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时间
- 2007-9-10
- 最后登录
- 1970-1-1
- 在线时间
- 小时
|
发表于 2011-2-28 12:34:25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湖北
这些年来,好的公益报道不多见。涉及个人朋友的报道,几年中角度好的只有几篇。分别是07年陈华平《农民日报》写王朝印,06年、07年黄蓓蕾《长江商报》写陈志忠,07年杨建平《陕西日报》写张俊杰。这几篇文章写帖子时经常作为论据。再看骆驼兄此文,也是一篇很不错的报道。
此报道写群像。不把功劳归结于某一人,集体出头,给义工带头人做加法,增加凝聚力。媒体经常喜欢搞高大全,这是害人。这样的例子很多。
不夸大。象有记者写吴天祥一次解决了三千人的就业问题,看来比武汉市长还牛,这叫满嘴跑火车。吴家有一次招待来访者下了十八斤肉丝面就不难理解了。吴老本来就是个弱势群体,夸大他的本事不是害他吗。
写义工的困难。很多记者不谈这个,把当事人写成非常人,法力无边,也逼着他们一直“感动”下去。陕西日报写张俊杰老先生就提到他的困难,并希望更多人来支持老先生搞科教扶贫。本文这方面写得符合事实。
平实。不写极端的例子。前几年有个记者朋友写某义工朋友,征求我的看法,她写老人家走访学生常到夜里九点才回,我说这样强调,以后他就得到十点钟才回来了,一把年纪在山里可不安全。其余的,全家吃剩饭捐钱,让自己孩子辍学,带病工作等,经常写这些。有些没良心的记者,为了求“卖点”,无中生有故意渲染,把当事人当猴耍。本文提到义工讲做义工比打麻将好,非常平实。
立德立功立言并行。普及了关于做义工的基本知识,谈了组织身份等技术性问题。着眼未来发展。
仙桃义工好象有多位是记者。记者做义工,自然深知义工的甘难。要是其余地区的义工团队也多些记者就好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