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不错,推荐阅读。
<p class="bbsp"> <font size="6">美国金融危机有多严重?</font></p><p class="bbsp"> </p>
<p class="bbsp"> 对金融危机最普遍的方解释是次贷问题,然而次贷总不过几千亿,而美国救市资金早已到了万亿以上,为什么危机还是看不到头?</p>
<p class="bbsp"> 有文章指出危机的根源是金融机构采用“杠杆”交易;另一些专家指出金融危机的背后是62万亿的信用违约掉期(Credit Default Swap, CDS)。那么,次贷,杠杆和CDS之间究竟是什么关系?它们之间通过什么样的相互作用产生了今天的金融危机?</p>
<p class="bbsp"> 为通俗易懂起见,我们使用了几个假想的例子。有不恰当之处欢迎批评讨论。</p>
<p class="bbsp"> 一、 杠杆:</p>
<p class="bbsp"> 目前,许多投资银行为了赚取暴利,采用20-30倍杠杆操作,假设一个银行A自身资产为30亿,30倍杠杆就是900亿。也就是说,这个银行A以30亿资产为抵押去借900亿的资金用于投资,假如投资盈利5%,那么A就获得45亿的盈利,相对于A自身资产而言,这是150%的暴利。反过来,假如投资亏损5%,那么银行A赔光了自己的全部资产还欠15亿。</p>
<p class="bbsp"> 二、 CDS合同:</p>
<p class="bbsp">由于杠杆操作高风险,所以按照正常的规定,银行不进行这样的冒险操作。所以就有人想出一个办法,把杠杆投资拿去做“保险”。这种保险就叫CDS。</p>
<p class="bbsp"> 比如,银行A为了逃避杠杆风险就找到了机构B。机构B可能是另一家银行,也可能是保险公司,诸如此类。</p>
<p class="bbsp"> A对B说,你帮我的贷款做违约保险怎么样,我每年付你保险费5千万,连续10年,总5亿,假如我的投资没有违约,那么这笔保险费你就白拿了,假如违约,你要为我赔偿。</p>
<p class="bbsp"> A想,如果不违约,我可以赚45亿,这里面拿出5亿用来做保险,我还能净赚40亿。如果有违约,反正有保险来赔。所以对A而言这是一笔只赚不赔的生意。</p>
<p class="bbsp"> B是一个精明的人,没有立即答应A的邀请,而是回去做了一个统计分析,发现违约的情况不到1%。如果做一百家的生意,总计可以拿到500亿的保险金,如果其中一家违约,赔偿额最多不过50亿,即使两家违约,还能赚400亿。</p>
<p class="bbsp"> A,B双方都认为这笔买卖对自己有利,因此立即拍板成交,皆大欢喜。</p>
<p class="bbsp"> 三、CDS市场:</p>
<p class="bbsp"> B做了这笔保险生意之后,C在旁边眼红了。C就跑到B那边说,你把这100个CDS卖给我怎么样,每个合同给你2亿,总200亿。B想,我的400亿要10年才能拿到,现在一转手就有200亿,而且没有风险,何乐而不为,因此B和C马上就成交了。</p>
<p class="bbsp"> 这样一来,CDS就像股票一样流到了金融市场之上,可以交易和买卖。实际上C拿到这批CDS之后,并不想等上10年再收取200亿,而是把它挂牌出售,标价220亿;D看到这个产品,算了一下,400亿减去220亿,还有180亿可赚,这是“原始股”,不算贵,立即买了下来。一转手,C赚了20亿。从此以后,这些CDS就在市场上反复的抄,现在CDS的市场总值已经抄到了62万亿美元。</p>
<p class="bbsp"> 四、次贷:</p>
<p class="bbsp"> 上面A,B,C,D,E,F....都在赚大钱,那么这些钱到底从那里冒出来的呢?从根本上说,这些钱来自A以及同A相仿的投资人的盈利。而他们的盈利大半来自美国的次级贷款。人们说次贷危机是由于把钱借给了穷人。</p>
