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搜索
查看: 2673|回复: 6

由买书想到的……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9-4 08:33: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湖北
       <font color="#993366" size="4"><font color="#800080">前天路过新华书店,想买一本关于photoshop的书,就进去了,星期六的中午人挺多。粗粗看了几本,也不知哪种好,都很贵,挑了其中一本,我想,若对着电脑觉得不实用一星期可以来退或换的。</font> </font>
<div style="FONT-SIZE: 12pt; MARGIN: 0in; COLOR: #40007f; FONT-FAMILY: arial; mso-outline-level: 1">        很自然地走到文学书柜台,上面一层全是余秋雨的作品,抽出一本《晨雨初听》,里面是他的精致散文,大气、睿智、苍凉、凝重,读他的散文我总有这样的感觉。匆匆看了其中两篇,《风雨天一阁》和《苏东坡突围》,原来余秋雨是浙江余姚人,河姆渡遗址就在余姚镇,江南的确是个多才子的地方。</div>
<div style="FONT-SIZE: 12pt; MARGIN: 0in; COLOR: #40007f; FONT-FAMILY: arial; mso-outline-level: 1">       曾听童说起过天一阁,这座中国乃至亚洲历史最悠久的藏书楼,是明代范钦和他的几代人呕心沥血建起和保存下来的,几经劫难。只有在那些孤本里,我们才能有幸窥见一个朝代鲜为人知的历史。</div>
<div style="FONT-SIZE: 12pt; MARGIN: 0in; COLOR: #40007f; FONT-FAMILY: arial; mso-outline-level: 1">       这篇散文使我震颤的并不仅仅只是天一阁的厚重历史,余秋雨先生在文中还为我们讲述了一个动人的故事。嘉庆年间,宁波知府丘铁卿的内侄女钱绣芸是一个酷爱诗书的姑娘,一心想要登上天一阁读书,竟要知府作媒嫁给了范家。但她万万没有想到,当自己成了范家媳妇,也没能登上天一阁读过一本书,一种说法是范家禁止妇女登楼;另一种说法是她所嫁的是范家旁支。反正钱绣芸没有看到天一阁的任何一本书,郁郁而终。</div>
<div style="FONT-SIZE: 12pt; MARGIN: 0in; COLOR: #40007f; FONT-FAMILY: arial; mso-outline-level: 1">       这个故事让我感触颇深,一个姑娘,不为权势不为金钱,也不是为了爱情,仅仅只是因为酷爱读书,而主动请叔叔做媒把自己嫁入拥有天一阁的范家。这是一种什么精神,在那个很少有人文主义气息的封建社会里,钱绣芸对文化的渴求远远超出了她强韧而又脆弱的生命,她只能郁郁而终,带着无限的遗憾和痛楚。</div>
<div style="FONT-SIZE: 12pt; MARGIN: 0in; COLOR: #40007f; FONT-FAMILY: arial; mso-outline-level: 1">       《苏东坡突围》让我看到一个伟大的诗人怎样被一群愚昧的小人蹂躏,又怎样在脱胎换骨后使自己的艺术才情获得了蒸馏和升华。苏东坡因诗获罪,被贬黄州四年多,他也因此写下了传诵千古的《念奴娇》和前、后《赤壁赋》,那阙《卜算子》也是在黄州所作。</div>
<div style="FONT-SIZE: 12pt; MARGIN: 0in; COLOR: #40007f; FONT-FAMILY: arial; mso-outline-level: 1">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这首词虽然抒发的是他个人幽愤寂苦之情,但也曲折地反映了封建社会文字冤狱对人才的摧残。诗人于一场灾难后真正成熟起来。</div>
<div style="FONT-SIZE: 12pt; MARGIN: 0in; COLOR: #40007f; FONT-FAMILY: arial; mso-outline-level: 1">       余秋雨先生说:“长途押解,犹如一种示众,可惜当时几乎没有什么传播媒介,沿途老百姓不认识这就是苏东坡,他们不知道绳子捆扎着一个世界级的伟大诗人,一步步行进。苏东坡在示众,整个民族在丢人。”</div>
<div style="FONT-SIZE: 12pt; MARGIN: 0in; COLOR: #40007f; FONT-FAMILY: arial; mso-outline-level: 1">       苏东坡被关进牢房,一群小丑在审问他,用酷刑逼他就范。“温和柔雅如林间清风,深谷白云的大文豪,面对这彻底陌生的语言系统和行为系统,不可能作任何象样的辩驳,他一定变得非常笨拙,无法调动起码的言词,无法完成简单的逻辑,他在牢房里的应对,绝对比不过一个普通的盗贼。”余秋雨先生以同为文人的敏感洞悉着伟大诗人的窘迫,如身临其境,他以黑色幽默的笔调表达着自己的愤慨、悲哀和对诗人的敬仰同情。</div>
