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印章如同企业的“身份证”
是企业经济交往活动中重要的信用凭证
如果有人进行伪造
将会面临什么处罚呢
......
近日,仙桃法院依法审结一起私刻印章案件,被告人彭某以伪造公司印章罪被判处刑罚。
2021年1月,被告人彭某承接了某服饰公司(以下简称服饰公司)宿舍的土建工程。施工过程中,彭某与某租赁公司(以下简称租赁公司)产生租赁费15万余元未结算。面对催款,彭某冒用服饰公司名义向租赁公司出具还款承诺书,并在租赁费用结算单和还款承诺书上加盖了私刻的服饰公司印章。服饰公司及其法定代表人对上述情况均不知情。
2024年1月,租赁公司起诉服饰公司要求支付租赁费15万余元,并将结算单和还款承诺书作为证据提交。在案件审理阶段,租赁公司向法院申请财产保全,法院审查后依法冻结了服饰公司名下银行存款15万余元。服饰公司因账户冻结无法支付员工工资,影响了公司正常生产经营。后服饰公司向法院申请公章鉴定。鉴定结果表明,彭某在结算单和承诺书上加盖的服饰公司印章系伪造。案发后,彭某向公安机关投案自首。
仙桃法院经审理认定,被告人彭某伪造服饰公司印章并使用,其行为构成伪造印章罪。鉴于被告人彭某主动归案后如实供述犯罪事实,并自愿认罪认罚,依法可以从轻处罚。最终以伪造公司印章罪判处被告人彭某有期徒刑六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五千元。
根据《国务院关于国家行政机关和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印章管理的规定》,公司印章不仅包括公司的法定名称章,还包括冠以公司法定名称的经济合同章、财务专用章等。对于伪造公司印章的行为,刑法和新修订的治安管理处罚法均进行了规制。根据罪刑相适应原则,在审判实践中,伪造公司印章情节轻微、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对行为人一般给予行政处罚。但伪造公司印章罪在刑法上属于行为犯,只要行为人实施了伪造公司印章的行为,就可能构成犯罪。此外,本罪的伪造行为,并不要求行为人亲自操作,出钱请他人刻制假章,指使、默许他人伪造印章等行为,均是本罪规定的伪造行为。
本案中,被告人彭某出钱委托他人刻制服饰公司印章,并且冒用服饰公司因莫须有的民事纠纷被冻结账户,影响了正常经营。彭某伪造公司印章的行为造成了严重后果,应以伪造公司印章罪定罪处罚。在此法官提醒广大公众:诚信行天下。假章假证贻害无穷,切莫以身试法。在生活中碰到公章证件须多加注意,提高警惕,多渠道核实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八十条第二款 伪造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的印章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并处罚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