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搜索
查看: 3196|回复: 1

被“强化”的背后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7 11:17: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湖北
被“强化”的背后
笔者近期陪妻到超市购买酱油,妻认为有“铁强化酱油”标志的品质要好些(理由很简单就是卖的贵些)。问问导购员,也是语焉不详。笔者不由想起不久前,中国疾控中心食品强化办公室宣布,我国将与全球营养改善联盟共同启动“铁强化酱油”二期工程。其目标是在三年的时间内让全国更多的人能吃上强化酱油。
提起强化食品,我们似乎很熟悉。食盐加碘,强化面粉,高钙奶等都是强化食品。人们对强化食品的一致很追捧应该是源于它确实能改善人们的营养不足,特别是微量营养不足能在短期内收到效果。但不可否认另一个主要原因应该是人们对强化食品的认识源于被“强制”的夸大其词的片面宣传。
众所周知,为控制大脖子病,国家于1994年全民食用加碘盐作为一项国策在全国强制推行,舆论一致认为这是有一件百利无一害的事。的确,现在大脖子病的发病率直线下降是大家公认的事实。然而据最新资料显示,处于碘超量的南京,贵阳,武汉等城市的甲减病人和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的患病率明显高于其他地方。如果市民知道过量食用碘盐的危害,如果有足够可供市民选择是否食用加碘盐的权利(因为某种心知肚明的潜规则,市民想选择无碘盐那简直是比登天还难。笔者近期在超市看到,食盐的品种很多,但依然是诸如加碘、加锌的“加”字号居多),我想上述后果就会避免。从这个角度讲,市民对强化食品并不熟悉,市民的知情权被强制剥夺了。时至今日,仙桃市民食用的碘盐是否超标,我们尚且不得而知。我们迫切需要有关职能部门给我们一个明确的解释,让我们走出对“强化”的理解的误区。
作为一项惠民政策的出台,强制执行固然省事,但我们还是应该还市民以知情权和选择权,否则就会事与愿违。好心办的好事,人们却不领情。加铁酱油是利是弊,应让人们有一个明白的消费权利。当然,那些有关专家应对酱油中的补铁成分“钠铁EDTA”可能导致人体缺钙、锌甚至罹患癌症的可能性的说法进行厘清。适当的宣传是必要的,同时允许多家之言也是或不可缺的,这对倡导一个科学文明的社会是大有益处的。
卫生部调整食盐加碘的上限的标准,是对国民负责任的做法,毕竟食品安全大于天。让人们对强化食品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既是我们有关部门的职责,同时也是让强化食品走进千家万户的必由之路。不要让加铁酱油成为下一个让人闹心的强化食品。


                                                                                                                                                                                                        《仙桃周刊》
发表于 2011-1-7 12:13:18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湖北
做个听话地人啦,其实考虑太多很累地![s:1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论坛说明:本页面所涉内容为用户自主发表并上传,所产生的一切法律责任及后果,均由用户自行承担,本网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存在侵权问题,请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客服电话:0728-3319567

小黑屋|Archiver| ( 鄂ICP备12003601号-5 ) 鄂公网安备42900402000130

Powered by 湖北新领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湖北为维律师事务所 冯兵律师

网络经济主体信息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