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枚小迷糊 发表于 2022-4-18 09:42:17

对与错 发表于 2022-4-17 21:51
芦苇厂在我的印象中,就是管东荆大堤边上的芦苇,芦苇可以编席子卖,90年就分流了,两个熟人都进了财税系统 ...

真厉害,这些都知道。{:333:}

对与错 发表于 2022-4-18 09:45:07

信源 发表于 2022-4-18 00:35
小时候听老爸说过到沙湖挑堤、现场老人家八十多了生活自理。

那时候都是肩挑背驮,沙湖泵站,通顺河东荆大堤,都是这样一点点修出来的,印象中就是农闲时间,一个手扶拖拉机,坐满了人,带着冤纪,扁担,铁锹,一车接着一车从大门口路过。先人栽树,后人乘凉,伟大的一代人!

对与错 发表于 2022-4-18 09:47:56

聊主聊 发表于 2022-4-17 22:46
你好像知道的事蛮多,是个撩江人。

主要是有两个亲戚在芦苇厂,一个亲戚在花厂的,现在的结果天壤之别,当时的花厂可比芦苇厂要好。

aipingdaye 发表于 2022-4-18 12:21:17

对与错 发表于 2022-4-18 09:45
那时候都是肩挑背驮,沙湖泵站,通顺河东荆大堤,都是这样一点点修出来的,印象中就是农闲时间,一个手扶 ...

冤纪是什么?估计没几个人能看懂

把春天带回家 发表于 2022-4-18 13:28:13

对与错 发表于 2022-4-17 21:51
芦苇厂在我的印象中,就是管东荆大堤边上的芦苇,芦苇可以编席子卖,90年就分流了,两个熟人都进了财税系统 ...

是用来造纸的

一枚小迷糊 发表于 2022-4-18 14:30:07

aipingdaye 发表于 2022-4-18 12:21
冤纪是什么?估计没几个人能看懂

来看这帖的农村娃肯定懂

对与错 发表于 2022-4-18 14:53:22

把春天带回家 发表于 2022-4-18 13:28
是用来造纸的

我只看到蛮多人把芦苇压扁以后,用来编席子卖,也看到直接把芦苇整车拉走的,估计造纸去了

信源 发表于 2022-4-18 16:32:44

七十年代生产队一般没有拖拉机、他们都是挑着行李和工具步行回家。

唐老鸭 发表于 2022-4-20 18:09:10

建沙湖泵站的时候没有拖拉机,全是人工挖出来的!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重游故地-沙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