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孙仲通 发表于 2013-5-6 22:24:36

公益发展的重心在城不在乡在人不在物在义工不在受助者

本帖最后由 叔孙仲通 于 2013-5-6 22:50 编辑

朋友谈到,大家长期关注的某个农村公益基地,虽然多年来搞了不少捐助活动,建立了省内较早的农家书屋,但本地义工队伍一直没有建立起来。当地只有一位志愿者,年纪已经很大,等老人家干不动了,这里的公益活动可能就会告一段落。捐的钱,吃了用了,搞了多年的公益,是不是就成为历史陈迹了。
这种前景令人忧虑,但换个角度想,也无伤大局。在农村找志愿者本来就是很难的事情。在中西部地区尤其为难。但这些年没有志愿者冒出来,不等于以后一定没有。这个乡出去的大学生,据了解有多人经常参加公益活动,放假期间也在老家开展公益活动。在外打工的年轻人,也有参与公益的。他们或多或少已经受到外地义工的影响,心里播下了公益的种子。这些种子总会发芽的。就一般村民而言,外地义工来也开阔了他们的视野,而且带来的基本是正面的东西,用个时髦的话说,传递的是正能量。
更重要的是,在农村的公益活动改变了城市中的许多人。以这个地方为例,当地城里的义工组织的成立,很直接地受到外地义工公益活动的影响。后来又出现了其他义工组织。活动层次越来越深入。有些民间社团,虽然只是户外、读书等性质,但其行为也具备了越来越多的公益性。和外地的义工的深入交流,也影响到网民思维潜移默化的变化。观察当地论坛,也可发现许多耐人寻味的细节。当地官方对公益活动持很开放的态度。该地的农家书屋虽未发挥很大作用,但农家书屋成为省内普惠政策,这家书屋是起了作用的。
类似的情况很多地方都有。西部某市,从民间到官方,公益意识都有很大的进步。以前外地义工捐赠物资,有村官说是给国家抹黑,有学校领导不敢接受图书捐赠。现在变化大多了,从团委到市政府,对公益活动都相当支持。
对农村的关注使不少城市人走到一起做公益,结识了不同圈层的朋友,学识有了进步,思想有了升华,生活有了方向。公益团队建设和项目建设也有不少进展。许多人都有共同的感受,公益改变了我们自己。
可以认为,在农村做公益,最大的变化可能不是发生在农村,而是在城市。在义工、市民思想观念、行为方式各方面的积极变化。助学助贫等活动主要是募捐,这是物质层面的。但最大的效益,可能是精神、意识层面的,包括我们义工自己,也包括部分官员,包括一般市民。人的意识改变了,行动就会改变。人改变了,积极的变化就会发生。义工、公益界相比农村的受助者,可以认为是更大的受惠者。义工多、公益意识深入人心的城市,自然也更和谐更温暖。也可以说,相较于农村,城市是更大的受益者。公益活动的效益,是绝不可以简单以捐钱捐物的多少计算的。
公益的核心在改变人。公益首先在改变义工自身。做义工的人多了,也就是改变的人多了。改变的人多了,就是在改变社会。做公益,值!
写于麦田驿站

何承明 发表于 2013-5-6 22:48:18

公益的核心在改变人。公益首先在改变义工自身。做义工的人多了,也就是改变的人多了。改变的人多了,就是在改变社会。做公益,值!
非常赞成楼主的意见!也值得深思!

风雨兼程 发表于 2013-5-7 07:48:21

是的。

维常之华 发表于 2013-5-7 10:28:43

人的意识改变了,行动就会改变。人改变了,积极的变化就会发生。义工、公益界相比农村的受助者,可以认为是更大的受惠者。义工多、公益意识深入人心的城市,自然也更和谐更温暖。也可以说,相较于农村,城市是更大的受益者。公益活动的效益,是绝不可以简单以捐钱捐物的多少计算的。
公益的核心在改变人。公益首先在改变义工自身。做义工的人多了,也就是改变的人多了。改变的人多了,就是在改变社会。做公益,值!
赞同。
有很多人说,做义工,很快乐,助人实际在助己。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公益发展的重心在城不在乡在人不在物在义工不在受助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