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为90后,童年时光距我越来越远。但童年时期的很多味道,依然时不时的浮现在脑海。有些味道已经完全失传,通过互联网也找不到;还有一些味道,正在逐渐被人们遗忘,却因为互联网重新回到我们身边。
湖北特产炒面也是如此,但不同地方对此有不同的叫法。湖北江汉地区称之为“糯米粉子”,相对书面的说法叫炒面。此炒面非彼炒面,在湖北很多地区,面就是粉的意思。这里所说的炒面,其实是炒熟糯米粉。
记忆重现,特定时代的味道 零几年的时候,我才十几岁。那时候的湖北农村经济条件相对落后,和城市生活有着天壤之别。除了正常的一日三餐,有时候下午或者晚上饿了,奶奶会从衣柜里拿出裹了好几层的炒面,一边去柴火灶边点火烧水。
水烧开之后,浇在洒好红糖的炒面上,一定要边浇水边搅拌。浇水的速度还不能太快,我尝试过几次,总有几块不能够充分搅拌,因此被奶奶数落。后面奶奶都是直接搅拌好之后给我端过来,饿的时候吃一口,别提有多香了。 汤圆
红糖配炒面是标配,也还有更高阶的吃法。早些年比较流行吃猪油,要是不太喜欢甜味的糯米粉,奶奶会在炒面里加上一些猪油,格外美味。除了日常饱腹解馋之外,还是儿时奖励我们的奖品。
日子越来越好,曾经喜欢的味道慢慢被淡忘 若不是今天跟奶奶通话聊到糯米粉子,或许未来很长时间也想不起这种食物。但一旦提起,关于它的很多美好回忆马上浮现在脑海。更加庆幸的是,现在通过互联网还能追寻这种味道。
前几天刚刚写过一篇文章,谈到自己沪漂多年,吃早餐很费力的心路历程。今天冥冥之中聊到了糯米粉子,好像就是给这篇文章的答案。糯米粉子确实适合做早餐,制作非常简单,吃起来也相对可口。
相比以前,现在的生活越来越好,想吃的东西随手就能买到。甚至天南海北的美食,都能够在互联网上找到。正因为选择越来越多,才让记忆中的传统美味慢慢被我们遗忘。有时候也在考虑,时代发展太快到底是不是好事呢?
关于糯米粉子 小时候吃的糯米粉子,一般是家里自己做的。制作糯米粉子用的是阴米,把糯米煮熟之后放在阴凉处阴干,直到阴米颗粒分明。再把阴米放到锅里炒制,炒到表面泛黄,再用石墨磨粉,就是糯米粉子了。
除了冲泡,糯米粉子也能够直接干吃。一般小孩才喜欢干吃,抓一把糯米粉子在手里,边玩边往嘴里倒,就是关于那些年最鲜活的记忆之一。大人们不喜欢干吃,也不太允许我们干吃,但我们总能软磨硬泡干吃一些。
现在才发现,糯米粉子是湖北特产,在湖南和四川也有一些地方在吃。特产这种形式挺好的,至少不会导致一些食物失传,还能被更多人品尝到。但独属于湖北人的童年记忆,就只存在于回忆里了……
文章来源:微信公众号@阿望的猜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