<div style="FONT-SIZE: 12pt; MARGIN: 0in; COLOR: #40007f; FONT-FAMILY: arial; mso-outline-level: 1">       我喜欢他最后一段睿智深刻的话,用随身带的笔记本抄了下来。“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一种不需要对别人察言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涮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div>
<div style="FONT-SIZE: 12pt; MARGIN: 0in; COLOR: #40007f; FONT-FAMILY: arial; mso-outline-level: 1">       新华书店里的书都太贵,又不打折,我多半只是在里面看,在得闲的中午或傍晚,选一本书,和许多在书店看书的人一样,找个台阶坐下来,静静地看上一两个小时,工作人员也从不说什么。刚开始只看不买还觉得很不好意思,生怕工作人员说,好象在占小便宜,后来看到很多人进新华书店都只看不买,我也稍稍心安。</div>
<div style="FONT-SIZE: 12pt; MARGIN: 0in; COLOR: #40007f; FONT-FAMILY: arial; mso-outline-level: 1">       其实,在新华书店里买书也实在让人心里感到有些不舒服,不仅没有上帝的待遇,还感到受了忽视。新华书店的确大气,书的种类也齐全,但事物总是有它的两面性,利中必有弊。一进书店,面对迷宫般的书架和琳琅满目的图书,你根本无法直取目标。只能先去问工作人员,而书店里的员工也象那些精装书一样沾染了清高,给人一种高高在上的感觉,语气和表情一样冷淡。有时并不用言语,好象在书店呆久了丧失了说话的能力,她只是用手一指,但那一指的范围也太大了,你还是不能确定所要买的书在哪块位置的哪个书架上。看到她一副不再理睬的样子,只好自己去慢慢探寻,顺着柜上摆放的标牌一一找过去。但即使找到了标牌,也需费一番功夫才能从那些密密的书目中找到自己需要的那本。特别是在赶时间的时候,那种找书的过程实在是烦心的。我想,也一定有许多和我一样去买书的人有过这样的经历。新华书店里的环境好,但员工的态度比外面那些私营书店差远了,它也总是抱着副“皇帝的女儿不愁嫁”的心态,也确实,它里面的书比外面齐全多了。</div>
<div style="FONT-SIZE: 12pt; MARGIN: 0in; COLOR: #40007f; FONT-FAMILY: arial; mso-outline-level: 1">        但只要外面能买到的,我总会到常去的那个书店买。那个书店很小,十平米都不到,夹杂在这条婚纱影楼街的铺面里,若不是主人摆放在外面的新书简介的招牌,你根本注意不到它的存在。而且它只经营文学书籍,这也是我喜欢到这店里买书的一个原因。比起那些只图营利而经营五花八门图书的书店,它多了些高雅,少了些俗气。</div>
<div style="FONT-SIZE: 12pt; MARGIN: 0in; COLOR: #40007f; FONT-FAMILY: arial; mso-outline-level: 1">       那天路过,已经走过去了,瞥见那纸板上写着的新书名有杜拉斯的《广场》,我又折了回来,走进书店。书店老板是个三十多岁的中年人,有些微微的秃顶,有点胖,看上去给人的第一印象并不是那种有书卷气的人。他很和蔼,对人很真诚,有一种亲切感,或许,他仅仅只是因为生意的需要。不过,比起新华书店那些员工的态度,他的热情让人很受用。</div>
<div style="FONT-SIZE: 12pt; MARGIN: 0in; COLOR: #40007f; FONT-FAMILY: arial; mso-outline-level: 1">       店面很狭小,中间的铺板上也摆着书,有几个人在问预订的某种书到了没有,看来他的生意不错。我问他杜拉斯的书在哪,尽管很忙,他也没有冷落我这个后来者。翻了几本,但并不能象在新华书店那样能从容地读下去。新华书店正因为大,看书的人也多,书店员工并不会盯着你一个,或许,它也需要人气来映衬它的身份。但在这小私营书店,主人满怀期待的看着你,他是希望你在看后掏钱买的,那么你就不好意思看了半天仍旧放回书架,空手走人。所以,要看书时我就去图书馆或新华书店,而走进这小书店,必是抱着想买本什么书的目的。</div>
<div style="FONT-SIZE: 12pt; MARGIN: 0in; COLOR: #40007f; FONT-FAMILY: arial; mso-outline-level: 1">       我又问他安妮宝贝的书在哪,他指给我看,并说了句:安妮宝贝的作品本来就有些受杜拉斯的影响。只这一句话,我对这店主人刮目相看了,人不可貌相,我再次体会到这几个字的含义。但人往往总是爱以貌取人,并凭第一印象来给某个人下并不正确的结论。才华是深藏于内心的东西。</div>
