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孙仲通 发表于 2009-7-3 16:27:00

[原创]道德模范为什么做不得

<p><font face="宋体"><font style="FONT-SIZE: 20px; FONT-FAMILY: 楷体_GB2312,楷体">滴水公益论坛的网友莲安塘下回复《说说做公益和名利》说:名利有求来的,也有给予的,更有甚者是强加的。</font><font style="FONT-SIZE: 20px; FONT-FAMILY: 楷体_GB2312,楷体">的确,有些名是给予的,甚至是强加的。</font><font style="FONT-SIZE: 20px; FONT-FAMILY: 楷体_GB2312,楷体">道德模范就是。是政府和媒体竖典型树起来的。有些道理这篇文章已经谈了,且再引申几节。</font></font></p>
<p><font style="FONT-SIZE: 20px; FONT-FAMILY: 楷体_GB2312,楷体" face="宋体">出名并不一定是坏事。名利双收者多得很。商家经营生意,当然是品牌知名度越高越好,因为他们的产品是拿来卖的,卖掉了就会盈利。要是产品必须全部免费派送,送得越多赔得越多,那就是人怕出名猪怕壮了。利他型的道德模范做不得道理是一样的。他们助人、捐款是无利可图、不求回报的,名气大了求助索捐的弄不好踏破门槛。拒绝呢,那是名不副实,没良心,不拒绝勉强为之呢那是要名不要命。这和私我领域身残志坚、孝养父母的道德人物是不一样的,他们只对自己或者家人负责,其事迹宣传出去了社会上可能有人给他们捐钱帮助解决困难。当然私我领域的模范过分拔高、脸谱化了,日子也是很难过的。</font></p>
<p><font style="FONT-SIZE: 20px; FONT-FAMILY: 楷体_GB2312,楷体" face="宋体">也不能说有些求助者就是没有良心。有些人以为是名人就能量很大,本事高强,兼之乐于助人名声在外,做好事专业户出身,有麻烦不找你找谁啊。他们未必知道道德模范和实力派名人大不一样。有些道德名人只能说是著名的穷人,著名的弱势群体。一方面也正因为他们穷,弱势,自顾不暇,所以捐款、做好事、为他人奉献才显得特别不易,也就特别有新闻价值,也因此才会出名。汶川地震街边乞丐捐款一百,新闻价值不亚于富翁捐款百万。他要是来自中产之家而捐款一百,没有媒体会注意他。</font></p>
<p><font style="FONT-SIZE: 20px; FONT-FAMILY: 楷体_GB2312,楷体" face="宋体">我国树的道德模范多是中下层人士,甚至有一些是底层。他们在生活中和社会上本来是弱势的,属于弱势群体。财、势、权、位、才、艺、貌也许都没有,要出名,而且是好名声,立德或许是唯一的途径。要保持媒体的关注度,如前所述,就要加倍努力地奉献,作为要极端、激烈才能吸引注意。这样的日子是有苦说不出的。一直很不愿意说的一句话,可以说他们蛮可怜的。这里是陈述事实,对这些道德模范本身并无任何不敬。实力派人物占据媒体版面,卖点翻新,这都不难。企业家、政治人物、学者、艺术家等,他们理所当然地是媒体的主角,媒体本来离不开他们。这是他们的生活常态,本职作为,没太多人会嫉妒他们指责他们上报。有些演艺人士传个绯闻出来也能登报,读者只当是娱乐,也不会对他们过多指责。下层社会的道德模范出名就大不一样了。</font></p>
<p><font face="宋体"><font style="FONT-SIZE: 20px; FONT-FAMILY: 楷体_GB2312,楷体">在乎名节是可敬的。在乎名誉是正常的。在乎虚名和在乎名节、名誉不同,但虚名来了荣誉来了不愿意失去,这也是很常见的心理。他们在乎虚名并没有损害到他人,舆论没有必要苛求乃至指责。扪心自问,有多少人能超脱于虚名之外呢。何况他们对社会是有贡献的。</font><font style="FONT-SIZE: 20px; FONT-FAMILY: 楷体_GB2312,楷体">对道德模范来说,超然于名之外,更重要的是出于自保。不要怕寂寞,也不要因为面子过不去勉强做事。</font></font></p>