<p class="bbsp">笔者对这个说法不以为然。笔者以为,次贷主要是给了普通的美国房产投资人。这些人的经济实力本来只够买自己的一套住房,但是看到房价快速上涨,动起了房产投机的主意。他们把自己的房子抵押出去,贷款买投资房。这类贷款利息要在8%-9%以上,凭他们自己的收入很难对付,不过他们可以继续把房子抵押给银行,借钱付利息,空手套白狼。</p>
<p class="bbsp"> 此时A很高兴,他的投资在为他赚钱;B也很高兴,市场违约率很低,保险生意可以继续做;后面的C,D,E,F等等都跟着赚钱。</p>
<p class="bbsp"> 五、次贷危机:</p>
<p class="bbsp"> 房价涨到一定的程度就涨不上去了,后面没人接盘。此时房产投机人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房子卖不出去,高额利息要不停的付,终于到了走头无路的一天,把房子甩给了银行。此时违约就发生了。</p>
<p class="bbsp"> 此时A感到一丝遗憾,大钱赚不着了,不过也亏不到那里,反正有B做保险。B也不担心,反正保险已经卖给了C。</p>
<p class="bbsp">那么现在这份CDS保险在那里呢,在G手里。G刚从F手里花了300亿买下了100个CDS,还没来得及转手,突然接到消息,这批CDS被降级,其中有20个违约,大大超出原先估计的1%到2%的违约率。每个违约要支付50亿的保险金,总支出达1000亿。加上300亿CDS收购费,G的亏损总计达1300亿。虽然G是全美排行前10名的大机构,也经不起如此巨大的亏损。因此G濒临倒闭。</p>
<p class="bbsp"> 六、金融危机:</p>
<p class="bbsp"> 如果G倒闭,那么A花费5亿美元买的保险就泡了汤,更糟糕的是,由于A采用了杠杆原理投资,根据前面的分析,A赔光全部资产也不够还债。因此A立即面临破产的危险。除了A之外,还有A2,A3,...,A20,统统要准备倒闭。因此G,A,A2,...,A20一起来到美国财部长面前,一把鼻涕一把眼泪地说,G万万不能倒闭,它一倒闭大家都完了。财部长心一软,就把G给国有化了,此后A,...,A20的保险金总计1000亿美元全部由美国纳人支付。</p>
<p class="bbsp"> 七、美元危机:</p>
<p class="bbsp"> 上面讲到的100个CDS的市场价是300亿。而CDS市场总值是62万亿,假设其中有10%的违约,那么就有6万亿的违约CDS。这个数字是300亿的200倍。如果说美国收购价值300亿的CDS之后要赔出1000亿。那么对于剩下的那些违约CDS,美国就要赔出20万亿。如果不赔,就要看着A20,A21,A22等等一个接一个倒闭。无论采取什么措施,美元大贬值已经不可避免。</p>
<p class="bbsp"> 以上计算所用的假设和数字同实际情况会有出入,但美国金融危机的严重性无法低估。照这样的计算方法,这次的七千亿只是扔进去了一个水花,美股还得继续大跌,反过来看A股,所谓见到底部还是遥遥无期的事啊!!</p>
<p><br/><br/><br/><span class="huifu">作者:*.88.225.*2008-10-06 02:03:11</span></p>
<p><span class="huifu"></span> </p>
<p><span class="huifu"></span> </p> <p class=\"bbsp\"> 坚决反对推出融资融券和期指, 融资融券! <br/> 股指期货出台,绝对是特大利空!!! 特别是在世界金融危机和可能发生经济危机的大背景下. <br/><br/> 最近有传言说*要推出融资融券和期指的声音不少,一些赞同推出融资融券和期指的人,其实代表的是机构的利益,因为推出融资融券和期指后,机构操纵个股股价时能轻松地锁定利润。那么,你们想过对散户的影响了没有吗?想过对我国金融市场和我国经济的影响了没有吗?