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时间
- 2007-9-10
- 最后登录
- 1970-1-1
- 在线时间
- 小时
|
常到农村尤其是山区的城市人,除了探亲访友和经商的人以外,可能主要有四类:旅游度假的游客,户外爱好者,考察采风的文化人,公益志愿者。志愿者以助学义工最多,也包括文化遗产、生态、教育等领域的义工。在一些风景优美、文物古迹众多的县,这四类来访者可能都很多。著名景区的游客和考察采风的学者艺术家中不乏一流的文化人,户外爱好者、公益志愿者中也不乏各类专才。大家的目的地都是县域、山区、乡村,有没有可能由公益社团牵头,吸引更多人参与公益,让这些人才资源造福农村呢?
安猪先生提出“多背一公斤”,提倡旅游者、户外爱好者在出发前准备少量的书籍文具,带给沿途的贫困学校和学生,得到社会上广泛的响应,参与者后来有不少发展为公益志愿者。“多背一公斤”的设想非常有远见,也有深入多元发展的巨大空间。如旅行者可以多背一公斤书籍、文具下乡,也可以“多背一公斤垃圾进城”,自己不要在农村、原生态景区扔垃圾,也把沿路见到的不能降解的塑料瓶等带出山,带进城。这对保持农村良好的自然生活环境有利,也是在传播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环保理念。
多背一公斤当然不能只停留在物质层面。安猪先生还强调通过旅游者与孩子们面对面的交流,传播知识,开阔孩子们的视野,激发孩子们的信心和想象力。这是人的层面、精神文化层面的助学实践。旅行者各有专长,也完全可以发挥其专长进行深度助学。设想可以在县里的学校设立学者讲坛,提倡文人学者旅游途中顺便为学生开讲座,也可进一步以此为依托,开展展览、培训、科普等各类文教活动。专家、学者、作家、艺术家、教育家可以主持讲座,其他专才也都可以各展其长开展各种活动。这也是顺便助学,也是一种多背一公斤,背给孩子们的是学问,是文化。
讲坛可以开在县城的中学,也可在义工经常活动的乡镇设立分坛。对象可以是学生,也可以是教师,甚至可以是当地普通居民。本市义工和户外俱乐部建立协作平台,和县里的学校、文化团体等沟通,另一方面和来访的学者专家艺术家建立联系。拙文《项目设想:开办人文讲坛,把义工变为学习型组织》谈到了在市区开讲坛,在县里开讲坛的操作办法,和拙文所述的操作设想应是非常相似的。都是义工开讲坛,这里不过是设想将讲坛开到县城和乡镇,开到著名旅游景区和户外目的地所在地,提倡旅游途中顺便讲学。说是顺便讲学,将来建立了长期协作平台和成熟的联系网络,当然也可以是讲学途中顺便旅游。
理想的状态,将来还可依此讲坛逐渐发展,在山区环境优美的乡村建立书院,讲座、培训、养生、修行、会议、出版、创作、学术研究及各类公益活动等都可以以此书院为基地。
在中学尤其是乡镇学校开讲座,一个大的地级市应可以满足大多数人才需求,可以主要依赖本地人才开始试点,逐渐吸引外地大城市专家学者参与,操作难度比在市内开设人文讲坛应该更小。这类讲座开展起来,有利于农村素质教育的开展,有利于县里文化氛围的提升,也有利于市县义工队伍的内部建设。
讲坛能请来名人名家当然最好。名人名家去著名景区旅游的很多,去一般户外目的地的较少,对景区所在县的了解也有限。他们能和户外达人、义工、学校及其他人士接触,作深度考察,也许能给当地旅游、文化、教育及经济建设带来很多的机会。
义工接触到来旅游的名家并不容易,可能有待于顺便讲学服务山区的思路广泛传播、义工公益项目和公益基地声名远播之后之后才会有一些人主动联系参与,这会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过只要起步了,就可能有希望。谁知道呢,义工的山区公益基地成为了经典样板,也许将来就是热门的旅行目的地呢?在山区建书院讲学,也是很多学者的梦想。有理由对前景感到乐观。
2013.5.1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