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时间
- 2007-9-10
- 最后登录
- 1970-1-1
- 在线时间
- 小时
|
司马迁言,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书和行路实是一体。读书必配合行路,行路时不忘读书。旅途中观览山水风物,交接三教九流,体察民风民情,读世上无字之书,印证丰富胸中已读之书。南怀瑾先生说,读书行路之外,还应当交万个友。司马迁作为历史学家访求史实,必然会交万个友,还会经万般事。
所以太史公说的行万里路,关注点包括自然,也包括人文;包括地理,也包括人事。可以说既关注天,也关注人。可以认为,他指的旅行是天人并重、天人合一的。这种旅行本身就是在“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我们今天作旅行,依然可以天人合一,可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旅行和旅游不同,重在游赏景点,更在行路的过程。知地当知人,知山川形胜,知人事变迁,知古今得失,知民生民情,思考社会发展的具体问题。把沿途的见闻思考写下来,与社会同仁分享,也就是成一家之言。这样的旅行大大有利于自己的成长,也有望产生积极的社会效益。
今之户外、探险,所重在天。户外爱好者常重自然轻人文,重运动轻学问,探险则重在向自然挑战,所至常是无人烟、无人文遗迹之处。户外探险非不值得提倡,但如能结合人文,重在人在社会,则活动的社会意义就要大很多。能结合公益那就更好了。
且再结合公益发展来谈旅行。公益旅行如能结合天人,具体活动能结合关注天人,关注天的团队能结合关注人的团队,则公益效益也将加倍放大。
如公益圈曾对助学途中能否游山玩水有争论,反对者认为这样做不纯粹。此偏在人。志愿者走访在关注人、关注贫困的同时如能也关注天,关注当地的美景、自然资源,为当地旅游开发作宣传,为当地发展献计献策,影响必然远远超出公益走访本身。
户外偏在天,而安猪先生提出的“多背一公斤”,则是旅行、户外结合助学,是为天人合,让广大旅行爱好者也成为外围志愿者,经验推广大获成功。事实上助学、教育、文化遗产等不同领域相当多的志愿者和公益领袖都是从旅行、户外爱好者发展而来的。旅行、旅游和公益根本就不是对立的。
变自行车运动为脑力劳动,骑车途中作人文、历史、社会考察,也是天人合。
湖北襄阳拾穗者文化遗产团队助推的漳纸工坊古法造纸非遗项目,僻在深山峡谷之中,以自助旅游收入养非遗,建立手工纸博物馆向户外爱好者介绍非遗文化,吸引更多人关注非遗传承,也是天人合。
再如观鸟,也涉及旅行。观鸟一般是个人爱好发展而来。鸟是自然,是天。推动观鸟教育,宣传生态保护,这就涉及到人了,这也是一种天人合。前不久推出的“让候鸟飞”公益活动吸引了非观鸟类公益组织的广泛参与,这也是一种天人合。有了各类志愿者的广泛参与,活动影响大大提升了。
武汉拉图尔自然生活俱乐部主要有农夫市集和儿童自然教育两个项目。最开始关注的是到各省农村寻找“良食”——安全的食物,这是关注天。后来重点放在寻找可靠的农户,寻找“良人”,这是把关注点转向了人。俱乐部成员之间、成员和农户之间通过农夫市集建立互信,人际关系不断改善,逐渐回归传统价值观,幸福感提升,这是在城市塑造“良人”。带孩子下乡旅行接触自然,和农村的孩子做朋友,培养他们尊重自然、尊重农人、尊重农业文明的观念,这是在为未来培养“良人”。拉图尔农夫市集的理念是“真实”、“真食”、“珍食”,很明显重在食更在人,这就是天人合。今天的拉图尔,更看重是为将来培养“真人”,以人的教育成长为核心。
公益旅行的天人合一益处太多了。是以看风景时不妨也关注下生活在风景里的人。户外爱好者不妨也多关心下民生,环保类志愿者不妨也关注下文化遗产。文化遗产志愿者关注古人也可关注今人,关注历史人文也关注下现实人文。不同类型的团队、组织互相支持,加深交流,互惠合作,对整个公益事业发展大有裨益,对本团队的发展也是有利无弊的。“合”应当是公益发展的一个核心思维。无论是虚实结合、内外结合、城乡结合、东西结合还是天人结合,对公益发展都极有好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