想过如何国泰安了没有吗??? <br/><br/> 对于成熟和规范的证券市场,推出股指期货的确有助于减小市场波动,风险相对下了,市场更加稳定成熟了;但对于类似A股这样的强盗市场,推出股指期货将产生巨大的助涨和助跌作用,是更大风险的制造者! <br/><br/> 特别是那所谓的经济学家不学无术,愚蠢之极,提出推出融资融券和期指救市,简直就是饮鸩止渴!!!而愚蠢的各分析师同样是不经思考而强烈呼吁管理层及早推出股指期货。显然,市场把融资融券和股指期货作为一个重大利好在期待。但是,实际情况又如何呢? <br/><br/> 一名94年即参与中国期货市场的老同志,很慎重的告诉各位,不要把股指期货的推出作为利好对待,股指期货只是机构手里屠散户投资人的新工具而已,且这个工具着实锋利无比。现在融资融券业务似乎比当年美国的“保证金交易”更可怕。首先,中国证券市场采用的是100%的保证金交易,投资人是不可以透支的,那么作为融资融券业务来讲,投资人只有用自己的信用向券商进行资金通融,比如100万本金,再融资100万,以总额200万进行股票买卖,显然,这就是倍率为2的方式。因此,投资人对应承担的盈亏比例同时上升到不融资的2倍。这似乎还可承受?不,您错了。把风险和利润比例放大一倍对大多数投资人而言似乎可以承受,但市场的交易制度限制将是另一致所在。因为无论融资还是融券,都有时间的限制,到期必须偿付资金或者股票的,但是没有人保证在这个约定期限内,您的头寸一定盈利,那么到时候,大多数人将承受2倍的亏损,这是99%采用融资融券投资人的下场。 <br/><br/> 搞金融衍生品的下场,看看现在的美国吧!它将把全世界拖入经济危机!究其原因,只是因为有些别有用心的人进行了所谓的金融创新!实质上就是推出一些电子符号,然后让一帮人对睹! <br/><br/> 国外很多实例证明:推出融资融券和期指后,股市里的散户就逐渐消失了,为什么?因为都给洗白白了。如果推出融资融券和期指,散户们就赶紧走人,免得落得给洗白白的运。 <br/><br/> 融资融券和期指本来就是庄家操纵股市的工具,要涨要跌还不是他们说了算,小散进去只有被刮干血汗钱的份. 现在是剪羊毛的戏到了最后就是更换新的羊群!被剪了羊毛的羊起码还活着。而融资融券和期指推出后,股融资融券炒股就等于被汰的羊群进了屠宰场! <br/><br/> 融资融券,股指期货出台,到时强行平仓时就知道借钱赌博是死路一条,因为用自己的钱或股票炒作,一旦被套,还可以死挺等待将来的机会。但借股票钱赌钱一旦股市波动大,接近危险值【你保证金】证券公司马上平仓。你就给洗白白了!!!他没有任何危险。倒霉的是你。这点和期货交易一样。我看融资融券推出后股市真会有*的! <br/><br/> 另外,当前市场的T+1制度本身就在人,买入或者融券后卖出,制度不允许你当天平仓,所以,投资人等于在当天天失去了风险处理的可能,亦即止损无法实现,在波动较大的新兴市场中,这个风险足以淹没投资人;还有最重要的一点是,在风险市场中,如果投资人要成功,必先学会生存下来,而生存下来的唯一技能就是学会止损。遗憾的是,我们看到具有成熟止损技术和坚强的止损心理素质的投资人实在少之又少,这是他们被深套的原因所在。一旦融资融券推出,难以想象这批人如何才能活下来? <br/><br/> 看下在股市*暴跌中有多少人受伤害,幸亏没开融资融券和期指,否则多少人就彻底洗白了,要啊. <br/>期指本来就是零和戏,输钱的人输的钱就是赢钱的人赢的钱。 到时大小非也好,机构庄家也好,统统的实力扩大,也就是庄家上亿资金翻倍和散户几万资金翻倍的概念,小学生都会算谁的实力扩大了?个股的涨落不是更容易控制?散户简直全当小菜,想怎么吃就怎么吃…… <br/><br/> 看看俄罗斯和香港及东南亚金融危机,就会知道,融资融券和期指是绝对不能开的.开了就要被美国剪羊毛,大洗劫,还是堂而皇之的,光明正大的. <br/>看看期货317国债事件、红小豆逼空最后没法只能把该品种撤掉,就知融资融券是不能搞的。 <br/><br/> 看看此轮行情,看看权证,就知道监管的水平和券商的管理能力。 <br/>看下散户券商基金机构在这场轮回中的表现,就知道,绝大多数全都不可靠,金融素质奇差无比,分析判断能力差得离谱,如果要推出,等于是要他们给少数人送钱,这个钱超级大庄 捡来也太容易了,太缺德了. <br/><br/> 现在第一没有全流通,流通市值小,容易操纵;第二绝大多数机构、券商、基金、股能力很差,单边都做不好还想做双边,做杠杆,简直钱多人傻,给人送傻钱。 <br/><br/> 融资融券和期指在遭遇非常事件,*暴跌中还能拖垮银行和券商(比如在连续的跌停或涨停当中,想斩仓都不可能,那么最后还剩什么呢),在我国一定会引发比美国更吓人的海啸,经济/会大动荡.曾经的苏联、现在的俄罗斯都被害惨了,俄罗斯迫不得已把股市都关掉了。 <br/><br/> 不要忘了曾经的香港和东南亚金融危机,别好了疮疤忘了疼. <br/>希望永远都不要开融资融券和期指.让那些企图整垮我国经济的人彻底死心。 <br/>把股市基本功能搞好就行了,不要不该的东西。 <br/><br/> 请那些建议开融资融券和期指的人回去推演一下盘,想一想期市和股市这些年走过的路,发生了什么大事?在极端情况下出现的情况,就会知道融资融券和期指不能开,特别是在现在的背景下. <br/><br/> 要知道,推出这些衍生品或者要素市场越多,机构手里就多了屠普通投资人的工具。特别是面对功能定位严重错误的中国证券市场。金融工具越多,对普通投资人越不利,当然,对机构则更有利。因此,人家机构拼在忽悠管理层尽早推出股指期货,并以所谓利好的假象忽悠散户一起煽风点火,您以为真的,那就太二百五了! <br/><br/> 至于吴x莲之流,向来以为是很不专业的金融高管,她们的最大缺陷就是对市场的波动本质没有足够的了解,当然,更糟的设想是也许这些人早就和某些利益团体勾结了! <br/><br/> 而且,敬告各位散户朋友,不是所有券商股都可以受益的,尤其是那些净资产才几十亿那些,很有可能在开展这项业务后一夜之间输个精光。 <br/><br/> 恳请中国证券市场管理层慎重!千万不可听从那些所谓的经济学家绉,或者别有用心的人唆使推出融资融券和期指而铸成大错,到时将悔之晚矣!!! <br/><br/> 还是那句话: <br/>那些建议开融资融券和期指的人,你们敢不敢在出现由于融资融券和期指造成股巨大损失,金融动荡,经济被拖垮的情况下(例如香港和东南亚金融风暴之类的情况)象那对无意中出售毒大米的日本夫妻一样自裁,向受伤害的国谢罪? <br/><br/>支持的顶一下吧!!</script><br/><br/><span class=\"huifu\"><f>作者:119.165.88.*2008-09-30 12:11:48</font><f></font></span></p> <p>要先支持了才认真看;)</p> <p>呵呵,最近关注几件事情,</p>
<p>1.确认所谓深圳友邦保险的财力.当然道听途说是:<font size=\"-1\">美国国际集团(AIG)&美国友邦保险公司(AIA)和深圳友邦财务没啥直接关系.</font></p>
<p><font size=\"2\">2.定投的股票基金只设定了一年,9月居然没定投,我现在看到,想想,算了,暂时不投了,调整下定投策略.</font></p>
<p><font size=\"2\">3.保住工作,保障家庭稳定收入.</font></p>
<p><font size=\"2\">4.打算学摄影,技术好了之后,行情好么就去给人拍婚纱赚点小钱,实在经济不景气,拍新闻图片也能赚回点稿费,哈哈;)</font></p>
<p><font size=\"2\">5.盘点财产,计划用度,勤俭持家.</font></p>
<p><font size=\"2\">6.把各处的手机卡,银行卡等积分换成礼物,合用的留着,不合用的出售,绝对不浪费资源;)</font></p>
<p><font size=\"2\"></font> </p>
<p><font size=\"2\">其实还是偶某老大说的好,经济危机如果真的来了,省用不如多赚,还是想办法多渠道挖钱赚钱吧;(</font></p> 大有大当家,小有小当家,我就一个厨娘的眼光,多听多看多学习;) 大家还在盼利好吧?还妄想靠大股东增持题材发点小财?可能吗?无非是大股东想稳住股价,让“小非”多抛售股票转换为真金百银罢了!!!
