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时间
- 2006-10-4
- 最后登录
- 1970-1-1
- 在线时间
- 小时
|
<p><font face="Verdana">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 </font></p>
<p><font face="Verdana"> </font></p>
<p><font face="Verdana">第一章 由内而外全面造就自己(一)</font></p>
<p><font face="Verdana"></font> </p>
<p><font face="Verdana"> 品德成功论强调,圆满的生活与基本品德是不可分的。惟有修养自己具备品德,才能享受真正的成功与恒久的快乐。</font></p>
<p><font face="Verdana"> 没有正常的生活,就没有真正卓越的人生。</font></p>
<p><font face="Verdana"> ——乔登(David Starr Jordan),美国生物学家及教育家</font></p><font face="Verdana">
<p><br/> </p>
<p> <br/> 25余年来,我在商界、大学与担任家庭婚姻顾问的工作经验中,接触过形形色色表面上事业有成、内心却感到匮乏的人,他们极渴望过和谐、圆满的生活,并享有不断开展的良好人际关系。我相信他们所面临的问题,也是你所关注的:</p>
<p> ●我曾为自己定下许多目标,也都一一达成。我的事业十分成功,但却牺牲了个人与家庭。不但与妻儿形同陌路,甚至不知道还认不认识自己,不了解什么对自己是真正重要的。我不得不扪心自问——这样做值得吗?</p>
<p> ●我今年已开始第5次控制饮食。我知道自己身体过重,也的确想改变。我阅读了所有的新资料,确定目标,用积极的态度激励自己,说我是可以做到的。但我并没有做到。几周后,我失败了。我似乎根本不能实现自己的诺言。</p>
<p> ●我上过无数教导主管如何有效管理的课程,我对员工的期望很高,也想尽办法善待他们,希望维持彼此良好的关系。可是总觉得员工不忠心,我若是有一天生病在家,他们一定会终日无所事事闲扯。为什么不能把他们训练成独立又有责任心的员工呢?为什么我始终找不到这种员工?</p>
<p> ●我那十几岁的儿子不听话,还吸毒。不管我怎么说,他就是不听我的话。我该怎么办呢?</p>
<p> ●我要做的事太多了,可是总感到时间不够用。每天都觉得神经紧张、匆匆忙忙。一周7天,天天如此。我参加时间管理研讨会,也尝试过不下6种规划时间的办法,虽然不能说没有帮助,但是仍觉得无法过上理想中的既充实又自在的生活。</p>
<p> ●我想教我的孩子懂得工作的价值,但是每次要他们做点事,都得时时刻刻在旁边监督,还得忍受他们不时发出的怨言,结果还不如自己动手来得简单。为什么孩子们就不能快快乐乐地料理自己的事而用不着别人来提醒呢?</p>
<p> ●我很忙,的确很忙。但有时候我并不清楚,从长远看,我做的工作是否有意义。我的确希望在我的生活中,那是有意义的,希望由于我的存在,事情会出现某种不同。</p>
<p> ●看到别人有所成功,或获得某种肯定,表面上我会堆出一张笑脸,热忱忱地恭贺他们。可是,心底却难过得不得了。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p>
<p> ●我的个性很强。我知道,几乎在任何交往中,我都能控制结果。多数情况下,我甚至可以影响其他人通过我想要的决议。我仔细考虑每种情况,并且觉得我提出的建议通常对大家都是最好的。但是我感到不安。我往往不知道他人对我的建议到底取何态度。</p>
<p> ●我的婚姻已变得平淡无趣。我们并没有恶言相向,甚至大打出手,只是不再有爱的感觉。我们请教过婚姻顾问,也试过许多办法,可是仿佛就是无法重新燃起往日的爱情火花。</p>
