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搜索
查看: 2697|回复: 9

[关注义工] 逄飞:将来的时代,是义工的时代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9-16 15:00: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湖北

总干事前言:“如果有一天我悄然离去请把我埋在这春天里”——这是最近的一首流行歌,让人听一回就流一回泪的《春天里》;看来,人活着还是要有理想,有理想的人才是人,才有做人的尊严,否则,人们宁愿死,宁愿把自己“埋在这春天里”。感谢一位朋友邀我去讲演,讲演没有实现,但按照18分钟的时间要求写了一个东西,很短,只是关于义工的精神分析和时代价值,太多没有讲到,义工真是好,做了才知晓。最近有人说“一耽十年”快到了,问怎么过,真的没想法,那一天天气肯定很冷。如果这一天有人在想“一耽十年”的价值与意义,那么,我愿意把这篇没有使用的演讲稿提供给他参考。
1  一个草根义工的真实状况
北京大学家属区承泽园44号(左第一间)
我,一个70年代人,在27岁的时候,结束了我的大学读书生涯,转而在这芸芸大千之中开始了我的哲学实践和生命实践。
一个人独自的开始追求真理,投入时代的混沌莽莽,我没有别的选择,只有这一条路,投身在此,义不容辞。
一个六平米的简陋小屋足可安放心灵的精神世界,一耽学堂的事业已经静悄悄的开始生长。
2000年,1221日,一年中最寒冷的时节,我跑去清华大学十三、十四食堂门口,在铁皮的宣传板上用手指蘸着糨糊张贴招募义工的广告。
现在回想,记忆犹新。这一天成为我的“第一日”。
十年光阴,三千六百日夜,能够做些什么呢?
一个人、一些人、一个事业,或者一个时代?
光影一瞬,复初如常,未来的答案还是留给未来的人吧。
“相逢好似初相见,到老终无怨恨心”——这是我的心愿,愿人们相互对待,一视而同仁;而这其中所有的人生大乐无私与人性悲悯感动,我相信在每一人天性之中乃是自来皆有。
生于斯,长于斯,没于斯;不怨天,不尤人;珍重一念之善。
2  一项“文化+公益+青年”的事业
数以千计的人群十年间不同程度的参与了这样一个创造性的公益事业。
大学生、小学生一起来
从母语学习和德育开始,从青年开始,从体制内到体制外,采取社会工作的办法,采取“日常的、生活化的本分本位的志愿者和义工”办法,“老中青少一盘棋”,按照“清醒、节制和适度的”原则,把宝贵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资源转化为中国现代公民社会建设的心理支持和行动内容,在“社群生活的养成和改造”主线上,逐步走出全体民众自我教化的方向与格局。
“道的理想”在今天成为“社会的事情”。一个优秀的文化人应当是一个义工,一个优秀的义工应当是一个社会工作者,一个优秀的社会工作者应当有他的人文理想和道义实践。
实践指示真知;以现代公民社会的人文教化为其自觉使命的中国本土公益事业,在传承中国优秀文化、推进中国本土(草根)公益事业和探索中国社会基层教化或地方性教化工作方面,发挥着显著的导向作用。
到第六、七个年头的时候,我们已经可以清楚的看见,这项事业的核心关联是“语言、人和社会的重建”;同时,我们也有一种深切的感觉,在当前“国学热”和公益事业还不能“落地”的情形下,必须到基层、到老百姓、到普罗大众中间去,只有这样才能发生新的力量、发生新的希望。
3  公园晨读是点亮城市文化的一座灯塔
以“提振正气”为主旨的“晨读运动”有三个内容,其中一部分“叫醒汉字 健身晨读——社区公园市民公益健身晨读”在各大中城市推进,目前北京地区发展良好。
做志愿者、义工的老年人成为“新青年”
这项活动的义工和参与者以50-70岁的“共和国同龄人”群体为主,也包括中青年人和青少年。
团结湖公园义工孟庆安(75岁)、玉渊潭公园义工郭玺铨(65岁)、天坛公园义工吴桂芳(59岁)等是这一群体的优秀代表,他们都是2008年夏季加入,至今已三年的老义工。
公园晨读工作是每年四月初到十月底,每周一次,固定时间和地点,组织市民通过读诵、讲解和讨论的方式,学习传统文言和道德修身的内容。
站到人群中间,这种现场工作需要一种绝大的勇气和心力!
从形式到内容,都是一种创造和新生!
在克服疑惧和隔阂的心理不适之后,人们正渐渐的主动参与并习惯这种自由、富有生气的户外交往。人们普遍认为这种集体活动有益身心健康。
现场感召的力量,不只有关传统文化的记忆与学习的愿望,更有现实社会的道德和正义诉求,而义工们身体力行的榜样作用和舍我其谁的担当精神,则是实现的根本。
每次晨读活动,在二三个义工带动下,都有数十人参与。像在团结湖公园,可以有一百人左右参与,以至于有热心老人捐助音响设备。
这些“共和国同龄人”群体的志愿者和义工成为“今天最可爱的人”。
这一代人有丰富的人生阅历、坚韧持久的责任感、生活热情和公德意识,毫无疑问,他们是开展人文美德教育和社区工作的高端资源和最佳“种子选手”。
“家有一老,如有一宝”。他们的生命年轮记录着近一个世纪以来的一个民族千年未有巨变中的每一个磨难、每一个进步、每一个思考,他们是“活传统”,是今日中国必须珍视的历史财富。