<p> 最实质的利好莫过于免去佣金,不要印花,实行T+0交易,融资融券,又当如何呢?狂涨一、两天?让机构多出点货而已,“大小非”抛得更多。 </p>
<p> 实质问题是:= = = = = = 四倍于现有流通市值的大小非如洪水猛兽,我们接受得了吗?就是把全国人的存款全部扔进股市也接不住一半啊! </p>
<p> 所以本轮熊市唯一的出路就是:= = = = = = 所有股价跌到和“大小非”成本一样,逼迫“大小非”无利可抛售股票,才能止跌!!所谓的利好,都是为“大小非”减持出售创造条件,“大小非”抛得更快!任何的救市己没有意义了,时间是最好的疗伤药!</p>
<p> 方向要弄清:= = = = = = 合法的超过现有流通市值四倍的大小非是必须减持的,新的大小非也是要不断制造的。稳定的下跌是不可逆转的。 </p>
<p> 信心要坚定:= = = = = = 现在必须赶快清仓离场,不要让“大小非”把你当最后的一蝶小菜给吃了! 否则最少要被套三年。不到1000点以下,二市的成交量不低于300亿,最后不在100亿的基础上整固3-5个月是绝对不能进去的。</p>
<p></p>
<p><br/></p>
<p></p>
<p> </p>
<p>=======史无前例的“熊”来了!!!本轮超级(财富大转移的)大熊市不可比照以往的五轮大熊市!=====</p> <p align=\"left\"><strong> 请不要相信所谓增持回购的假、大、空!有哪一家上市公司卖光所有家当能把自己在二级市场的流通股和自己发行的大小非以发行价全部买回去的吗?大部分都在靠发债券、增发圈钱过日子,都快要破产了吧。</strong></p>
<p align=\"left\"><b> 利好!天天利好!就是同时推出不要红利睡、免除佣金、印花睡、实行</b><b>T</b><b>+</b><b>0</b><b>、推出平准基金、下调准备金率、降低存款利率、推出股指期货、融资融券、拿</b><b>1000</b><b>亿美元救市。。。想想吧又能怎么样呢?狂涨一二天?关键问题是老的合法的大小非如洪水猛兽,新的大小非又以更猛烈的速度在创造。</b><b>把全国的存款都拿出来还不够买一半的大小非。 Z*F怎么去解决呢?唯一的办法只有让股价跌到与大小非成本一样。所以沪市成交量在没有低于200亿、深市成交量在没有低于100亿或指数没有跌到1200点以下整固3-5个月千万不能进去。9月12日二市成交量本已基本到底,调整一段时间就会到市场底部,已经出现了即使指数跌大部分个股也跌无可跌,甚至在涨的良好局面。但919人为破局面,接下来。。。</b></p>
<p align=\"left\"><b> 推出融资融券有二点可以肯定:一是有做空机制会加速股票价值回归,很多股票短期内就能跌到大小非成本价。二是掩盖了无法解决的大小非问题,大小非先通过融券卖空再用大小非股票回补,进一步增加投机风险。会有一部分人倾家荡产最后淡出股市,最终股市变得真正有投资价值,市盈率会达到理想水平(5-8倍),现金分红将强制实施。须知美国熊市时现金分红平均为5。9%,牛市时高达29%,无论牛熊红利率都远高于银行利率。这也是美股为何遇到什么危机都不会连续暴跌的根本原因。</b></p><br/>
<p><strong><font face=\"宋体\" color=\"#ff6600\"> 就是准备金率调整为零,贷款不要利息,存款没有利息再加收5%管理费。那又如何?存在银行最多亏5%,在一个上市是为了解困,上市公司没有盈利,不给股东分红的股市里,在一个大小非比流通股还多5倍的股市里炒股的话不知亏80%够不够?</font></strong></p><br/> <p>太长了</p> <p>熊出没,危险!逃命要紧。</p> <p>反正我就一点点基金,放着吧,放他个三五八年.</p>
<p> </p> 看了ABCDEFG,总数不过几千亿的次贷,居然被炒到62万亿,太恐怖了,难怪老米的几千亿进去只打了个水漂 看得我心惊肉跳,赶紧想办法还清贷款是王道;) <p>其实很多人都在关注,都不敢说话,怕什么怕,什么都有个了解和学习的过程么</p>
<p>你我都是这场世纪大劫中的一员,说错了也没人会笑你吧,欢迎跟贴回贴;)</p> 财经科普讲究的是生动浅显。欢迎1107来点评一下。 <p>整个股吧,都在呼叫A票市场是巨大的绞肉机,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西方金融市场才是最大的绞肉机。</p>
