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时间
- 2007-9-10
- 最后登录
- 1970-1-1
- 在线时间
- 小时
|
楼主 |
发表于 2013-9-8 17:22:11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湖北
本帖最后由 叔孙仲通 于 2013-9-9 00:06 编辑
第三个层面可以说是文化和体制大环境层面的。带有公益性的思维方式、价值观、文化体系、社会体制、社会机制,都属于这个范畴。
纯公益多数时候只是一种补充性的力量,不可能对社会有全面的根本性的影响。如社会力量的慈善救助,是不可能取代国家的福利政策的。纯公益和其他领域、其他部门是不可以分割的,义工和其他社会群体也是不可以分割的。否则贪官这边在贪,义工那边在捐,那这捐款长远说就丧失了意义,反而可能纵容贪官的贪污。纯公益只可能覆盖某些人群和社会、文化领域,但公益性的思维方式、价值观、文化体系、社会体制以及社会机制,却可能影响到所有人。社会成员思维变了,价值观变了,行为就变了,社会就变了,就变好了。
公益,从根本上说,是一种文化精神,理应成为各国、各类人群的核心价值观。公益建设,最终会归结到文化重建和社会重建。中国古人特别讲究义利之辨,义就是公益。中国古人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应以道德精神为引领。经济活动应该从属于这种道德精神,而不能凌驾于后者之上。不反对谋利,但可以利己而不损人,不可以损人而利己。这是个底线问题。这就是一种公益精神。公益,公共利益,包括人的公共利益,也包括自然、环境、生灵万物的公共利益。包括今人的利益,也要考虑古人和后代子孙。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现在的价值观、文化取向、发展模式存在众多的问题,或者说不符合公益性,反而有一定公害性。
现在为了经济发展和人类的享受,破坏了自然环境,破坏了动物的家园,很多动植物灭绝,还有人强占农田,挖人祖坟,破坏文物,暴力拆迁,拖欠农民工工资。可能有些老板是发财了,当地的GDP也提高了,但环境、动植物、农民工权益、居民权益等都受到了破坏。这种发展模式当然不是公益性的。
有些医院、医生以营利为主要目的。只有病人多收费高他们盈利才高。这就是重利轻义,目前医患关系的紧张很大程度上是重利轻义造成的。医生可以收取费用,但首先是治病救人,希望天下人都能解除病痛。历史上有很多道医和中医看病分文不取,这样的人现在也有。医生不把谋利放在首位,收费适中,和患者交朋友,替患者考虑降低费用,教患者如何养生、防病于未治,这就是医患共益。至于韩非子说的“匠人成棺,则欲人之夭死”,棺材店的老板希望多死人,这种念头本身就是有害的。他们能卖多少棺材,应该顺其自然。
有的人为本家族、本群体谋利益,但对其他群体和公共利益造成了损害,这当然也和公益精神背道而驰。
有些媒体为了吸引读者、提高收视率,惯于哗众取宠,渲染暴力、色情、低级趣味的内容,自己是挣到钱了,对大众精神领域却造成了破坏。媒体是社会教育的一个最主要的渠道,应承担社会教化功能,决不能唯利是图。
还有些老板经营中拼命赚钱,压低工人工资,榨取工人血汗。即使他将利润大把地捐给慈善事业,那么他这个公益也要大打折扣。
我们的文化体系存在很多问题,微观上、近期看可能带来一些便利和好处,宏观上、长远看却陷入了自相矛盾的死结。现在的消费文化,一方面需要拉动需求促进生产和经济增长,一方面又在刺激人的消费欲望,让人在物质消费中迷失,还造成自然资源的大量浪费和环境的污染。从短期经济效益来看或许是好事,从宏观长远和人类前途来看,则存在太大的问题。最明显的例子,一方面要发展汽车工业拉动内需,广大国民也争先恐后地买车,甚至和人盲目攀比,一方面又要希望减少堵车,减少雾霾,降低石油消耗,这正是南辕北辙,是没有办法协调的。清心寡欲、减少消耗应该是发展的正途。
再如流行的一些价值观。近年成功学流行,如果人人都想成功,竞争不已,最后成功的人总是少数,大多数人归于失败,可谓一将功成万骨枯。还有些人把朋友、人脉资源当作自己成功、求取个人财富的利用手段,让人际关系庸俗化、物质化、功利化,也产生了很多负面影响。
我们的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道德往往停留在口头,脱离生活实际,实际效果非常渺茫。一些高大全的道德形象,常人无法学习、效法,学习模范只挂能在口头上,客观上就造成人们说一套做一套,使社会风气趋向虚伪。爱国似乎成为最高的道德准则,但许多人没有认识到爱国要落在实处,从言行、从身边、从一点一滴做起,从爱国民、爱社会、爱本国文化、爱护环境入手,空谈爱国没有任何益处,反而可能造成很多流弊甚至巨大的灾难。这样的道德教育,即使初衷不坏,起到的实际作用也不是公益性的,甚至带有一定的公害性。这样的教育应该改变。
再如在某种体制内,逆向淘汰、逼良为娼的现象普遍存在,让好人受冤屈受排挤,使用不正当手段的人得到各种好处,这种体制就不是公益性的,是公害体制。还有一些法则、规定也是在逆向淘汰,可以说是公害性的。
再如社会机制。就公益事业的舆论环境而言,近年有很多不乐观的地方。网上很多人不看帖子就骂,对做公益者的道德进行苛责和质疑,那些从不做公益的人却被晾在一边。而且很多苛责他人的人自己是从来不愿为公益付出的。许多企业家捐款被不分青红皂白地指斥为作秀、洗钱、损害穷人的尊严,动辄得咎,干脆不敢公开捐钱。媒体对于少数道德模范作不切实际、夸大其词的宣传,给当事人极大的道德压力,也让普通人对他们敬而远之,更谈不上学习效法。对见义勇为者只是给予一时的道德褒奖,并无政府和社会对他们医疗、生活、家庭的实际或制度性的帮扶,这样下去将来多少人还愿意见义勇为?企业家慈善捐款如果也要交税,那么对他们的积极性必然也会受到挫伤。这种舆论和社会环境,就是非公益性的,可以说具有公害性。