<p> 这些都是深层、痛苦的问题,不是一天两天就能解决得了的。</p>
<p> 几年前我和妻子桑德拉就为类似的问题大伤脑筋。我们的一个儿子当时在学校陷入困境,他的成绩惨不忍睹,连考卷上的答题说明都看不懂,更甭想拿高分了。在交往上,他是不成熟的,往往使那些十分亲近他的人都感到很窘迫。在运动场上,他身材瘦小,又不灵活。打棒球时,往往球还没投出就已挥棒,每每招来同学的嘲笑。</p>
<p> 桑德拉和我想尽办法帮助他。我们总以为,若要做个“十全十美”的人,当然也得做个完美的父母。于是我们改变自己的态度与行为,也试着想改变儿子的,我们企图用积极的态度来激发他的自信心。例如鼓励他:“加油,孩子,你可以办得到!我们知道你可以。把棒子握高一点,眼睛看着球,等球快到面前再挥棒。”只要稍有进步,我们一定忙不停地称赞,来增强他的信心。</p>
<p> 如果有人嘲笑他,我们一定斥责对方:“不要笑,让他自己来,他还在学习。”而这时我们的儿子会哭起来,坚持说自己永远也学不好,还有他根本就不喜欢棒球。</p>
<p> 所有的努力似乎都徒劳无功,那时我们真是心急如焚,看得出来这一切努力反而对他的自尊心是个打击。一开始我们尽量鼓励、帮助、肯定他,可是一再失败之后,终于放弃了。只有试着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待这件事。</p>
<p> 当时我的主要工作是,为全美各地的客户设计领导力训练课程。由于这个机缘,我每两个月要为国际商用机器公司(IBM)的主管,讲授有关沟通与认知的课程。</p>
<p> 在准备教材的过程中,有关思维的形成、思维如何影响观点、观点又如何左右行为,这些都令我深感兴趣,因而进一步研究相关的理论。从中我意识到,每个人的思维是多么根深蒂固。并且了解到,认知不仅是认识外在世界,更与我们向外看时所透过的“镜片”有关,因为这镜片(即思维)往往左右着我们对外界的诠释。</p>
<p> 我跟桑德拉谈到这些观念,并借此检讨自身所遭遇的困境。终于体认到,我们对儿子往往言不由衷。反躬自省后,我们承认在内心深处,的确觉得儿子“不如人”。所以不论态度与行为表现得多么愿意帮助他,效果都有限。因为表面的言行终究掩饰不住真正传达的信息,那就是:“你不行,你需要父母的保护。”</p>
<p> 此时我们才觉悟,要改变现状,就得改变自己;要改变自己,先得改变我们看待外界的观点。<br/> </p>
<p><br/> </p>
<p><br/> </p>
<p> 品德成功论强调,圆满的生活与基本品德是不可分的。惟有修养自己具备品德,才能享受真正的成功与恒久的快乐。</p>
<p> 没有正常的生活,就没有真正卓越的人生。</p>
<p> ——乔登(David Starr Jordan),美国生物学家及教育家</p>
<p><br/> </p>
<p> <br/> 25余年来,我在商界、大学与担任家庭婚姻顾问的工作经验中,接触过形形色色表面上事业有成、内心却感到匮乏的人,他们极渴望过和谐、圆满的生活,并享有不断开展的良好人际关系。我相信他们所面临的问题,也是你所关注的:</p>
<p> ●我曾为自己定下许多目标,也都一一达成。我的事业十分成功,但却牺牲了个人与家庭。不但与妻儿形同陌路,甚至不知道还认不认识自己,不了解什么对自己是真正重要的。我不得不扪心自问——这样做值得吗?</p>
<p> ●我今年已开始第5次控制饮食。我知道自己身体过重,也的确想改变。我阅读了所有的新资料,确定目标,用积极的态度激励自己,说我是可以做到的。但我并没有做到。几周后,我失败了。我似乎根本不能实现自己的诺言。</p>
<p> ●我上过无数教导主管如何有效管理的课程,我对员工的期望很高,也想尽办法善待他们,希望维持彼此良好的关系。可是总觉得员工不忠心,我若是有一天生病在家,他们一定会终日无所事事闲扯。为什么不能把他们训练成独立又有责任心的员工呢?为什么我始终找不到这种员工?</p>
<p> ●我那十几岁的儿子不听话,还吸毒。不管我怎么说,他就是不听我的话。我该怎么办呢?</p>
