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搜索
查看: 807|回复: 0

[关注仙桃] 发现一起、查处一起!涉及这一领域,仙桃开展系列整改……

[复制链接]
发表于 7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湖北


清晨的乡村田野上,植保无人机的嗡鸣声已成为常态。这一智慧农业的“空中新农具”正深刻改变着传统耕作模式。但随之而来的安全与监管挑战,也推动着一场从“任性飞”到“规范行”的治理变革。


无人机如何为农业生产提效减负?全市作业规模与专业力量如何?违规操作曾引发哪些问题?监管部门又如何织密安全网?带着这些问题,仙桃周刊融媒体记者展开了走访调查。



162156xspx9xs40x5s4b94.jpeg

市农业农村局与市检察院工作人员协同开展农用无人机作业检查,现场观测植保无人机运行情况



科技赋能:无人机重塑农业生产



早上8点,张沟镇联潭村六组的稻田上空已响起嗡鸣。操作手王俊操控的植保无人机正以每秒3米的速度掠过稻浪,细密的雾状农药均匀覆盖在禾苗上。“21亩虾稻田,以前雇人打药要花两天,现在无人机两小时就搞定,还能省三成农药。”田主柳利彦蹲在田埂上,看着头顶不断作业的农业无人机,忍不住算起经济账。


在长埫口镇敦厚村四组,玉米种植户熊少平站在地头,望着上空的植保无人机,神色轻松。他回忆道,往年这个时候,扛着药桶钻玉米地,又闷又累,有时还会出现喷重、遗漏等情况。“无人机就不一样了,成本低、喷洒均匀,是我们的‘好帮手’。”除了施肥、撒药,无人机还能监测农田,近距离拍摄农作物生长细节,真正实现农民“少跑腿”。


这场农业生产的效率革命,正在我市170余万亩农田上持续上演。据市农业农村局最新统计,全市农用无人机保有量已达352台,且数量呈逐年增长趋势,日作业能力约14万亩,年作业总面积突破443万亩次。从病虫草害防治到播种撒肥,无人机的“触角”已延伸至农业生产的多个环节。



隐忧破局:检察监督直击监管盲区



今年4月,市检察院公益诉讼办案团队在调研中发现一起典型案例:辖区内部分农户使用农用无人机喷洒农药时,因未取得操作资质且未评估周边环境,导致相邻地块农作物枯萎,土壤和水源也受到不同程度污染。


“怎么确保持证上岗?违规操作如何追责?”带着这些问题,市检察院迅速启动行政公益诉讼立案程序,邀请市无人机协会、市农业农村局等单位召开座谈会,围绕底数摸排、资质审核、安全规范等关键问题展开研讨。5月9日,在整合各项证据材料后,市检察院向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制发检察建议,督促其依法加强农用无人机安全监管,定期开展作业培训和安全提示。


近日,市检察院“回头看”时发现,曾经的问题区域已建立“五关”作业制度——查证、报备、公告、设标志、看风向,每笔作业均登记在册。356名飞手信息全部建档,违规操作现象明显减少,农药飘洒导致的污染问题得到根本改善。“检察监督就像一把手术刀,精准剖开了新兴行业的监管盲区。”参与整改的工作人员评价道。






协同共治:构建全链条监管长效机制



“农用无人机作为智慧农业的重要‘空中力量’,其安全作业不仅关系农业生产安全,更关乎生态环境和公共安全。”市农业农村局农机科相关负责人表示。据统计,通过深入村组、合作社摸排,该局已摸清全市农用无人机监管底数:24家无人机合作社、356名作业人员、352台农用无人机全部纳入监管台账,实现“监管对象一个不漏”。同时,通过法规宣讲,将《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等责任要求,层层传导至协会、合作社及田间作业人员,确保“安全之弦时刻绷紧”。


整改过程中,监管力量直达一线,多维度织密安全网。入户宣传覆盖163家合作社及用户,面对面讲清安全规范;编制发放“十严禁”“明白纸”300余份,用通俗语言明确“无证作业、带病作业、酒后作业”等禁区;6月至7月,联合市无人机协会开展2期专项培训,35名作业人员接受法律法规解读、安全知识宣讲和实操技能培训,切实提升“知法、懂规、会操作”能力。


“从源头管控到现场巡查,我们始终坚持‘严’字当头。”该负责人介绍,针对2家无人机代理经销点,执法人员重点检查操作证书发放环节,督促其严格培训考核,杜绝“不合格发证”;对申请农机补贴的61台无人机,全部核查操作证书,从补贴环节卡住“无证作业”漏洞。此外,常态化开展田间巡查160余次,要求作业人员“带证上岗”,对违法违规行为“发现一起、查处一起”,以执法刚性倒逼规范作业。


“整改不是终点,而是安全监管的新起点。”该负责人强调,“我们将以持续发力的韧劲,守护好农业‘空中力量’,为智慧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安全保障。”


通过系列整改行动,我市农用无人机监管已形成从底数摸排到责任落实、从宣传培训到执法监管的全链条体系,为农业生产安全和生态环境友好筑牢了“空中防线”。



来源/仙桃周刊融媒体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论坛说明:本页面所涉内容为用户自主发表并上传,所产生的一切法律责任及后果,均由用户自行承担,本网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存在侵权问题,请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客服电话:0728-3319567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 鄂ICP备12003601号-5 ) 鄂公网安备42900402000130

Powered by 湖北新领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湖北为维律师事务所 冯兵律师

网络经济主体信息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