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小区里一个老爹爹讲滴。抗日战争时期,日寇侵华,攻克武汉,向西进攻至沔阳境内。当时在江汉平原抵抗日寇主要是王劲哉将军所带领的一二八师,实行焦土抗战,部队沔阳籍士兵居多。
一二八师在江汉平原浴血奋战五年,沔阳籍士兵伤亡最重,“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 。
某日天黑,部队经过施家岗整休。一名小兵从营地出来去河边挑水。刚出营地门口见一名面生的黑瘦老兵,老兵搭腔说没有事干帮他去挑水,还主动帮小兵挑起木桶。小兵与他边走边聊,黑瘦老兵说他家是脉旺咀的,当了几年兵,蛮想家里的妻儿老小…….. 正说着起劲,迎面走来了一个喂军马的马夫。见了黑瘦老兵,猛的吃了一惊, 叫道:你不是已经死了吗?小兵回头一看身后哪里有什么黑瘦老兵,只有一对空木桶放在地上。马夫告诉小兵:这个黑瘦老兵是他的乡亲,两天前打仗已经阵亡了,尸体还是他帮着埋的,埋的时候穿的就是这身衣服。
也许老兵习惯了与部队的生活,也许是一个孤零零埋在异乡的寂寞,再也许是放心不下家里的妻儿老小……而这些为抵御外侮而牺牲的老兵才是民族真正的脊梁,老兵不死!
打孩子
杨林尾镇复兴村一个年轻农村妇女,结婚没两年,生了个儿子,可惜得了场病,没有躲过去,就撒手而去了。孩子的爸爸长年在广州打工,没有办法照顾到孩子,就由姑姑家收养了。姑姑家也有自己的孩子,两个孩子一起玩,倒也相安无事。
可是有一天,这孩子不小心吃饭的时候,打破了一个碗,姑姑生气了,随手就打了这孩子两巴掌。孩子就开始哭,这时候就出事了。据说姑姑突然怪叫了一声,两眼一翻摔倒在地,再站起来的时候,说话的声音和走路的姿势就都变了,熟人一眼就认的出,简直就是孩子死了的亲妈。
一时间,村里哄动了,许多人都围过来看热闹,姑姑就在屋里哭嚎,以孩子亲妈的腔调埋怨姑姑打孩子。有些年长的长辈就开始劝,证明孩子的姑姑其实一直对那孩子很好。
劝了一会,姑姑不闹了,开始和村里人聊天,这时候很多过去的熟人都过来打招呼,过来就问:你知道我是谁吗?姑姑就说: 怎么不知道啊, 你不是谁谁谁吗 我们老在一起逛街,等等。
长辈们担心出问题,就劝她说,你看这边也没得事了 还是赶紧回去吧,你的孩子我们保证给你照看好。姑姑就说: 那好, 那我就走。 说着分开人群就向村外头走,人们就在后头跟着。
走着走着,快走到孩子妈的坟地的时候,姑姑突然就摔到了,众人扶起来,她一脸茫然说:我怎么在这里, 你们这是干什么?老人就告诉她,你别管我们干什么,以后千万千万不能打孩子了。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