<p> ●我要做的事太多了,可是总感到时间不够用。每天都觉得神经紧张、匆匆忙忙。一周7天,天天如此。我参加时间管理研讨会,也尝试过不下6种规划时间的办法,虽然不能说没有帮助,但是仍觉得无法过上理想中的既充实又自在的生活。</p>
<p> ●我想教我的孩子懂得工作的价值,但是每次要他们做点事,都得时时刻刻在旁边监督,还得忍受他们不时发出的怨言,结果还不如自己动手来得简单。为什么孩子们就不能快快乐乐地料理自己的事而用不着别人来提醒呢?</p>
<p> ●我很忙,的确很忙。但有时候我并不清楚,从长远看,我做的工作是否有意义。我的确希望在我的生活中,那是有意义的,希望由于我的存在,事情会出现某种不同。</p>
<p> ●看到别人有所成功,或获得某种肯定,表面上我会堆出一张笑脸,热忱忱地恭贺他们。可是,心底却难过得不得了。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p>
<p> ●我的个性很强。我知道,几乎在任何交往中,我都能控制结果。多数情况下,我甚至可以影响其他人通过我想要的决议。我仔细考虑每种情况,并且觉得我提出的建议通常对大家都是最好的。但是我感到不安。我往往不知道他人对我的建议到底取何态度。</p>
<p> ●我的婚姻已变得平淡无趣。我们并没有恶言相向,甚至大打出手,只是不再有爱的感觉。我们请教过婚姻顾问,也试过许多办法,可是仿佛就是无法重新燃起往日的爱情火花。</p>
<p> 这些都是深层、痛苦的问题,不是一天两天就能解决得了的。</p>
<p> 几年前我和妻子桑德拉就为类似的问题大伤脑筋。我们的一个儿子当时在学校陷入困境,他的成绩惨不忍睹,连考卷上的答题说明都看不懂,更甭想拿高分了。在交往上,他是不成熟的,往往使那些十分亲近他的人都感到很窘迫。在运动场上,他身材瘦小,又不灵活。打棒球时,往往球还没投出就已挥棒,每每招来同学的嘲笑。</p>
<p> 桑德拉和我想尽办法帮助他。我们总以为,若要做个“十全十美”的人,当然也得做个完美的父母。于是我们改变自己的态度与行为,也试着想改变儿子的,我们企图用积极的态度来激发他的自信心。例如鼓励他:“加油,孩子,你可以办得到!我们知道你可以。把棒子握高一点,眼睛看着球,等球快到面前再挥棒。”只要稍有进步,我们一定忙不停地称赞,来增强他的信心。</p>
<p> 如果有人嘲笑他,我们一定斥责对方:“不要笑,让他自己来,他还在学习。”而这时我们的儿子会哭起来,坚持说自己永远也学不好,还有他根本就不喜欢棒球。</p>
<p> 所有的努力似乎都徒劳无功,那时我们真是心急如焚,看得出来这一切努力反而对他的自尊心是个打击。一开始我们尽量鼓励、帮助、肯定他,可是一再失败之后,终于放弃了。只有试着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待这件事。</p>
<p> 当时我的主要工作是,为全美各地的客户设计领导力训练课程。由于这个机缘,我每两个月要为国际商用机器公司(IBM)的主管,讲授有关沟通与认知的课程。</p>
<p> 在准备教材的过程中,有关思维的形成、思维如何影响观点、观点又如何左右行为,这些都令我深感兴趣,因而进一步研究相关的理论。从中我意识到,每个人的思维是多么根深蒂固。并且了解到,认知不仅是认识外在世界,更与我们向外看时所透过的“镜片”有关,因为这镜片(即思维)往往左右着我们对外界的诠释。</p>
<p> 我跟桑德拉谈到这些观念,并借此检讨自身所遭遇的困境。终于体认到,我们对儿子往往言不由衷。反躬自省后,我们承认在内心深处,的确觉得儿子“不如人”。所以不论态度与行为表现得多么愿意帮助他,效果都有限。因为表面的言行终究掩饰不住真正传达的信息,那就是:“你不行,你需要父母的保护。”</p>
<p> 此时我们才觉悟,要改变现状,就得改变自己;要改变自己,先得改变我们看待外界的观点。<br/> </p>
<p></font> </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