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时间
- 2008-8-30
- 最后登录
- 1970-1-1
- 在线时间
- 小时
|
本帖最后由 liuxing 于 2010-12-7 09:10 编辑
发表连接:http://szsb.sznews.com/html/2010-12/03/content_1341638.htm
心中的村上 |
| s.com/html/2010-12/03/content_1341638.htm |
|
□张雯雯(湖北 仙桃)
在我有限的阅读中,那么的喜欢一个作家,只有村上春树。
不为赶时髦,只是因为喜欢,有一阵子,我那么痴迷,听他写过的音乐,吃他写过的食物,读他喜欢的小说,模仿着小说与散文中的“我”,生活。
记得那次,期待了好久,终于得到一套《村上朝日堂》。拿到书里的那一刻,却不忍马上翻开它,怕欢乐时光易逝,快乐难寻,极像物质匮乏的儿时,获得奢望已久的零食,舍不得立刻去吃。
个人觉得,最不适合在车上看的是卡尔维诺的《如果在冬夜,一个旅人》,而将《村上朝日堂》随身携带,在乘车外出或是归家时拿出来翻看,却是妙不可言的。无论窗外投过来的是阳光或阴影,无论汽车停下或开动都可以阅读。每读完一小篇,将眼睛眯缝起来都能见到阳光下的绿地,一点也没有思维被打断的烦恼。
正如林少华先生所言,关于村上君真正的生活,读者只能在他的散文集中窥见一斑。林先生所言极是。所以,在读这套散文时,我会情不自禁地化身为村上君,代替他体验日常生活的小事、趣事,像傻子一般自顾自地点头微笑。没有人知道,在我单调与繁忙的生活里,这是最奢侈的享受。
前几日,朋友发一条短信来:日本大批评家、以研究鲁迅扬名立万的东京大学中文系教授藤井省三精通汉语,他指责林少华译的村上只配得零分,理由是村上原文受1960年代英美垮掉派文学和摇滚乐影响,是日语口语的典范读本,而林译则完全用汉语书面语译成,那些优美的成语违反了村上的本意,过于文雅,给原文化了浓妆。
记得当时我的回答是:那又如何?反正我喜欢的作品是林少华先生翻译的村上。
朋友又好心提醒我,说:“藤井说村上原文充满草根阶级的粗野气息,林少华翻译得太文雅。”
那么,我只好承认,我心中的春上,只是林少华先生的村上了,这并不是一件令人遗憾或者伤感的事情,我更没有什么“被欺骗”的感觉。毕竟,在记住村上春树这个名字的同时,就记住了林少华先生,那是一种血肉相连的感觉,如果硬要撕扯开来,一定惨不忍睹。
也许有人喜欢藤井的村上(前提是他用中文译出来),可我喜欢的林先生的译本,这又有什么关系呢?正如文学界并存着许多不同译本的名著,最准确的就一定是最好的吗?对我来说,适合我的,才是最好的。
可惜,到底是人言可畏。近年来,林先生已不大翻译村上的作品,幸而林先生出了一本《为了灵魂的自由:村上春树的文学世界》,当然。这又是另一个话题了。 |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