<p> </p>
<p>衍生金融产品只是那架机器里面锋利的刀片而已。刀片是被一起绞破了,可是你的肉却永远回不来了。</p> 好好活,拼命赚钱吧 <table style=\"BACKGROUND-COLOR: #f8fdff\" bordercolor=\"#999999\"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100%\" align=\"center\" border=\"0\">
<tbody>
<tr>
<td height=\"60\">
<div align=\"center\">
<table height=\"40\"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100%\" border=\"0\">
<tbody>
<tr>
<td valign=\"center\" align=\"middle\" height=\"44\">
<div class=\"title\" align=\"center\">
<h1>美国的事情还没完 好戏还在后面</h1></div></td></tr></tbody></table>
<div style=\"BORDER-TOP: #ccc 1px=\"1px\"solid; MARGIN: 0px=\"0px\"5px=\"5px\"5px\"></div>
<table width=\"90%\" border=\"0\">
<tbody>
<tr>
<td height=\"11\">
<div class=\"author\" align=\"center\"> </div></td></tr></tbody></table></div></td></tr>
<tr>
<td><br/>
<table width=\"93%\" align=\"center\" border=\"0\">
<tbody>
<tr>
<td style=\"WORD-BREAK: break-all\"><span class=\"hangju\" id=\"zoom\"> 一、美国的事情远比想象复杂<br/><br/> 长假结束前最后一天,根据美国及周边市场的变化,我在博客里对于开盘后的A股做了一个基本判断,复盘后A股向下调整4-8%。八月份分析银行行业短期负面,长期中性,工商银行基本近期合理估值在3.8-4.2元,这些分析在与各自的市场表现基本吻合。<br/> <br/> 然而美股止不住的下泄对A股继续构成了严重的压力。随着各种救市措施的推出,美股不但没有稍作停顿,反而加速下跌。事实上,美国的问题远比中国很多投资者想象的要复杂。我们从媒体中听到的大量的是“次贷”,而实际上,本轮美国危机的核心是美国的房地产泡沫破裂。<br/> <br/> 美国的信用评级公司将个人信用打分并评级分为五等:优等、良好、一般、差、不确定。据此,住房贷款被划分为三个类别:优质贷款市场(Prime Market)、“ALT-A”贷款市场,和次级贷款市场(Subprime Market)。Prime 是针对信用分数在660 分以上的人,ALT-A 是针对信用分数在620-660 之间,Subprime 是针对信用分数在620 以下。次级贷款申请人的信用评分多在620 分以下。<br/> <br/> 美国的住房按揭贷款市场有10万亿美元规模,这其中1万亿为次级贷款,事实上次级贷款有可能只是整个美国住房抵押贷款市场的冰山一角,优先级贷款造成的影响将会大大超越次级贷款。随着大量白领失业,近期规模9倍于次级贷款的优先级贷款的违约率却在成倍上升。《纽约时报》8月4日头版报道说,07年4月以来,质量优于次级贷款的Alt-A贷款的违约率已经翻了4倍,至12%;而同期质量最好的优质贷款的违约率上涨到2.7%,翻了一倍。只有在大萧条时期才出现的由于失业,枪杀全家然后自杀的新闻重新在美国当代社会成为残酷的现实。<br/> <br/> 二、房地产泡沫是动荡的核心<br/> <br/> 回想到07年,一位相识多年的美国朋友告诉我他对美国社会的担忧,他形象地指着自己的脖子告诉我说,Mike,美国人的债已经埋到这里了。他的女儿,也是债务大军的一员,借钱在纽约买带游泳池的豪宅,让他十分担心。