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时间
- 2013-8-27
- 最后登录
- 1970-1-1
- 在线时间
- 小时
|
9月8日,全市中小学生秋季开学进入第二周。下午5时,仙桃九中“廉味食堂”已坐得满满当当,不少学生用餐完毕又走向“爱心加餐窗口”。“不够再来加,可不能浪费。”窗口工作人员轻声叮嘱。 “两荤一素一汤,空调开放,也不用抢座位。跟上学期相比,在食堂吃得更好更舒适了。”打完餐就近坐下,811班学子肖文静说。与她一样,开学后前来就餐的师生们欣喜地发现,学校食堂变了样:从原来简陋的铁皮大棚,变身宽敞、规范、智能的现代化食堂,面积也扩大了一倍多。这些变化,源自一场“校园餐”变革。此前,由于学生数量持续增加,仙桃九中原有食堂空间有限,难以满足全校师生同时就餐的需求。“小饭碗”里装着“大民生”。市纪委监委在日常监督中发现该问题后,迅速督促市教育局拿出“真金白银”解决硬件痛点:对硬件设施较差的学校食堂投资1500万元进行改扩建,投资32.5万元配套“数字食堂”平台硬件建设。抢抓暑期施工黄金期,相关学校开启“暑期限时攻坚”,为师生筑牢“开学第一餐”安全防线。“此次改扩建绝非简单的‘粉刷墙面’或‘更换设备’,而是一次从硬件到软件的全面升级。”仙桃九中校长昌俊介绍,“我们严格对标最新的食品安全和卫生标准,核心目标是实现功能布局全优化、就餐环境全提升。”校园餐安不安全、营不营养,历来是群众关注的焦点。市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以来,全市纪检监察机关聚焦食堂安全监管、膳食经费使用、食材采购流程、数字平台运行等校园餐关键领域,打出一套“监督+整改+规范”的组合拳,推动中小学校园食品安全和膳食经费管理突出问题专项整治走深走实。 立足“监督的再监督”职责,市纪委监委印发工作方案,从推进“数字食堂”监管平台有效使用、开展重点案件查办、完善食品安全制度机制、落实采购主体责任等8个方面强化监督纠治,实现食堂管理统一招标食材供应商、统一财务集中核算、统一电子报账、统一会计分析。 统筹全市各大中小学校,在食堂后厨各个功能间设置摄像头,实时抓取画面并上传至“明厨亮灶”系统,校园食品安全管理正以“看得见、摸得着”的精细化方式落地。此外,市场监管、教育部门相关负责人全程监控食材验收、入库、出库、加工、烹饪等关键环节,系统排查、预警、推送问题,第一时间督促学校落实整改措施,全方位筑牢校园食品安全防线。 “廉味食堂”的民生守护,是全市校园餐整治成果可感可及的一个缩影。截至目前,全市86所中小学校97个食堂(含分校区)已全部建成“数字食堂”平台,97台电子秤、562台卡脸机实现“全覆盖”,食材采购、加工制作、经费使用等环节均纳入数字化管理,真正做到“全程可溯、全程可控”。 既要立行立改,更要长效治理。为持续巩固深化专项整治成果,市纪委监委向市教育局党组制发《关于加强校园食品安全和膳食经费管理的纪律检查建议》,对压实各方责任、坚守安全底线、严格财务管理、加强日常监管等方面提出意见建议,切实保障学生从“吃得饱”到“吃得安”“吃得香”。 一系列举措落地见效,让专项整治见真章。今年以来,全市纪检监察机关受理问题线索56条,立案31人,查处腐败和作风问题数76件,其中党纪政务处分26人,留置2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