<div style="FONT-SIZE: 12pt; MARGIN: 0in; COLOR: #40007f; FONT-FAMILY: arial; mso-outline-level: 1">       童曾要我去看看安妮宝贝的作品,他说我会喜欢的。但我一直没去看,名字给人的第一印象和相貌一样,要么让人喜欢,要么让人反感,要么很平淡。早几年我就在书店的书架上看到过安妮宝贝这个名字,第一眼看到这个有些腻味矫情的名字,就从心里否定了她的作品,我以为一个给自己取这样笔名的女人所写的无非和某些港台女作家写的东西一样,糜烂香艳、颓废晦涩。所以,我的眼睛对她的书没有作片刻停留。</div>
<div style="FONT-SIZE: 12pt; MARGIN: 0in; COLOR: #40007f; FONT-FAMILY: arial; mso-outline-level: 1">       我不明白她为什么要给自己取这样一个笔名,和她的作品风格完全迥异。她在2000年出版了她的第一部短篇小说集《告别薇安》,后有《八月未央》,长篇小说《彼岸花》《二三事》。我买了《告别薇安》,干净纯白的文字,温暖与酷烈交织,沉堕与清醒对峙 ,散淡低调而有些飘忽诡异的行文风格。作品中的人物多为灵魂的漂泊者,外表冷漠,内心狂野,隐忍着叛逆的激情,有沉沦的放纵,也有挣扎的痛苦。相同的是都受到焦灼和空虚感的驱使,从而一再踏上孤独的探索路途。  她笔下的女主人公多半叫安,都穿白棉布裙,缎黑浓密的头发,苍白消瘦的脸,不染纤尘,不沾脂粉。男主人公多半叫林,有清俊的外貌,穿棉布衬衣和系带翻绒皮鞋,平头,用草香味的古龙水,有固守自己的生活方式。</div>
<div style="FONT-SIZE: 12pt; MARGIN: 0in; COLOR: #40007f; FONT-FAMILY: arial; mso-outline-level: 1">       安妮宝贝的作品的确有点受杜拉斯的影响,不注重情节,也不阐明观点,只是在拼凑一些回忆的片断。在这些片断中诠释自我的感悟和思想,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无常的世事和如风的情缘。</div>
<div style="FONT-SIZE: 12pt; MARGIN: 0in; COLOR: #40007f; FONT-FAMILY: arial; mso-outline-level: 1">       这些天每晚临睡前,我就看一篇她的小说,同样孤独焦灼的心是能够被那些文字所安慰的,如一剂麻药,不能疗伤,却能止疼。</div>
发表于 2008-9-4 12:42:00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湖北
<p>“很显然,我要说的是一个姑娘”</p>
<p> </p>
<p>--------------引用</p>
发表于 2008-9-4 11:19:00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江苏
<p>很零散.</p>
<p> </p>
<p>笔锋忽转~~</p>
发表于 2008-9-4 14:38:00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湖北
想到的太多,因为多,所以重
发表于 2008-9-4 10:38:00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湖北
<p>据说浙江某部门正在积极运作将含泪哥故居申请为文物保护单位的事情</p>
<p>有的人还活着 但是他已经不朽了</p>
发表于 2008-9-4 08:57:00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湖北
<p>N年前还在上高中的时候看老余的《道士塔》,那是相当的激动;后来又看了《文化苦旅》、《山居笔记》......再之后的书越发无趣,这人也越发看的不受我待见了...再没看他的什么书,倒是现在网上常看到这厮的传闻...</p>
<p>《苏东坡突围》《天一阁》是之前的文集中的老文章,看来《晨雨初听》应该是某书商出的杂锦。</p>
<p>只有在翻专业书籍的时候才会去仙桃的新华书店,现在百度越发聪明了,也去的少,新华书店对面的小店还常去光顾,也许某天楼主从书架上抽下一本安妮宝贝的时候,某在过道低调飘过~那个小店倒还有些好书,特好的、狠不得马上就想读下去的书我才会买,不是很急的我还是选择当当网购...</p>
发表于 2008-9-5 14: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湖北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论坛说明:本页面所涉内容为用户自主发表并上传,所产生的一切法律责任及后果,均由用户自行承担,本网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存在侵权问题,请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客服电话:0728-3319567

小黑屋|Archiver| ( 鄂ICP备12003601号-5 ) 鄂公网安备42900402000130

Powered by 湖北新领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湖北为维律师事务所 冯兵律师

网络经济主体信息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