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搜索
查看: 1701|回复: 6

[风土人情] 历史随笔:陈友谅的水师与郑和的船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6-20 08:10: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浙江

陈友谅的水师与郑和的船队


田德邦



中国水师也有称霸世界的时期,那是在600多年前的明朝。永乐3年(1405年) ,三保太监郑和受明成祖朱棣派遣,开启下西洋的远行之路。这种在当时让人不敢相信的远行,共进行了7次,末次航行结束于宣德8年(1433年)。

历史记载的海图中有530多个地名,其中外域地名有300个,最远的东非海岸有16个。

对郑和下西洋之事,孙中山曾感慨地说:“郑和竟能于14个月之中而造成64艘之大舶,载运28000人巡游南洋,示威海外,为中国超前轶后之奇举。至今南洋土人犹有怀想当年三保之雄风遗烈者,可谓壮矣中国。”




据史料记载,在郑和下西洋的船队中,有5种类型的船舶。一是宝船,长44丈4尺,宽18丈,载重量800吨,可容纳1000人;.二是马船,长37丈,宽15丈;三是粮船,长28丈,宽12丈;四是坐船,长24丈,宽9丈4尺;五是战船,长18丈,宽6丈8尺。这些船分工明确,有的用于载货,有的运粮,有的作战,有的居住。

明朝的造船技术怎么会如此先进?追溯历史,却原来是明太祖朱元璋捡的一个大漏(“捡漏”为收藏界术语,意为捡便宜)。这个放漏的人,正是朱元璋的强劲对手陈友谅。

陈友谅,湖北沔阳(仙桃)渔家之子。 沔阳是著名的鱼米之乡,这里,河湖港汊众多。600多年前,一直怀有“安天下志”的陈友谅于沔阳黄蓬山起义,加入红巾军,初为簿书掾,以功升元帅,直到后来在采石矶称帝,成为朱元璋最强大的对手。

陈友谅身经百战,彪悍勇猛,战功卓著。有一次在战斗中打败了元朝的水军,缴获了几艘战舰。从小就与水和船打交道的他在登上战舰的那一刻,对战舰产生了很大兴趣,他也想建立一支比元朝舰队更为强大的水军。

起义军都是贫穷子弟出生,其中不乏能工巧匠。他知道部将杨从政的祖上就是造船的。于是,把杨从政找来谈了自己的打算。杨从政在参加起义军之前,就一直在造船的人群中摸爬滚打,对造船基本技巧了如指掌,于是信心十足地接受了任务。

在玉沙县(现监利东部桥市)的大湖中,工匠们建立起了造船棚。先是造了很多小船,但陈友谅并不满意,他要打造具有载人多、供食宿、可练兵、能打仗的战舰。后来,工匠们按照陈友谅的要求开始设计大船,并开工制造。看到工匠们造出的大船,陈友谅眼睛一亮。接着,他又在沔城建了一个打金场。至正15年(1355年)8月,陈友谅来到武昌鲇鱼套江湾,发现这里更适合泊船、修船、造船,于是把沔城的打金场搬到这里。几百年后,这里成为了武昌造船厂,后来郑和下西洋的楼船,正是以这座船厂为主制造出来的。历经几个朝代,这个造船厂如今还在。这是后话。

当时,武昌打金场不负众望,通过增加人员,扩大规模,造出了“混江龙”、“塞断江”、“撞倒山”、“江海鳌”等超大型船只。

《武经总要》中这样描述古代楼船:“楼船者,船上建楼三重,列女墙战格,树幡帜,开弩窗、矛穴,外施毡革御火,置炮车、檑石,其长者步可以奔车驰马。”

《明太祖实录》云:“友谅大制楼船,数百艘,皆高数丈,饰以丹漆,每船三重,置走马棚,上下人语不相闻。”

明末钱谦益《国初群雄事略》写道:“陈友谅大船,涂红为号,大者容三千人,中者二千五百人,小者千余人。”



史籍从不同角度把楼船的几个特点描述得很清楚:一是高大。船高数丈,共有3层;二是面积大。船玄有马道,可以奔车驰马;三是隔音。上下人语不相闻,每层的人马互不干扰。四是数量多,达到数百艘。五是载人多。少则千余,多则三千。

毫无疑问,这样先进的战船是空前的,是全世界最强大的水师,没有之一。

投入实战后,陈友谅的水师威震四方,其并吞八荒之势,让敌人闻风丧胆。至正15年,元朝的威顺王进攻沔阳州,不仅有陆军,而且还有水师。陈友谅率部在汉川鸡鸣滩迎战元军。望着陈友谅庞大的舰船,元军一下子慌了神,顷刻间锐气尽失。陈友谅的水师趁机大显身手,元兵丢盔弃甲,损兵折将。

