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江小靓 于 2014-2-11 10:13 编辑
年 味
小时候,年味是寒冷的北风中飘散着浓浓的麦芽糖、豆腐脑的香气;是家家户户挂在廊檐下不多的几串腊肉腊鱼除夕之前大锅卤菜的气息;是父辈们冒严寒下湖挖藕抓鱼小伙伴们在岸上雀跃欢呼,冻红的小脸蛋;是汤圆糍粑玉兰片炒米麻花麻叶子苕果子;是鞭炮拉炮摔炮冲天炮二踢脚;是狮子龙灯旱莲船,打艄婆子吸引着男女老幼姑娘小伙跟着跑着看,跟了两三个村;花鼓子、皮影子、渔鼓筒子,是社戏唱到正月正,直到十五闹花灯。 小时候,年味是队里分红有结余,几尺花布几斤棉,扯上二尺红头绳,全家上下换一身新。小时候的年味,是整整一年的期盼,丰也罢,欠也罢,到了岁末多多少少能兑现,孩子们一年守着一个愿望,脸上洋溢着幸福与满足。一年更比一年强,总有新的希望催人走向前。有希望且能实现,那是那个时代的幸福感。 如今,年味是什么? 是萧索的村庄又有了人气,打工的游子,穿过重重雾霾,汇入春运的洪流,不远千里万里,归心似箭,回到留守的慈母娇儿身边,看着家徒四壁,河沟污浊,清洁的水都喝不上一碗,失望地返回镇上,宾馆包房,呼朋聚友喝酒打牌度过假期。如此,年复一年。 如今的年味是小县城也成了堵城,开车上街添堵还不如徒步步行。 春节是孩子们唯一的盼头和安慰。可以不用上学上课上晚自习,虽然短短几天也一样会有作业加补习,但至少可以睡几天懒觉,松开头脑中紧绷的弦。苍白的脸上偶尔还可以绽放一丝笑靥。 作为成年人,如今的年味也早被年终奖、人情账、孩子升学就业、社保住房烦心事给冲淡,除夕放不放假,高速免不免费都会让你放下酒杯就想骂娘。欲禁未禁已成一纸空文的禁鞭令,大街小巷炮仗声声会打扰人们的清梦,卧不安神干脆不睡了,一道春晚的大餐,总是难调十几亿人挑剔的口味。可要是没了春晚,有多少人会失落? 如果你灰暗地看,如今的年味是什么?是把人挤成照片的春运,是辗转千里的奔波,是雾霾,是减薪,是拥堵,是同样的食品吃不出当年的味道和安全。是回不了家的游子只能把思念寄回家,是祝福有短信群发满天飞,亦或是还珠格格类的连续剧翻来覆去地看。是幸福感的全面消退。 是我们不知道珍惜,才有太多遗失的美好?还是我们不懂得感恩,品味不了人生的真正味道? 文化味浓郁的中国年,如今还有几分文化味?新式中国年,又会把中国人引向何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