<p><font style="FONT-SIZE: 20px; FONT-FAMILY: 楷体_GB2312,楷体" face="宋体">道德模范的名是媒体等给的,往往是刻意竖起来的,模范们的传媒形象往往是媒体来涂抹的,他们本人没有多少发言权。名和荣誉虽然未必是什么好东西,但是他们给的,拿人的手短,以后很多事情就要听他们的了。</font></p>
<p><font style="FONT-SIZE: 20px; FONT-FAMILY: 楷体_GB2312,楷体" face="宋体">媒体宣传道德模范有他们台面下的目的。一个是政治宣传,一个是商业利益。固然有弘扬道德和正气的考虑,但主要的恐怕经常是为了这两方面的自我利益,而不是为这些道德模范好。说得难听一点,道德模范只不过他们利用的工具而已。如果说出名是个好事,没有利用价值,人家平白无故是不会让谁出名的。平头百姓、弱势群体中道德好的人多的是,树谁不树谁是人家说了算。利用价值没有了,弄不好媒体就会将他们一脚踢开。中下层人物中好人可以发掘很多,这一位不用了再树一位就是,在他们没有必要特别把某一位模范当回事。这可不象一些实力派人物,他们在某些领域的地位是不可替代的。某道德模范很小年纪就被被动地竖起来,后来媒体根据道听途说造谣炒作破坏其名誉。道德模范堕落,和她当年的先进事迹一样,都有新闻价值,甚至更能吸引眼球,搞到后来某些专家学者都跑出来搞案例分析,探讨一个好孩子怎么会最终堕落。可以骂这些媒体和专家没有天良,但话语权在人家手里,我们的声音社会上听不见。就是社会上听见了他们也可只当什么也没发生,能把他们奈何。人家才是实力派人物,might is right.</font></p>
<p><font style="FONT-SIZE: 20px; FONT-FAMILY: 楷体_GB2312,楷体" face="宋体">社会上对道德模范的道德水平期待和要求远超于常人。道德是个十分抽象的概念,大小事情都可以往道德上联想,谁都可以指指点点。世界上原本就不存在道德完人,谁都可能有道德瑕疵。这些瑕疵被人看见了,被媒体放大了,那道德模范的声誉也就会大受影响。有人玩笑说,道德典型树一个倒一个。原因很简单,那么高的道德要求,媒体刻意拔高宣传,怎么可能时时、处处达标呢?当年的一位战斗英雄,被树为模范,后来因为所谓三千块的演出出场费广受指责,从此算是销声匿迹了。在网上看到有人指责徐本禹吃大排档,他又没偷没抢,本来有什么不行的呢?被指责的原因很简单,他们是道德模范,就不该过常人的日子。</font></p>
<p><font style="FONT-SIZE: 20px; FONT-FAMILY: 楷体_GB2312,楷体" face="宋体">道德模范经常上媒体,甚至受到国家领导人的接见。大老板、名学者国家领导人也接见,那意思是大不一样的。千万别以为自己和这些实力派人物是平起平坐的。没有实力只有道德的虚力是未必有多少人买账的。一些全国著名的道德模范被人欺负,这是常事。戴着道德的高帽子,被欺负了还不敢说,利益被损害了还不好争。前一阵子有位老先生碰见三名彪形大汉打人,当场拿出证书喊道“我是道德模范”,他们真的跑了。这样的事情也有吧。还有跟这不一样的。江诗信老人是怎么死的,一个骗子说要为助学捐款一百万,趁老人不备,把七千元的公款偷走了。欺负的就是你道德模范。</font></p>
<p><font style="FONT-SIZE: 20px; FONT-FAMILY: 楷体_GB2312,楷体" face="宋体">出名未必就好,有些名是出不得的。最严重的,有杀身之祸。这世界是讲求实际的,没有无来由的名,没有无来由的利。不属于自己的就不要放在心上,平安、健康,安心做自己的小百姓,这就是美好生活。</font></p>
<p><font face="楷体_GB2312" size="3"></font> </p>
<p><font face="楷体_GB2312" size="3">写于滴水公益论坛</font></p>

