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时间
- 2008-4-11
- 最后登录
- 1970-1-1
- 在线时间
- 小时
|
25日深圳商报
年末贺岁,硝烟四起。相比往年喧嚣的混战,今年12月无疑是同日上映的张艺谋《金陵十三钗》(下称“十三钗”)和徐克《龙门飞甲》(下称“龙甲”)之间的二虎相争。但还未进入12月,这场原本要到12月16日才开打的战役提前拉开了序幕。
这是23日上海《东方时报》的报道,报道的题目是《谁还关心这两部贺岁片好不好看》。确实,每年12月份启动的贺岁档期,国内院线都是一片混战,今年由张艺谋和徐克两位大佬掀开了战幕。若这部片子纯粹是为了同日打擂,凝聚票房,这样的“战火”观众反而乐得围观。可惜,这两部片子的“战火”烧得有些吊诡,充满了妒火的意味。
现在还不能说是谁在嫉妒谁,只能说是互相嫉妒。关键是这妒火烧得有些让院线窝火,观众恼火。
首先是“十三钗”坏了规矩的加价和分成。据媒体报道。11月15日,“十三钗”的发行方联合通知院线方,一是最低票价涨5元,二是发行方与院线的票房分账比例由43%提升到45%。这种加价意味着一线城市的票价由35元涨至40元,二三线城市的票价涨至35元和30元。如此一来,发行方抢食了院线方的票房蛋糕,让观众增加了观影成本。自然,院线方窝火得很,观众也会骂娘。
向来大嘴直言的“十三钗”制片人张伟平则直言加价属实。原因是投资6亿成本宏大,而且电影长达145分钟,而且还暗示“十三钗”涨价绝非先例,而是像此前的《唐山大地震》学习。
这理由听起来很无理,投资大时间长绝非是票价涨的理由,很简单,电视剧一拍几十集,还不要观众掏一分钱呢。拿《唐山大地震》作掩护,更不厚道,因为冯小刚当年就被骂了个狗血喷头。不学好,是小学生都知道的道德常识,张伟平张艺谋这样的影界大佬就不晓得?何况,“十三钗”虽然追求的高投入高收益的商片利益,但电影内容是以宏大的历史背景和残酷的战争作衬,抒发的是浓烈的人道主义精神,如此电影宣示的不应该只是功利主义,还应有一定的宣教色彩。如若电影制片方仅仅把电影内容当作牟利的工具,电影也就失去了意义。优秀的电影向来是凭内容和艺术取胜,华而不实的电影向来没有生命力。曾经拍过“申奥”电影而遭受观众诟病的张艺谋对此更应有深切的感受。
徐克的“龙甲”虽然没有像“十三家”那样加价,却为了和“十三钗”抢票房而“调整档期”。该片本定于18日公映,却临时调整档期到16日,如此不仅打乱了院线的放映节奏,也让人觉得“龙甲”有和“十三钗”打擂的意味。
客观而言,在发行方、院线方和观影者的三方博弈中,除了观众享有被动的自由权,其他两方在处理利益攸关关系时还是应该秉承基本的互相尊重。无论是发行方随意更改档期,或者是院线方随意调整档期,其功利选择不仅损害了市场契约原则,也对观众的观影造成相当的困扰。
可气的是,“龙甲”根本不考虑院线的感受和观众心理,而是利用调档和“十三钗”玩噱头搞文宣。“出品方”于东直言不讳提出所谓的“三不原则”:不提高最低票价、不提高与院线的分账比例、不主动参与宣传骂战;即使对方前来攻击,也要做到“骂不还口,打不还手”。显然,“龙剑”叫板“十三钗”的火药味浓厚。
不管开战的两部贺岁片如何斗,观众是最终的裁判员。商片时代,每部电影都需要文宣和票房,但搞得过火自然会让观众反感。
陆续在中国电影报看到影片的消息
文中的话真是说出很多观众的心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