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新冠病毒的气溶胶传播 陈砚平 这两天,有关气新冠肺炎可通过气溶胶传播的帖子很多,以至于一些人们对这个疾病产生了更大的恐慌。其实,呼吸道传播仍是新冠肺炎的最主要的传播方式,大家没必要恐慌。 气溶胶在空气中普遍存在,但含量很低。一块擦亮的玻璃,在放置一段时间后,会出现非灰尘所致的毛玻璃样改变,这主要就是空气中的气溶胶粘附在玻璃上所致。所以我们不要听到气溶胶就担心。 正常情况下,家庭里产生气溶胶最多的地方是厨房。在都市中心,餐饮业绝对是产生气溶胶的大户;人群聚集的也较容易产生数量有限的气溶胶。 还有一个重要概念,即暴露在有带毒气溶胶环境中的时间问题,简言之就是暴露时间。病人在一个环境中停留时间(即暴露时间)越长,这个环境中的带毒气溶胶的浓度可能越高;非病人在带毒气溶胶的环境中停留时间(暴露时间)越短,感染可能性越小。因此,即使在有带毒气溶胶的环境中,做想做且必须要做的事(如商场购生活必需品等)必须速战速决,完成后迅速离开,不要拖拉犹豫。 此外带毒气溶胶的浓度随扩散距离迅速下降,浓度因气溶胶颗粒发生沉降亦随时间逐次下降。 要形成气溶胶感染,必须具备以下三个条件。第一,要存在带病毒的气溶胶环境,第二,带病毒的气溶胶要在环境中达到一定的数量级(浓度),第三,必须在该环境中达到一定的暴露时间。 只有带新冠病毒的气溶胶才是需要我们防范的。 带新冠病毒的气溶胶最主要的产生地是病房,病人的咳嗽、喷嚏和呼吸设备的操作都会产生带病毒的气溶胶。因此要防范气溶胶途径感染的主要是医护人员。 医院的发热门诊是仅次于病房的一个的产生带病毒气溶胶的重要区域。未收治或新发的病人、疑似者、无症状带病毒的陪同家属等都在这里集中,相互影响更加明显。在这里,要防范气溶胶途径感染的主要还是医护人员,其次才是病人的陪护人员。就暴露时间而言,病人及陪护远没有医护人员的暴露时间长。 在医院外环境(特别是空气流通良好的地方),通过气溶胶感染的可能性极小。比如说,人站在户外一个开阔有风的地方,通过气溶胶感染的可能性基本为零。 假如恰好与确诊病人是邻居关系(如隔壁左右、楼上楼下),那么这种情况感染率会不会很高呢?回答是可能性还是比较小的。即使被感染了,也应该是与通过呼吸道飞沫等直接感染的可能性最大,因为病人在潜伏末期至发病初期这段时间内传染性最大,这时邻里间往往都没有采取什么防护措施。带毒气溶胶从病人家的门窗里逸出,又从别人家的窗户飘进去致使别人致病的情况,不敢说绝对没有,但可以说基本是理论上的存在。 假如门栋内有确诊患者,在商品房公摊面积内(如楼道、电梯间等),可能有带毒气溶胶的存在,即使有,浓度不会很高,因为病人和正常人在这些地方都是匆匆而过,暴露时间都很短。因此,我们要首先尽量少出入这些地方,即使要出入这些地方,也是要快进快出,尽量减少暴露时间。戴口罩仍能有效阻止带毒气溶胶的吸入,因为呼吸道吸入是疾病最容易发生且最快捷的方式。 总之,要防范气溶胶途径感染的主要是医护人员,其次是陪护人员。 在可能有带毒气溶胶的地方,在外不要随便触摸东西,衣物和包包之类的东西也不要接触环境中的物体。最好随身带几双一次性手套,供必须要用手的场合之用。 在外能站着就不要坐下。 公共楼道的窗户一定要打开,且保持,不要因怕冷而关闭。 咳嗽、喷嚏时最好不要摘口罩,戴口罩可以有效防范气溶胶的形成。 如无必须,不要到人多的地方,如属必须,尽量站在上风或空气较流通的地方,而且一定要速战速决,尽可能地减少暴露时间。 在外不要与不戴口罩的人对话或接触(包括间接接触);与人对话交流时,要保持1.5米左右的距离。 家里保持良好通风,少扫地,多拖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