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栏杆拍遍 于 2015-7-6 12:41 编辑
看到论坛很多朋友都喜欢诗歌,就想跟大家交流交流读诗的心得,一点愚见,各位指教。
历朝历代诗歌都是传达感情,陶冶情操的利器。早期的诗歌是从祭祀、民歌等发展而来,即使是不识字的农民都能从领略其中的韵味,就是因为情感是普遍的,诗者、歌者善于利用某些东西唤醒大众的共同心理。
这些东西就叫“意象”,古人讲“立象以尽意”,就是要善于寻找意象,通俗的说就是情感的寄托物、载体。好的诗歌就是通过这些意象去打动读者,唤醒普遍的情感,也就是读者的共鸣。
更进一步,一连串的意象,就组成了整首诗的“境”,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柳宗元的“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等等都是由“象”到“境”的典范。
优秀的现代诗也是如此,比如这首张枣的《镜中》: 梅花便落了下来 比如看她游泳到河的另一岸 比如登上一株松木梯子 危险的事固然美丽 不如看她骑马归来 面颊温暖 羞惭。 低下头,回答着皇帝 一面镜子永远等候她 让她坐到镜中常坐的地方 望着窗外, 只要想起一生中后悔的事 梅花便落满了南山
诗歌就是平常的、人类普遍的情感一种另类呈现。其实诗歌中的情感大部分人都有,只不过诗人把它用特殊的形式表达出来,能够让人眼前一亮,觉得,嗯,我也有这种感觉,或者自己有这样的经历,又或者唤醒了自己的某一记忆。这样就足够了。无“象”不成诗,无“境”不成上品诗。 喜欢诗歌的朋友可以看看上世纪美学大师朱光潜的《诗论》、《文艺心理学》,从美学角度讲解诗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