至正17年,陈友谅率水军东下,攻克了安庆城。守将余阙慑于陈友谅的强大势力,拔剑自刎。

随后,陈友谅的水师南征北战,多次重创元军,攻占了湖广、江西以及浙江、安徽、福建、广东部分地区。

但是,不得不说,无与伦比的舰船和力量强大的队伍,助长了陈友谅的傲气,他压根就没有把朱元璋放在眼里。

因轻敌而致命。鄱阳湖一战,朱元璋才20万人,且船体很小,看上去力量完全不对称。可是,意外总是给骄兵带来苦果。

陈友谅一直信奉“首战即决战,一战定乾坤。”在浩淼的鄱阳湖,陈友谅倾巢出动,几百艘楼船,60万水师,绵延数十里。

轻敌导致战略失误。船体大有大的优点,但也有劣势。《武经总要》中指出过这类楼船的缺点:“若遇暴风,则人力不能制,不甚便于用,然施之水军不可以不设,足以成形势也。”意思是说,楼船由于体积过大,受风面大,顺风虽不受影响,但逆风受到的阻力大。因此,不管在什么情况下,哪怕胜券在握,不针对劣势制定策略,也有阴沟翻船的巨大风险。

陈友谅当时在上游,顺江而下,势如破竹,一旦逆风而行,就要改变策略了。所以,陈友谅这时就将舰船用铁链连在一起,以达到对抗逆向风浪的效果。然而,仅仅这样是不够的。

朱元璋在自身力量弱小的情况下,如履薄冰,万分谨慎。朱元璋的策略更为精细,他针对对方巨舰首尾连接,不利进退的缺点,将船队化整为零,分成若干组,用火炮、火铳、火箭、火枪、弓弩等进行袭扰,船小好调头的优势被他们发挥得淋漓尽致。

而这天黄昏后,突然而起的东北风帮了朱元璋的大忙。朱元璋的7艘小渔船,逼近陈友谅的楼船,演绎出又一场火烧连营的大戏。陈友谅此时不幸被流矢射中,丧了性命。以少胜多,朱元璋在天助之下,灭掉了对自己威胁最大的敌人。

朱元璋鄱阳湖之战侥幸胜利之后,陈友谅的楼船、惊心培养的水师以及那些造船船工都成了朱元璋后来的战略资源。尤其是极其先进的造船技术,不仅传给了朱元璋的水师,同时成了他进攻元朝军队的重要筹码。这些技术造出的楼船和水师为明朝后来的诸位皇帝所用,成为明朝可以称雄世界的大国重器,

明成祖朱棣坐位后,那些制造楼船的技术得到了进一步的开发和利用。所以,大明朝才有底气向世界宣扬威德,劳师兴众出海探险,与各国进行文化交流和贸易往来。



陈友谅虽然败给了朱元璋,但他对历史的贡献是不容抹杀的。元末周闻孙在《鳌溪文集》中称:“陈公钺镇豫章,政修令行,乾阖坤辟,人心大和,百司庶府,奔走率职。”这是从施政方面对陈友谅的充分肯定。

鄱阳湖一战饮恨千古,陈友谅留给世界的遗产却是极其具有价值的。别的不说,郑和下西洋的楼船,设计制造水平无疑是当时世界一流的。大明朝在世界上能有几百年的风光,从某种程度上说,陈友谅的水军、船工以及先进的造船技术起了很大作用。


发表于 2024-6-20 12:59:24 来自江汉热线APP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湖北
 
如果陈友谅当了中国的皇帝,中国的历史后来将怎样?来自: Android客户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6-20 17:50:11 来自江汉热线APP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湖北
 
meilong 发表于 2024-6-20 12:59
如果陈友谅当了中国的皇帝,中国的历史后来将怎样?

先不论历史会怎么样、
陈友谅如果真的建立了大统一王朝、那沔阳是“首都”都有可能……来自: Android客户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6-20 19:22:06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湖北
沔阳人说陈友谅仙桃人说王母娘娘
不靠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6-21 13:26:06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湖北
寒山月 发表于 2024-6-20 17:50
先不论历史会怎么样、
陈友谅如果真的建立了大统一王朝、那沔阳是“首都”都有可能…… ...

开玩笑吧。他当皇帝的时候,建都武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6-21 17:23:17 来自江汉热线APP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湖北
 
乐小白 发表于 2024-6-21 13:26
开玩笑吧。他当皇帝的时候,建都武昌。

那咱们离武昌这么久、是不是也有影响呐、来自: Android客户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6-22 09:53:09 来自江汉热线APP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湖北
 
没有强隋哪来盛唐!来自: Android客户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论坛说明:本页面所涉内容为用户自主发表并上传,所产生的一切法律责任及后果,均由用户自行承担,本网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存在侵权问题,请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客服电话:0728-3319567

小黑屋|Archiver| ( 鄂ICP备12003601号-5 ) 鄂公网安备42900402000130

Powered by 湖北新领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湖北为维律师事务所 冯兵律师

网络经济主体信息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