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风古韵 发表于 2019-7-3 15:06:25

仙下河记

      










       记,是用来记人,记事,记景物的一种文体,如唐宋时期欧阳修的《岘山亭记》,苏轼的《石钟山记》,文短意精,发人深省。《仙下河记》就是一篇精炼的记叙文。读了这篇文章,我觉得言而有序,井井有条,气势流动,意义深刻,饶有诗情画意之感。
  全文共分三段。前两段重在叙事,后一段写景说理。叙事说理前后相呼应,比较鲜明地突出了文章的主题思想。
  第一段,文章点破了兴修仙下河的缘由和起因。仙下河北接汉江,南抵下查而去,河长数十里,两岸人民的饮食起居与河相伴,更何况五谷丰登,又离不开河水的浇灌呢?因此,作者用“虽数次截污疏浚,而患终不能绝”十三个字,表白了仙桃市委,市人民政府早就立下了兴修仙下河的宏愿。但因多种原因不能成就。同时又为后面的叙述定了基调。
  第二段叙述兴修仙下河的经过。1999年下半年,仙桃五谷丰登,经济腾飞,仙桃市委,市人民政府为民所想,为民所急,决定开始起动仙下河工程。工程总投资1,5亿元,用两年时间完成。文章层层相因,句句紧扣地叙述了兴修仙下河的始末。同时,叙述还具有生动形象的特征。“聚全市之财,举万众之力”,意思说,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言简意明的道出了仙桃人民大无畏的精神。
  第三段是全文的重心。作者感慨万千,把成就了的仙下河风景带,以浓墨重彩的笔调,把仙下河写得如诗如画,映入眼帘。同时,还更进一步的阐明了仙下河风景带兴建,不仅供游人观光,还有排涝灌溉的功能,是一举两得,顺意民心的美事。文末落笔有神,“此乃顺民意,济苍生,图发展,奔小康之盛举也”。作者用排比句的手法,描绘了今日仙桃是多么美好,明天仙桃更辉煌。让观光者读来回味无穷。
  
  
  附《仙下河记》
  
  悠悠古复州,潺潺仙下河,接汉江,贯仙桃,抵下查,蜿蜒数十里。初时水秀波清,排灌自如。无奈污水浸染,河道淤滞,乃至瘟疫频仍肆虐,人畜饮水无源,沿岸百姓受苦,外来客商而却步。虽数次截污疏浚,而患终不能绝。
  时逢盛世,经济繁荣。当政者解忧于至急,为民者翕而景从,执事者竭尽其心智。聚全市之财,举万众之力,乃成就现时之景观。仙下河整治甫定,汪洲渠继而丰景,一河一渠,宛若天成;一横一纵,有如神工。历史两载,耗资逾亿,成事于之速,未尝有也。
  今观仙下河,昨日蔓浊,已换胜景。玉栏绕岸,碧水拍堤,彩桥卧波,花木成林。为亭为阁,显吸灵吐秀之美;为诃为渠,建灌溉排涝之功。晨曦初露,清风拂柳,长波天合,揽烟云之胜概;华灯绽放,楼映河中,乐涌泉喷,如蓬莱之仙境。故仙下河又释之曰“仙女下凡戏水”之河。当时也,游人梭织,宾客云集,或凭栏而歌,或把茗而谈,或绕阁而嬉,或竞舟而逐,莫不乐而忘返。此乃顺民意,济苍生,图发展,奔小康之盛举也。爰勒石以记之。
  
   仙桃市人民政府2002年11月1日

古风古韵 发表于 2019-7-3 15:09:53












































古风古韵 发表于 2019-7-3 15:10:51

春天的虫虫 发表于 2019-7-4 20:21:07

仙下河,二十多年了,从干净水变污水,又从污变绿,承载着一代人的记忆!

古风古韵 发表于 2019-7-7 14:51:23














白雲 发表于 2019-7-19 15:11:51

还是以前的时候最美!小时候最喜欢在仙下河那里拍照{:226:}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仙下河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