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薄、软和,是人们对非织造布的最初印象,而在湖北柏德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柏德材料”),非织造布摇身一变成为新能源汽车的“盔甲”——车底护板,坚固耐用,可替代传统铝制底板。 新年伊始,记者走进柏德材料,探访非织造布“大变身”的产业转型故事。 柏德材料位于彭场镇,过去主要生产医疗用非织造布材料。近年来,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迅猛发展,该公司瞄准汽车轻量化产业需求,跨界进入新能源汽车工业领域新赛道。 “医用非织造布都是一次性用品,要求轻、软、薄。车底护板则是非织造布全新的应用场景,强调耐用性,要开发其硬、挺、强的性能。”柏德材料特种车用连续纤维项目负责人项金伟告诉记者,用“一块布”造出汽车底护板,给生产设备与生产工艺都带来全新挑战。 2022年,柏德材料上马特种车用连续纤维项目。彼时,国内鲜有企业涉足该领域,几乎没有任何“参考资料”。 研发团队向上游对接设备制造商,全面颠覆生产工艺,重新研发设备;向下游摸清应用端需求,屡次走访新能源汽车制造厂商,了解底板相关抗压、降噪等参数。经过两年多技术攻关,终于实现“轻、软、薄”变“硬、挺、强”。 走进公司产品展厅,一块看似地毯的黑色产品引人关注。“如果当作普通地毯使用,那就大材小用了。”项金伟笑着提醒。这件产品外观的确不是很打眼,记者凑近仔细观察,才发现“毛毯”是由一根根又轻又飘的纺丝组成。“每根纺丝的直径只有20微米,只有一根成年人头发丝的三分之一。每根丝由两种不同成分的纤维组成,分为皮层和内芯。”项金伟形象地打比方,“生产纺丝就像拉拉面一样,既要求粗细均匀,又要保证内外层都不断裂。” 历经数不清的失败后,柏德材料研发团队熟练掌握拉丝技术。“生产线上除部分核心部件进口外,其余设备都是我们自主研发。”项金伟介绍,从原料配比到工艺调整,一颗颗聚酯纤维原料经过结晶、纺丝、分切等10道工序,最终吐出形似毛毡的成品,发往下游汽车生产厂家,压制成车底护板。据了解,这种车底护板具有轻便、抗冲击等特点,而且环保可循环利用,降噪20%以上。 从车底护板到车用多个关键部件。目前,柏德材料已相继开发出车用空调滤、机油滤、发电机罩、前置行李箱等产品。此外,该公司正创新不同工艺,还原材料不同特性,开辟建筑、家居等新赛道,丰富非织造布应用场景,拉长产业链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