现在社会问题丛生,许多问题实质是文化问题,是价值取向错了,是发展方式和方向错了。社会达尔文主义和成功学盛行,斗争、竞争思维盛行,天人交战,人人竞争,造成自然的破坏,人心的悬隔,健康的损坏,生理的退化,各种灾害频发,瘟疫流行,都市病、富贵病、发展病也象瘟疫一样蔓延,相当比例的人群备受心理疾病的折磨,多元的文化和价值观在全球化浪潮下不堪一击,思想和意识形态领域极度混乱。虽然有许多人为之哀惋叹息,也在寻求解决之路,但不从人心开始、不从价值本源开始着手,这些问题是没有办法解决的,甚至治标都非常困难。
斗争思维本身就不是公益性的。庄子讲“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蠢虫食木,终必自戕。人和人需要互相尊重、互相关照,共生才能共荣;人和自然和万物也需要互相尊重,共生才能共荣。不同社群、阶层,不同国家、不同文化,也都需要互相尊重,多考虑各国各民族和全球的公共利益,让对方能生存、发展,然后自己也才能更好地生存和发展。这是高度的智慧,也是自我图存的必须。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史伯说“和实生物,同则不继”,强调多元和谐才是共生共荣的可持续发展之道,也是公益、共益之道。人心不靖,缺乏敬畏,战天斗地,物欲横流,以邻为壑,争竞不休,必然人人自危,杀伐之气充溢天地之间,地球安得有宁日,人类安得有宁日?
文化问题、体制问题光靠少部分个人道德自我修养是无法扭转大局的。文化和体制问题主要也不是个道德问题。人受到大环境和氛围的局限,思维上不能深刻鉴别和超越流行和主导的价值观,受到潮流的裹挟,不知不觉中被同化,也在不知不觉、无可奈何中造业。改变大环境、大氛围需要价值观的改变,也需要正面力量的逐渐壮大。
对于有志影响时代、改造大环境的个人来说,不仅需要高尚的品格、奉献精神以及不屈不挠的耐力,更需要自身有高度的修养和认识水平,有深切的信念和超卓的判断力,有带动更多人正面转向的智慧和技巧。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难以用这样的高标准来要求,可以不付出很多但要认准大方向和大潮流,不被眼前的表象和小潮流所迷惑。人多力量大,最起码的大家都能坚守住底线,不随波逐流,可以不抗争但可以不合作、不参与。知道方向的人多了,守住底线的人多了,日积月累,流行价值观和环境就有望改变。
以上谈到四类“公益”,因为公益应该有一个人群、组织、事业的核心依托,第一类“纯公益”应该是公益事业的核心。义工以及公益社团,尤其是专业义工和社工,是公益事业的核心人群。他们的地位是不可取代的。义工和义工事业的发展,对后三种公益的发展以及公益大氛围和公益文化的养成,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这四种公益也是互相影响互相配合的。做亚公益的人多了,专业义工也会多起来。公益性大文化氛围建立了,义工也才能向深度广度发展。
作为公益事业的核心人群,义工、社工一定要放开思路,海纳百川,对其他人群和思维采取包容态度并向各方学习,不断吸纳新的人才和思想,兼容各种正面力量和资源,如此方更有利于事业的长远大发展,对社会产生全面的积极影响。
公益的实质是人我共益、天人共益
回过头来我们再把公益二字拆开,公作副词,益作形容词。公,作共讲,也可以理解为相互。公益就是人我共益,天人共益,甚至包括古今未来共益。不仅是共益,而且是互益,是互相在利益对方。
且来主要以义工为例,分析一下公益为什么利人也利己,助人就是自助,为社会做事就是为自己做事。
为什么要做公益?因为我们自己就是公众的一部分,我们自己的利益就是公共利益的一部分。公共利益需要每一个人来添砖加瓦。社会好了,大家好了,我们才好。
为什么要做好事,要关心他人?很简单,今天我们不关心别人,将来怎么能指望别人关心我们?“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我们今天的作为不仅会影响到未来自己的命运,也会影响到子孙后代的命运。这不是因果报应的迷信,依据常理就可以推断。
做公益,公益人、义工也是有收获的。这些收获不是现实的物质利益,不是在本职单位的待遇利益,而是自己在精神上的收获,包括阅历的丰富、才干的提高、智慧的升华、人生价值的实现等。这一点资深义工都有体会。
义工生活在一个有较高道德水准和人生境界的团体中,大家互信、和善、互助,在这样的小环境、小氛围中生活人人得益,和某些情境下互不信任、人人自危的社会关系形成鲜明的比照。这样的小环境、小氛围是义工们共同创造的,每一个都是付出者,也都是受益者。是谓公益。
再如许多义工主要是帮助农村、农民和弱势群体的。这促进了城乡之间的情感沟通和互信,促进了都市文化和乡土文化的交流互动,打破了阶层隔阂的壁垒,对城乡和谐、社会和谐极有益处。
还有官民和谐,地域和谐,中外和谐,等等,意思是一样的。这就是公益,这样的公益需要每一个人添砖加瓦。人人爱我我爱人人,这样的社会就是一个和谐社会,人人都是付出者,人人都是受益者。
2013.9.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