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粟 发表于 2014-12-16 09:35:06

我们来读书吧十七:读《命若琴弦》

    期待第十七期读书会,不如说更期待天水碧回来。她离开这两个多月,虽然也时时关注着我们的动态,也场外推荐,也谈读书心得,也出谋划策,可总觉得还是少了点什么。谁叫她是我见过最喜欢读书的人,也是读书最多的人呢。12月12日,老时间老地点,参加读书会的人有老仙、天水碧、嘀哒、尘尘埃埃、海的一边、凝馨、泰山、小娴的园子、小光、静默如谜、默默、一粟、清兮、清越而歌、彭东梅和舞之,共16人。天水碧主讲史铁生的《命若琴弦》,然后我们互相交流。天水碧在上个星期提到这篇小说时,我的头脑马上出现那一老一少两个瞎子在荒凉的群山之间走动,以及那张空白的药方。那还是两三年前读过的,那时被史铁生深深地震撼,从读到他的第一篇散文《我与地坛》开始,了解到其人其事,就寻找他的一切作品来看,也看写他的文字,大概喜欢一个人都会如此吧。隔几年再读,又通过天水碧的讲解,和对大家谈话的总结,夜晚再细读,又增加了新的感悟。这个故事情节很简单。是的,简单才是王道。一个七十岁弹了五十多年琴的老瞎子,带着一个十七岁的小瞎子,在山村里兴致勃勃地赶场弹琴说书,只因为他师傅曾告诉他:弹断一千根琴弦,就可以拿出药方去抓药,吃了药他就可以重见天日。等到他弹断一千根琴弦,拿出药方去抓药时,却被告知,那张药方是空白的。想到他的徒弟还需要他,老瞎子支撑着,没有陷入绝望而倒下,同时也明白了师傅临终前对他说话的深意,他们的命就在弦上,只要弹好琴就够了。老瞎子找到遭遇情感灾难的奄奄一息的小徒弟,把那张无字的白纸塞到他的琴槽里,对他说:得弹断一千二百根琴弦,就可以拿出药方去抓药。小说人物语言朴素、简洁。主要人物就两个,两个瞎子,老的历经沧桑,目标坚定而清晰,一心只扑在琴弦上,小的天真可爱,好奇心强,充满希望,这个世界各种稀奇的东西都吸引着他,他还喜欢上一个十五岁不到的小姑娘。人物对话都符合各自的身份,拿沈从文的话说,就是语言贴到人物里写。象《红楼梦》和《水浒传》里的对话,一读到那个话语,不必去看那人,就知道这人是谁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语言特色,林黛玉有林黛玉的语言,刘姥姥有刘姥姥的语言。白描写景。缪缪数笔,勾勒出一幅悲壮、凄清、孤独的画面,给全文定下了一个不胜苍凉的基调。而且首尾呼应,场境重复,日子在重复,生命在轮回。但,结尾给人以信心和力量,一种无奈之中的踏实,步伐更坚定的意境。史铁生是个拿生命来写作的作家,二十岁正当生龙活虎的年龄,却瘫痪在轮椅上,曾多次想到自杀,他不停地在质问生与死的问题,不停地剖析自己,剖析灵魂,他写作,是生活所迫,因为他不知道自己还能做什么,他写作是为了活着,也告诉人们怎样活着,他写残疾的人,也写人的残疾。读他的作品,就是读他自己。他说,死,是不必急于求成的,是必然会到来的节日。要考虑的,是怎样生。他还说,活着,要超越活着。《命若琴弦》告诉我们,活着要有目标。“心弦也要两个点——一头是追求,一头是目的——你才能在中间这紧绷绷的过程上弹响心曲。”有目标的日子,“那些奔奔忙忙兴致勃勃的翻山、走路、弹琴,乃至心焦、忧虑都是多么欢乐!那时有个东西把心弦扯紧,虽然那东西原是虚设。”老瞎子的师傅临终前说:“人的命就象这琴弦,拉紧了才能弹好,弹好了就够了。”正因为心怀目标,老瞎子的琴才弹得让所有的听众喜欢,那些无尽无休的无聊的路才走得欢快,遭受的所有苦和罪才放得下,可是,到头来,却发现,那个目标原来是虚无的。他才悟到师傅的意思,“目的本来没有。”“他的一辈子都被那虚设的目的拉紧,于是生活中叮叮当当才有了生气。重要的是从那绷紧的过程中得到欢乐。”老瞎子也象他师傅对他说的一样对自己的徒弟说, “目的虽是虚设的,可非得有不行,不然琴弦怎么拉紧,拉不紧就弹不响。”老瞎子也问过自己,“七十年中所受的全部辛苦就为了最后能看一眼世界,这值得吗?”多么辛酸的一问,一辈子生活在黑暗中没见过太阳和月亮的盲人是多么渴望能见到光明,他们尚且感觉到蚂蚁打架獾啃庄稼,作为健康的我们呢,是否比他们看到更多听到更多呢?想起《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的海伦,又聋又哑又盲的她不仅能体会到生活中无处不在的爱和美好,还能触摸到大自然花草树木日月星辰的细微变化,正常的我们,是不是浪费了好好的双眼双耳呢?大家各抒己见,畅所欲言,讨论完小说,天水碧还为我们推荐了史铁生的妻子在他去世后写的长篇怀念散文《让死活下去》,还有徐晓的《半生为人》。我们还积极筹备元旦晚会。下期默默将和所有的朋友一起探讨幸福。相信每个人都有话说。

舞之 发表于 2014-12-22 14:37:22

这样优秀的读书文章,要推荐给大家。

舞之 发表于 2014-12-22 14:38:46

人生的要义,不仅是过程,也不仅仅是结果。好的过程会有好的结果。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我们来读书吧十七:读《命若琴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