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中的沔阳城之五——湖北省沔阳县初级师范学校
记忆中的沔阳城之五——沔阳县初级师范学校七绝·沔阳初师
文∕吴乃华 (一)
百废待兴解放初,
读书学子万人呼。
发展教育合群意,
兴办初师试举足。
(二)
师范初级坎太低,
当时只为应急需。
自修电大和函授,
教育革新领头骑。
2020.12.22.
建国初期,为了满足人民群众对文化教育的迫切需求,沔阳县人民政府决定,在沔城办一所培养老师的初级师范学校。1952年4月,当县政府迁往仙桃后,就在新建的县政府办公设施里,湖北省沔阳县初级师范学校开学了。春季共招收学生150名,秋季又增招100人,学制四年。在这个新型的学校里,老师个个都潜心地教,学生个个都发奋地学,待学满四年时,在老师的“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到偏远的农村去”的号召下,他们这两百多人被分配到了全县的各个地方,只有少部分人分配到了洪湖。初上讲台,无不胸怀一腔对党的感恩之情来工作,勤恳谦和的工作态度,得到了所在学校老师及有关领导的一致好评。经过多年的工作实践,他们切实体会到以初级师范的门槛跨入教坛,实在是太低了点,要给学生一瓢水,老师至少要有满满的一桶水,于是利用一切空余时间自修,他们上电大、上函大,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这班人一般都具有了高等学历的水平。他们这两百多人的群体,虽然各人的机缘不同,各人的境遇和所处的地位也不尽相同,有的改行从政,成了政府部门的首脑,有的当上了中、小学的校长、主任,有的到了教研室,有的一直就在中小学里,每天手握着粉笔。不过,他们这班人,不管他们在哪个职位,都在勤勤恳恳地工作,好像不知道什么是投机耍滑。现在,他们中有一部分已经默默地走了,没走的都已是八十多岁的老头和老太太了,也即将离开这个世界。回顾走过来这段人生历程,他们都自认为自己活得坦坦荡荡,无愧于人,无愧于他们的老师殷切地教导,无愧于党的事业。最令他们感到骄傲的是:他们所教的学生,一批一批都已经是各行各业的中坚。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