01年我在北美,对美国当时的房地产环境十分清楚,那时候整个北美大陆,到处都充斥着类似一个印度人,到美国下了飞机就借钱买房,结果几年后成了百万富翁等等之类的故事。2000年后的整个美国社会,都在借钱买房、买豪宅彰显地位。谁不买房,谁是傻瓜;谁不借钱,谁是傻瓜。在那样的环境中,久而不闻其臭,很难保持清醒,整个社会氛围仿佛回到了罗马帝国的末期那般的奢靡淫乱时代,谁不那样做,谁就是另类。结果,一点火星便导致整个制度体系的颠覆。<br/> <br/> 当然,投资银行是这类活动的推波助澜者。投资银行利用自己的所谓信誉,大量担保、发行、交易房贷打包及衍生产品,通过层层包装,让投资者、监管者越来越难了解事实的真相。就如同外观精良的七层包装,包的不过是一堆腐烂的饼干。投行在过程中大量赚取盈利,包装自身业绩,却也在不断为自己挖掘坟墓,这次投资银行的消失,完全是贪婪的报应。<br/> <br/> 本次次贷危机是否会产生类似1929年的影响,我的分析是绝对不会。因为最关键因素是现代国家管理者很清楚,只要控制不要出现银行挤兑,即便是银行的财务报表出现技术型破产,都不会影响社会稳定的根本。所以,一旦有银行挤兑苗头,美联储都会迅速采取行动,或增加流动性,或让大银行购并,甚至不排除国有化。现在已经采取大幅提高存款保险上限的措施,就是消除绝大部分美国人的挤兑忧虑。<br/> <br/> 实际上违约率的上升将导致银行的技术性破产。在1980年到1982年间,所有的美国银行都持有大量对拉美国家的债权。但是拉美公司无法偿还贷款。那时所有的银行在技术上都已经破产。美联储怎么做呢?美联储要求银行保留那些所有人都不看好的债权,把它们都反映到账面资产上来。美国的银行用了七八年的时间才从这泥潭中走了出来。这的确会带来一些会计问题,但是美联储会给技术破产的银行留下筹集资本的时间。<br/> <br/> 但美国能迅速复苏吗?我的判断也是绝对不会。本轮金融风暴对美国的影响可能会造成很多银行的技术性破产、个人资产缩水、房地产整体贬值。不象01年互联网泡沫破密对社会的影响只影响到部分精英层面,本次由于房地产因素的影响是影响到整个美国社会,如果把互联网破灭比喻成外科手术,本次的危机就是中风。一个中风的人,即使是医疗条件再好,也需要一阵时间才能有所恢复。更何况美国此次是银行加房地产两大社会支柱产业同时出现问题,类似脑出血加冠心病一起发作,没有一段日子,是缓不过来的。<br/> <br/> 三、我们从美国危机中学到什么?<br/> <br/> 美国的危机给我们三个活生生的教训:<br/> <br/> 1、资本市场永远要保持谨慎,不熟不做。自己不了解的,就要学习巴菲特,要么就要彻底弄明白,否则诱惑再大也坚决不碰。打包后的次贷及衍生产品、对冲产品吸引了数十万亿全球资金参与,但有多少人是自己了解到事物的内核呢?可以说,美国人交易的已经不是产品、企业,而是一堆深奥的公式和符号,在对一堆大家永远说不清道不白的东西不懂装懂、津津乐道、乐此不彼。面对深不可测的资本市场,就像看皇帝的新装,虽然看不懂,却也完全也用不着去装聪明。<br/> <br/> 2、对市场要永远心怀敬畏,即便再强大,在市场面前也要谨小慎微。投资银行本次彻底崩溃,与投行多年习惯翻手为云、覆手为雨,操纵舆论、操纵市场不无关系,完全是罪有应得。<br/> <br/> 3、不要相信世界上有只涨不跌的神话。股市是这样,房市也是这样。美国人工作6年的收入可以支付一套房子,中国人现在是20-30年左右,房子这一生活的简单必须品,却已经让中国老百姓成了一辈子为之奋斗的“奴”。如果说美国人的房子有泡沫,中国的泡沫是不是更严重呢。想想觉得有点可怕。由于我们房贷的规模还不象美国那样占银行贷款规模那么大的比重,加上中国人住房消费的自有资金量比较大,我们房贷的问题可能不会象美国人那样严重,但只要是泡沫,就是要破灭的,超出了购买力,价格必然回归。针对房地产市场,现在的对策就是:不管别人如何吆喝,捂住钱袋。要知道,事情才刚开始,好戏在后头。</span> </td></tr></tbody></table></td></tr></tbody></table> <p>转来的;不代表本人观点;)</p> 高兴 <p>奇人哥总是这么精辟,</p>
<p>他生动谈论了自己在此次金融危机中的感觉</p>
<p>比烂苑的长篇大论好多了</p>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