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时间
- 2011-1-31
- 最后登录
- 1970-1-1
- 在线时间
- 小时
|
发表于 2011-4-20 19:16:20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湖北
渔泛峰的记忆
不断在媒体上看到有关鱼泛峰的消息,这些零碎的简短消息让我想起了和渔泛峰短暂的两面之缘。
最初一次与它相见是在二000年春节期间,爱人的同学出嫁,我陪她去喝酒。到了郑场,我们转乘麻木——当时的一种运输工具,也不知走了多久,感觉相当偏僻,在一路的颠簸中总算到了。
一下车,首先看到的是两排大门相对的房子,中间是一条石板路,两边的许多平房完全有别于现下的房子,都是很小的时候曾经看到过的民居式样,当街的门面都是木制的,里屋的房间也用木板隔开,分成许多小间,有的房子还有天井。木格的窗子,用木棍支起,临窗摆一些商品出售。很多房子还有墙垛,房子上大多盖着整齐的青色布瓦,那天正是雪后天晴,雪水顺着瓦楞滴下来,打在下面的石板上,形成一个个指头大的小窝,这些小窝圆溜溜的,正是所谓的水滴石穿,也证实着这些石板年代的久远。这些房子的台阶大多高出路面,在有些墙面上,还看到了“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为人民服务!”“农业学大寨!”等标语,红色字体的毛主席语录也依稀可见。因为是春节,又逢有人家办喜事,这儿还相当热闹。可我还是疑惑,都什么年代了,这儿怎么如此落后,给人感觉像是回到了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期,看到有些歪倒、无人居住的房子,我也曾问过几位倚着门楣闲聊的老人,得到的回答是那些屋主都在外面做生意或打工,在外做了大房子,不再回来了,这些房子拆了也没有用,还费工钱,就这样让它烂在这里了。听了回答,我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不再打听。顺着石板路,继续前行,大约两里,看见了大堤,上去一看,原来是汉江,疑虑又一次涌上心头:这两排房子分明是过去集市的模样,为什么只有两排?这儿到底有过怎样的历史?铺在街道中间的、有些年头了的青石板又是从哪里运来的?……
不久,迎亲的车队来了,我们也要离开,带着疑虑,连这个地方的名字都没有记住,就匆匆地走了。
很快,六年过去,学校组织一次校际交流活动,交流的另一方是郑场一中。预先设定的一些活动全部完毕,主人非常盛情,又派两辆车送我们去参观郑场的一处景点——鱼泛峰。生在仙桃,我还从没听说郑场有什么旅游景点,于是兴趣大增,在飘飞的落叶中,在秋天的阳光里,三辆车向鱼泛峰驶去。不一会儿,越走越觉得这儿我似乎来过,很快,前面的车停了下来,原来是到了。等下车一看,才发现,这是我六年前曾喝过酒的地方,过去的疑问很快又涌现出来。
我们一行十六人的到来,惊动了村支书,书记见有一中校长同行,很热情的接待了我们。这次不用打听,村支书就解开了我过去的疑问,原来,这儿还真的有过辉煌的历史:
当地人说,古时候这里有一句顺口溜:“渔黑二镇,赛过南京。” 渔,指的是渔泛峰;黑,指的是黑流渡。黑流渡现位于天门市。渔黑二镇,都是汉江边上的两个著名集镇。两镇相隔不远,加在一起,比南京还繁华。可见,当初渔泛峰是一个多么了不起的地方。
渔泛峰是怎么兴旺起来,又是怎么衰落下去的呢?当地人告诉我们,早在江汉平原还是一片沼泽时,这里就是湖中的一块高地。人们把这块地方叫峰。打鱼旺季,人们习惯称为渔泛,这时候,人们就会到这里来打鱼。这里,就被称为渔泛峰。
最先的居民,是一些洞庭湖上的江洋大盗。他们拦劫过往船只,成了大富翁,便洗手不干,定居此地。有一出汉剧,名叫《审陶》,就是演的这里的事。它讲了两个江洋大盗陶大和徐伦的故事。
根据历史记载,渔泛峰的兴起,最晚也在元朝。1956年,渔泛峰把一座叫永镇寺的寺院拆除了。这座位于汉江大堤南100米、渔泛街边上的寺院,建成于明洪武2年(公元1369年)。同治7年(公元1868年)和民国3年(1914年)曾作修葺。解放前后,这里是学堂。渔泛峰还曾有“九渡十一庙”,如洞庭庙、东岳庙等,大都于1937年被日本人拆毁了。可以想见,渔泛峰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镇。明朝,这里为棉布、棉花、粮食的集聚口岸,由汉江和陶董河外销各省,并远销日本、朝鲜等国。历史上,“渔泛布”或“棉缎”曾经是名牌,受到人们普遍喜爱。
明、清、民国,渔泛峰经历了兴盛和衰落的几起几伏。现在,则是仙桃市郑场镇的一个行政村所在地。
六年后的二00六年,当再次走在青石板上,我发现这儿比原先又冷清了许多,除了几个老人和孩子,很少看到青壮年。原先的几个店铺也荡然无存,房子更加破败,但挡不住古老的韵味。曾经的民居样式顽强地呈现在江汉平原,不屈的与众多火柴盒式的楼房叫板,告诉后人什么是民族特点的建筑风格。尽管这样的叫板显得多么的可怜、可笑,显得多么的苍白无力。
在当地人的指引下,这次又有新的收获,我们在村后还发现了一棵古银杏树。据说这株银杏树原是陶姓祖先从江西逃难时带来的种子繁植成的, 树龄有五百年了。它凭着极其旺盛的生命力,经历了无数次天灾人祸,顽强地活了下来。据说最威风的时候,三四个人都抱不拢它。只可惜这颗树晚景凄凉,无人怜惜,不知下次再来的时候,能否还能见到这颗饱经磨难的银杏。在和这颗树合影之后,默默的,我拾起了地上的几片银杏叶,擦干净,放进了口袋……
前不久,在网上看到一则消息:省电影家协会举行授牌仪式,命名郑场渔泛峰为“湖北省影视创作拍摄基地”。这是继沙湖湿地公园、沔城之后的第三个“省影视创作拍摄基地”。 授牌仪式上,湖北省电影家协会、湖北省影视创作拍摄基地命名专家组给渔泛峰的评语是:“位于仙桃市西北角,北临汉水的渔泛峰,以她特有的古典气息,宁静地穿行在岁月的隧道之中。在平原的阳光之中,我们依稀从她斑斓的皮影、古老的银杏、明清板房、猪油锅盔等众多繁复的人文景观中,领略她曾经的繁华和顽强的存在。作为电影人,我们愿意从渔泛峰厚重、传奇的历史获得眼光、力量和胸襟,并以此打开创作的天窗。同时,我们更期待走进渔泛峰,用激情的光影,激活她久远的繁华和对未来无穷的想象。”
啊,“激活她久远的繁华和对未来无穷的想象”,这对我来说,太遥远,我只想知道她现实的情况,相隔四年之后的今天,鱼泛峰又成了怎样的景象?年底,不,就在近期,我就骑行郑场,三访鱼泛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