实现愿望就更加方便。某些乡贤久居外地,或者世代寓居外地,和家乡早无联系,通过公益活动和老家和家乡政府重新建立联系,也有可能给带来投资和其他利好。
联络乡贤参与公益,义工可以运用自身的人脉,也可以和校友会、宗亲会、同乡会(包括同乡商会)等信息共享。校友会、宗亲会、同乡会有同学情、亲情、乡情作纽带,序齿不序爵,重伦理轻阶层,联络精英参与公益有着特殊的优势;义工有公益专业素养,有较高的社会公信力。大家群策群力,一起为老家办实事。
逢年过节,许多游子都会回到家乡,可以参加义工年会,也可以和义工座谈,共商家乡公益事业发展,展望家乡建设前景。年事已高不常回乡的老人,年轻义工可以前去探望,介绍家乡的新面貌新成就和爱心公益事业的进展。了解到义工的善行善举,相信许多人也会受到感染,会参与到家乡公益事业中来。
乡贤回报家乡,可以助学帮困、捐建大楼、修桥修路,也可以有其他方式。义工组织活动能多元化发展,在不同领域有执行力,就有可能和不同乡贤的行善愿望形成对接。深度参与家乡公益、贡献较大的乡贤,当然也可以成为义工会员,或者加入理事会。
值得一提的是,许多乡贤对家乡的教育和文化事业特别关注。乡土文化是他们和家乡之间的重要精神纽带。义工能关注文物保护、非遗传承,为学生和市民开办人文讲座,参与编纂地方志书,宣传家乡的文化名人等,必然能吸引更多乡贤关注义工,认同义工。
至于乡贤中的专家学者,捐钱捐物或非所长,但他们具有学术和智力优势。义工协办的人文讲坛能开展起来,这些专家学者就可以是现成的师资,他们将来也可以介绍同行朋友中的其他学者来访讲座。学者经常回乡,了解家乡发展的优势和需求,为家乡建设建策献言,为家乡引进学术智力资源以及其他资源,那么对家乡的贡献就远远超出慈善的范畴了。
2013.1.7 写于仙桃义工论坛
公益必须有精英参与。尤其是学界商界精英。乡贤中就有不少精英。 是好事情,支持! 叔孙仲通 发表于 2013-1-8 18:10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公益必须有精英参与。尤其是学界商界精英。乡贤中就有不少精英。
赞同!
我在北大读书,虽然算不上乡贤,但是的确自己有很多智力资源,自己周围的朋友也有占据各种重要社会职务的。此外,我了解到很多老乡都想为自己的家乡做点贡献,但是的确缺少渠道,我也是今天才看到这个组织的。 这个可以有。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