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一江 于 2025-8-25 07:16 编辑
火生(湖北) (文章选自《襄河文艺》公众号) 一位从沔阳走出的教育家,以远见卓识推动了千年科举制度的终结。 1905年,清廷一纸诏书,宣告延续1300余年的科举制度彻底废除。这一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重大决策,通常被认为是袁世凯、张之洞等朝廷重臣联名奏请的结果。然而,历史记载表明,最早提出这一变革的,是一位从湖北沔阳(今仙桃市)走出的有识之士——卢木斋。 卢木斋:沔阳走出的教育革新家 卢木斋(1856-1948),名靖,字勉之,木斋是其号。他出生于湖北沔阳仙桃(今湖北省仙桃市龙华山老街),是近代著名教育家、藏书家和实业家。 卢木斋少时励志苦学,对算学尤感兴趣。光绪十一年(1885年)以数学举于乡,经推荐入朝,特旨以知县交直隶总督李鸿章门下任职。后历任赞皇、定兴、南宫、丰润等县知县、保定大学堂监督、直隶提学使、奉天提学使等职。 首倡废除科举:历史性建议的提出 1905年,时任保定大学堂督学的卢木斋,在赴日本考察教育前,向直隶总督袁世凯和学部侍郎严修提出了废除科举制度的建。 他慷慨陈词:“吾国数千年以前,科举为取士之途。今日此试者,刻艺、诗歌赋,小楷而已。萃全国聪明才智之士,悉宥于贴括无用之学,穷困老死而不悔,颠沛流离而不悟”。他尖锐指出,科举制度使天下人才困于无用之学,国家若不更张学制,虽口言兴学,犹背道而驰。 卢木斋的论述切中时弊,令袁世凯和严修大为动容。他们随后联络湖广总督张之洞、两广总督岑春煊、两江总督周馥等封疆大吏联名奏请废除科举。 千年科举的终结与卢木斋的贡献 清廷采纳了这一建议,在卢木斋赴日考察不到十天之后,延续千年的科举制度在1905年8月正式宣告废除。 卢木斋能够提出这一历史性建议并非偶然。他一贯主张不以八股文取仕,废除科举制度的想法在他心中酝酿已久。当时,科举制度已经引起了不少有识之士的反感,而卢木斋的慷慨陈词,捅破了从大臣到皇上之间的一层纸,形成了顺势而行的转折点。 东渡日本考察与归来兴学 卢木斋在日本考察期间,参观了许多学校,购买了大量当时流行的教学用品,为后期办学做了充分准备。 回国后,他立即开始推行新学。最先兴办的学校是在他的家乡湖北沔阳仙桃镇开办的第一所新型学校——集诚书院。随后,卢木斋依靠自己的实力,在北京、天津等多地大办新学。 卢木斋与近代教育事业的贡献 卢木斋重视教育,认为中国贫弱的最大原因之一是多数人没有文化,而要自强的根本在于人才,培养人才端赖教育。历官所至,他都以兴办新式学堂为急务,主张以“西法”、“西学”辅助中国之不足。 民国后,卢木斋结束清学官职,在天津、山海关、秦皇岛、海口、北京等地筹资参与兴办开滦煤矿、启新洋灰公司、济安自来水公司、耀华玻璃公司、张家口电灯公司等企业,发展民族工业,增长财富,为他后来大力资助文化教育事业奠定了雄厚的经济基础。 1927年,寓居天津的卢木斋捐资10万银元兴建南开大学图书馆(今马蹄湖北面行政楼地址)。为保证工程质量,他以七十四岁高龄亲往现场督工。历时一年,占地920平方米的图书馆终于建成。 为尽快开馆,卢木斋将本人“知止楼”藏书捐出6万卷。1928年10月17日南开大学9周年校庆,新图书馆落成庆典同时举行。为感谢卢木斋捐资嘉惠南开师生的义举,南开大学将新图书馆命名为“木斋图书馆”。 1929年11月30日,国民政府明令嘉奖卢木斋兴学助教的义举,国内各报刊载赞扬。 卢木斋还创立了“木斋教育基金会”,又在北平(今北京)西单牌楼旧刑部街20号创办“私立木斋图书馆”,藏线装书20多万卷,杂志100多种,阅览室可容读者数百人5。 遗产与文化贡献 卢木斋预立遗嘱:死后遗产全部捐用教育事业,不传子孙。抗日战争期间,他也曾为西南联大捐资,帮助师生共度国难。 他还先后刊印严复所译《天演论》及《慎始基斋丛书》11种、《湖北先正遗书》720卷和《沔阳丛书》116卷。还与其弟慎之编刊《古辞令学》、《木皮鼓词》和《未筑余音》等。 在数学领域,卢木斋也有卓越贡献,著有《万象一元演式》、《割圆术辑要》、《叠微分补草》、《求级数捷法》、《代数术补草》、《微积溯源补草》、《代微积拾级补草》等篇。 卢木斋先生从沔阳走出,以其远见卓识推动了千年科举制度的废除,为中国教育现代化奠定了基础。他不仅是废除科举制度的最早倡导者,更是教育革新的实践者,一生致力于兴办新学和建设图书馆事业。 作为沔阳人的骄傲,卢木斋的事迹和精神值得我们永远铭记和传承。他对教育的贡献和无私奉献精神,将继续激励家乡人民追求知识、致力教育,为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为尽快开馆,卢木斋将本人“知止楼”藏书捐出6万卷。1928年10月17日南开大学9周年校庆,新图书馆落成庆典同时举行。为感谢卢木斋捐资嘉惠南开师生的义举,南开大学将新图书馆命名为“木斋图书馆”。 1929年11月30日,国民政府明令嘉奖卢木斋兴学助教的义举,国内各报刊载赞扬。 卢木斋还创立了“木斋教育基金会”,又在北平(今北京)西单牌楼旧刑部街20号创办“私立木斋图书馆”,藏线装书20多万卷,杂志100多种,阅览室可容读者数百人5。 遗产与文化贡献 卢木斋预立遗嘱:死后遗产全部捐用教育事业,不传子孙。抗日战争期间,他也曾为西南联大捐资,帮助师生共度国难。 他还先后刊印严复所译《天演论》及《慎始基斋丛书》11种、《湖北先正遗书》720卷和《沔阳丛书》116卷。还与其弟慎之编刊《古辞令学》、《木皮鼓词》和《未筑余音》等。 在数学领域,卢木斋也有卓越贡献,著有《万象一元演式》、《割圆术辑要》、《叠微分补草》、《求级数捷法》、《代数术补草》、《微积溯源补草》、《代微积拾级补草》等篇。 卢木斋先生从沔阳走出,以其远见卓识推动了千年科举制度的废除,为中国教育现代化奠定了基础。他不仅是废除科举制度的最早倡导者,更是教育革新的实践者,一生致力于兴办新学和建设图书馆事业。 作为沔阳人的骄傲,卢木斋的事迹和精神值得我们永远铭记和传承。他对教育的贡献和无私奉献精神,将继续激励家乡人民追求知识、致力教育,为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