移风易俗,天下大事。
传统是谁?“我们”在哪儿?
十年一耽,从13亿人中找了四个人:老、中、青、少,都“走了一遍”。
良知唤醒的是生命长河中更为深沉久远的力量,古老文明开始有希望发展出一种富有时代生活气息的、有血有肉的精神。
4        义工——时代精神的助产士
“认识你自己”——在广场上和青年谈话、可以长饮不醉的古希腊哲人苏格拉底
社会病了!
有人围观,有人争论,有人视若不见,而有一些人,已经上路了。
没路可走,勇士们以心做灯,照亮前方。
慢慢的,大家走出了一条路。
这是一个寻找精神家园的时代。
义工行动,一般而言,具有道义实践的品格和色彩。
一方面好像是很具体、很细节的事务工作,而另一方面,却更像是在以人性来塑造社会与人心的教养,细致耐心抽丝剥茧,刻画和提升整个时代的精神风貌。
志愿者、义工并不是精力过剩或者有某种特殊技能的人。
人人都有苦中苦。
但义工有一种态度,对人的态度,并且,走出了第一步。
——“对于人有一种相信”,“相信人是可以好的”。
这是一块伟大的基石,承载着全部文明世界。
这种相信和信任,本身就是最广博、最生动有力的爱。
义工的工作,可以使我们看清一些基本的事实。
使那远离了人的变得和人近一些。
就一线工作的“人性人心感格相交”而言,它其实是对整个社会的心理治疗。
没人否认,在社群和社会事务中,简洁、朴素是一条永恒的真理。
而义工的价值,正是使一切更加趋于自然。——“用最少的成本,接近最真实的东西。”
在一种共同的亲身经历和彼此相互见证中,志愿者和义工们创造着时代精神中最核心、最宝贵的价值。
“怀大爱心,做小事情”。(特蕾莎修女语录)他们是一粒种子,拓荒的人,先行者。   
5  中国是世界的土壤
——“MADE  IN  CHINA”
中国不只制造产品,更孕育着世界精神的胚胎,或者说,世界精神的加工厂。
上帝安排好了,中国是为今天而准备。
人类历史上各种优秀文化的真诚的领受者和实践者,将在此一起耕耘,创造一个新的世界精神。
社会已经越来越成为人类心灵和精神工作的前哨。
可以确认的是,中国社会将提供21世纪人类社会中最富有内容的和最具有启发性的一个精神样本。
或许我们可以把它承担的人类文化实验课题称作“中国命题”或“中国价值”。
中国不是一个宗教国家,但是它所持续不断创造和实践的“人间智慧、人间生活”却是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不同信仰的国家和人民都需要的。
现代化中国的进程中,“文化重建”与“社会重建”密不可分,资源与问题一层一层的新旧累积,发酵的过程似乎才刚刚开始。
令人鼓舞的是,“志愿精神”已经融入“国家精神”。
中国现在有千千万万的志愿者和义工,他们不只渴望微笑,还渴望真诚行动与真诚思考,而真诚——最有效的“酵母”——能使荒凉繁盛,使黯淡者有光,使一切遗弃的都变得有用。
笑脸墙
从现在起,我们需要一个文化和文明重建的大尺度。
我们应当有一个前瞻的、开阔的尺度。
也许,要二百年时间,几代人。
6  一个“世界义工大会”……
2500年前周游列国的孔子
孔夫子在今天会怎么做?
在今天的世界,孔夫子也会做一位志愿者,做一位义工,亦如在2500年前那样。而佛陀、耶稣、穆罕默德,相信亦会如是。
德国哲学家费希特说;学者有理由成为最谦虚的人、并且是把他的生命贡献于整个时代。而现在,那些最谦虚的人、并且是把他的生命贡献于整个时代的,是义工——那些学者中的行者!
“义工”是一个今天的词汇,但又绝不止于此。义工乃文明使者。
将来的时代,是义工的时代!
我相信,有关文明的深度对话,将在志愿者和义工中间展开。
在这样一个全球化时代,在这样一个强调对话和交流的时刻,应当建立一个“世界义工大会”,让来自不同民族、国家和不同文化、宗教信仰的志愿者们和义工们,齐集一堂,作彼此心灵的倾听和交流,每一个人都只代表自己,代表凡尘俗世普通一人的自己,讲述自己的生命和感悟,讲述自己的不忍之心和道义行动,讲述自己在人世间行走的苦与乐……
当纯粹的心、透明的心、快乐的心说出这些语言,当这些声音在大地上响起,也许,会隐隐听到遥远天籁……
回来吧,那些天上的星辰,那些伟大的圣哲,让我们再次相见,在义工的圣殿堂!
 楼主| 发表于 2013-9-16 15:02:42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湖北
逄飞先生对义工精神的理解非常到位。很多话值得深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9-16 17:22:31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湖北
相逢好似初相见,到老终无怨恨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9-16 19:05:25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湖北
本帖最后由 叔孙仲通 于 2013-9-16 19:10 编辑

