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叔孙仲通 于 2013-1-22 23:22 编辑
助学扶贫等公益活动常在大山区的乡镇农村开展,助学点、扶贫点很多是外地大中城市的草根团队率先开辟的。这些地区往往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公益氛围尚待建立,发展一线志愿者勉为其难,而草根团队本身资源也有限。这时候,也许可以采取“城市带动农村”的发展思路。这种思路并不新鲜,很多地方就是这样发展起来的,这里只是作一归纳。 所谓城市带动农村,先要集中力量发展。先期重点发展一两处农村公益基地,将来自城市的各种资源集中投放到这里,其他地区先不发展,或者只作为次要基地发展。在主要基地深耕细作,获取深层的发展经验,建立信誉,培植人脉,锻炼队伍,吸纳人才,扩大团队和行动的影响力,争取到更多资源支持。发展到较为成熟的阶段,再以点带面,带活一片。此时团队实力增强,影响扩大,经验也可以直接在其他地区推广复制。如果一开始就多头并进,资源过于分散,到处撒胡椒面,则可能广种薄收,实践不能深入,对当地公益氛围的养成作用也有限。(参见《试说公益发展的内与外》。) 这里说的城市,当然也包括当地城市。公益的长远发展本土化是必由之路,一线志愿者的参与必不可少,但在农村找志愿者往往勉为其难。此时不妨先从当地的城市、县城开始发展“二线志愿者”。或者和当地的公益组织建立联系,他们的一些资源可以为我所用。当地城市精英下乡,他们距离农村基地更近,做事、交流更方便,外地大城市志愿者办不到的事情很多他们能完成。 在某些地区公益大氛围尚未形成,本土公益组织尚未建立或者尚未规范,二线志愿者可遇而不可求,是不是可以先从思想传播和宣传入手,在思想观念上大城市影响小城市,推动当地公益组织的建立。各大城市志愿者多上当地论坛,和当地人熟悉起来,传播公益理念,传播具体可行的做法,借助当地媒体扩大影响,和当地官方良性互动,制造良好的公益氛围,逐渐聚拢一些有识之士,协助当地把志愿者队伍建立起来。地级市的团队建立了,然后转向县城。当地象户外、摄影等已有团队,是有发展为公益团队的良好潜力的。地方城市团队和外地大城市团队互相协作,互为呼应,最后影响到乡镇和村一级,在农村发掘一线志愿者。当然这会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