武厨 发表于 2009-7-6 19:43:00

<p><font size=\"5\">他们助人、捐款是无利可图、不求回报的,名气大了求助索捐的弄不好踏破门槛。拒绝呢,那是名不副实,没良心,不拒绝勉强为之呢那是要名不要命。      </font></p>
<p><font size=\"5\">   同感!</font></p>

蓝色海 发表于 2011-2-17 09:26:24

值得我们思索。

阿龍 发表于 2011-2-17 09:57:04

暴封瘾音 发表于 2011-2-18 11:31:50

我认为。首先道德模范评选初衷绝对是好的,希望能给社会树立好的典范。关键还是看市民自己怎么看。真正为了人们做了好事的,那尽管没有得奖。他还是真正的模范。我是指在人们的心中

行苇 发表于 2011-2-18 16:45:33

还记得拍芬必得广告的,收养103名学生的石老师么?
这个推出来,很多人说芬必得投机。
仿佛人们觉得什么事情和钱联系在一起,就变得虚假了。
只是,依靠这笔钱,又有几个孩子能接受教育,这样的双赢,有何不好?

给我们的偶像,我们的模范,一点空间。

奉献不是一味的损己利人,做力所能及的事,帮需要帮助的人。

叔孙仲通 发表于 2011-2-18 19:44:29

汉网回复。
对官办的感动xx评选,一直持很大的保留态度。当然有弘扬道德的初衷,也有部分正面效果。但更多的只怕是转移民众视线和商业目的。前者是极左时代遗留下来的做法。弘扬道德要靠学校和社会教育,靠在上者率先垂范,靠法治惩恶除奸,还有其他很多方面,不是树几个典型就可以毕其功于一役的。树道德典型对既得利益群体没有伤害,所以他们特别乐意采用。如果有政治身份,更可以为在上者涂脂抹粉。(要是反腐败、维权的典型,伤害到既得利益群体的利益,他们就没有什么积极性去宣传了,反而可能打击他们。)树典型垂六十年,究竟有多大作用,是摆着的。做道德模范那么好,当官的不怎么争着去做呢?捐钱,卖房,捐肾,他们也可以感动中国啊。他们不干的,让小百姓去干,去粉饰太平。宣传先进事迹弘扬美德本来是个好事,但官方操作,掺进政治目的,结果就大打折扣了。宣传角度非常重要,不是一大呼隆出名就好。
评选既然存在,需要探讨怎么样尽量避免负面效应,放大正面效应。集体出头是其中之一。看得出官方也在注意。这几年的感动中国、道德模范评选,有进步者可以举出四例。
一是集体出头,分散道德压力。以前感动中国都是给个人,零六年的给了青岛“微尘”团队,这次给了“中国志愿者”。
二是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这是最近李长春先生的批示。云南溜索行医二十八年的邓前堆医生的例子,李长春要求尽快给村里建桥。也就是结束了邓医生的“感动”史。二十八年溜索行医是非正常状态,现在进入正常。否则,让邓医生一直“感动”下去,直到掉进怒江为止?这不是害人是啥?
三是立德、立功、立言相结合,推广可参考的做法。例子可以举出方永刚教授。一开始的宣传口径是学习其道德和忠心,后来发现效果不好。学习先进的结果都是重病在床,留下老婆孩子谁照应?只会把人们的学习热情吓退。后来转变了思路,宣传他作为学者的一面,怎么样讲授思想政治课,贴近现实,让学生喜闻乐见。这是立功立言,做法是可以推广的。抽象的道德,尤其是政治化的道德,现在难以推广,恐怕是现实。
四是对道德模范分门别类。印象中这是零七年开始的做法。分为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孝老爱亲五个门类。治学术业有专攻,道德修养人也是各有长短。古代史书旌表道德楷模,也要分为孝子、忠臣、节妇、隐逸等不同节目。这合乎事实,也合乎人性。没有人有可能做得十全十美,门门一百分。很可惜的,地方上评选道德模范,多数没有学到这一点,不管具体作为都神仙一把抓视为道德模范。把模范们推进道德金钟罩,浑身上下动弹不得。动则得咎。出了一点问题就身败名裂了。
宣传道德模范本身当然不是错,要讲角度、尺度、火候、技巧。宣传的初衷重要,影响和结果更重要。相信很多层级的官员也是出于良好的初衷,玩愚民把戏的只是少数人。因为习惯成自然,很多人搞宣传树典型没想那么多。如果要真正达成弘扬美德的目的,让更多人能跟进,角度、尺度、火候、技巧必须注意。

详情请看:http://bbs.cnhan.com/viewthread.php?tid=16469398&amp;page=1&amp;extra=#pid8350788

伟仔 发表于 2011-2-23 15:32:14

没看完

伊健紫欣 发表于 2011-2-24 15:08:36

我己经碰到了哦

紫水金 发表于 2011-6-10 10:04:55

要父母不再操劳,让子女不再操心,社会福利中心欢迎您!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原创]道德模范为什么做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