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时间
- 2021-8-13
- 最后登录
- 1970-1-1
- 在线时间
- 小时
|
扫帚,是家家户户都离不开的生活用品,随着社会的发展,手工制作的竹扫帚、铁扫帚因选料、制作工序复杂,已逐渐被塑料扫帚所替代,在仙桃市长埫口镇四合村,一群老年朋友仍坚守着这门老手艺,也“扎”出了一条增收路。“左手大拇指用劲,边转边拉线。”10月22日早上10点,走进仙桃市四合村,村民陈又德家的客厅热闹不已,街坊邻居们围坐在一起,学起手工扎扫帚。一个长条凳、一个木槌和一捆麻绳,这就是全部制作家当。“感觉就像回到了以前小时候,只有以前才看到这种手工扫帚,看起来很简单,等真正体验的时候,感觉又要巧劲又费力,传统工艺还是比较复杂。”村民肖雪说道。80岁的陈又德,是村里公认的“巧婆婆”,她制作的传统铁扫帚手艺还是从父辈传下来的。“铁扫帚”本名长冬草,每逢春天,陈又德和老伴儿都会在房前屋后撒些草籽,等到秋天,茂盛的树枝,就成了扫帚的原材料。“当天割当天就要刮枝子,因为湿的好刮一些,一天要刮四捆。”陈又德的老伴儿周天喜告诉记者,处理好的树枝要马上晒,天气好的时候,一天就可以晒干。
“大枝子可以做扫帚把的茎,小枝子塞在里面,扫帚就会大一些、厚一些,晒干的扫帚条在地上反复摔,这样枝条就会非常干净,掉在地上的籽就是草籽,来年还可以用,最后就把扫帚条捆起来备用。”陈又德说。别看这小小的扫帚不起眼,扎起来可是个细致活,要把晾干的扫帚条分扎成一个小把子,从选材到成品要经过好几道工序,其中,捆扎环节最为关键,要使上吃奶的功夫,才能把扫帚扎紧。“平均一天可以扎上10把扫帚,每年可以扎个两三百把,村干部会主动帮着卖一些,也有熟悉的村民直接来家里买,大家觉得我扎的扫帚,环保又经用,明年我准备向400把冲刺。”陈又德笑着说道,现在国家政策好,但是传统老手艺不能丢,自己在家扎扫帚卖,不仅锻炼了身体,晚年生活过得充实,还能为子女减轻负担。目前,四合村扎扫帚的村民有10多户,当扫帚达到一定数量时,村干部就会主动联系合作社过来统一进行收购、销售,平均一把扫帚能卖到10块钱左右,老百姓的销路不成问题。“既增加了村民收入,也丰富了他们的老年生活,老有所乐,老有所得,我们村也经常不定期地组织年轻人跟着这些老人学习,把这项传统老手艺传承下去。”四合村党支部书记周显兵表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