义工的核心是道义精神,其次是义务和责任,再次是无偿服务。无偿服务是道义精神的外化表现的一个方面。
理清了这个次序,很多问题的理解都顺了。
公益的核心在改变人,改变人从改变义工自身开始。义工以修身为本。公益活动是义工精神的外化实践,是自我修行的必经之路。这样,内圣外王统一了。
公益和生活、工作,和社会其他领域不是分割并立的,在精神上是可以统一的。这就是公益的精神,道义的精神,和合共生的精神。这种精神可以深入每一个社会成员的心灵深处和社会肌理的内核。精神变了,人的言行、境界就会提升,社会就会进步。公益、义工对社会的影响就会更加深入和全面。建立公益性的人际关系,公益性的大众文化,探索公益性的发展模式,等等,都是公益。
强调无偿服务,有些公益项目不太好归并进去。如果强调道义文化精神,那么各类公益项目都是一家,各类公益人士都是义工。对义工界内部交流、融合、协作大有好处。文化义工、教育义工等和慈善义工融为一体。
道义文化精神是义工精神的核心,那么道义文化的核心传承者也就是义工群体的核心。
强调文化精神,必然强调文化的学习和专业知识水平的提升。义工共学、共修有望形成风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9-17 07:00:05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湖北
学习了,感谢叔孙仲通先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9-17 09:26:39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湖北
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1-19 20:18:24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湖北
欣赏了叔孙仲通的又一篇美文[s:2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2-25 20:04:22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湖北
学习 好好的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2-26 13:54:30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湖北
学习了,感谢叔孙仲通先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7 12:51:30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湖北
学习 好好的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论坛说明:本页面所涉内容为用户自主发表并上传,所产生的一切法律责任及后果,均由用户自行承担,本网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存在侵权问题,请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客服电话:0728-3319567

小黑屋|Archiver| ( 鄂ICP备12003601号-5 ) 鄂公网安备42900402000130

Powered by 湖北新领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湖北为维律师事务所 冯兵律师

网络经济主体信息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