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搜索
查看: 2929|回复: 8

[关注义工] 义工团队的命名大有学问——以襄阳拾穗者为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9-21 13:31: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湖北
义工团队的名称,常见的有以地名或单位名命名的,也有以某种文化符号命名的。对后一类团队来说,命名大有学问,名称的文化品位、美学意境以及传递的核心价值观,对团队的社会形象、内部的精神凝聚力、行事的风格和发展方向都可能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我们比较研究以后会发现,许多成功的义工团队,命名别具匠心,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我们不妨可以说,在一定意义上,这些团队命名的成功在一开始就给团队未来的成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湖北襄阳拾穗者民间文化工作群成立于2005年,致力于襄阳和汉水流域文化遗产的记录和研究,是国内较有影响力的文化义工团队之一。拾穗者的成功不是偶然的。我们从团队的命名就可以窥见他们的学养、品格和眼光。这里依个人理解对拾穗者的命名加以分析。有的部分可以认为是过度解读。当初的命名者和拾穗者的成员也未必曾想到这些,“拾穗者”蕴含的精神他们践行也远未完满,团队建设也存在不少问题。但取法乎上,仅得乎中,本文的宗旨不在于评价拾穗者团队本身,而是希望通过这个命名案例探究团队命名和义工公益实践的关系。“拾穗者”三字蕴含的精神远不仅可以引领拾穗者,也是整个义工界可以汲取的宝贵财富,能给义工团队的建设提供多方面的启示。
   拾穗者的命名者是团队早期发起人之一的popo。命名很明显取自十九世纪法国现实主义画家米勒的名画《拾穗者》。这幅画享有世界性的知名度,网民都很熟悉,具体内容不赘叙。
《拾穗者》创作于1857年,至今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用“拾穗者”命名自己的团队,无形之中带来一种历史感,和义工们的工作领域——文化遗产相契合。《拾穗者》创作风格朴实无华,也合乎这个草根团队的气质。《拾穗者》是世界名画,体现了义工们的国际意识和国际视野。虽然是一个中等城市的草根团队,他们的视野没有局限在本土本乡,立足襄阳,面向全国,心怀世界。拾穗者拍摄的纪录片《漳源纸事》在日本获国际奖就说明了这一点。
《拾穗者》是世界名画,用视觉形象记录劳动者;拾穗者对文化遗产除了文字记录还有不少影像记录作品。虽然说不上已经卓然成家,但说他们有艺术情怀和艺术追求是合适的。
《拾穗者》作为世界名画,为世界各国民众普遍所接受和喜爱共鸣不是偶然的。歌颂劳动者,歌颂农民,歌颂大自然的美好,人和人的和谐,人和自然的和谐,人对大地的感恩、敬畏,这和中国传统的价值观是完全相通的。拾穗的场景中国人是最熟悉不过的了。中国是农业大国,中国传统文化植根于农村和乡土,自古以来很多文艺作品都提到了拾穗。《诗经》中就有“彼有不获稚,此有不敛穧;彼有遗秉,此有滞穗:伊寡妇之利”的句子(《诗经•小雅•大田》)。白居易的《观刈麦》也记录了“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左臂悬弊筐。”所以拾穗者名称虽然取自西方艺术作品,实际上是根植于中国本土文化的。
拾穗者工作在大地上,在农村,拾穗的形象也和他们“回到田野,守望故乡”的宗旨契合。八年来,拾穗者走过了故乡的山山水水,对襄阳、对汉水流域的文物古迹、传统非遗眷注了深厚的感情。城市人到乡村拾穗,更显示了对乡土中国的眷恋、热爱和回归。在工业化、都市化迅速发展的今天,自然环境受到破坏,文化古迹许多被推土机推平,传统的价值体系在不断退守、破坏和消亡,礼失而求诸野,拾穗者回到田野、回到乡土,毋宁是说为襄阳人寻找遗失的文化根脉和精神家园。象荆州学者刘作忠先生一篇文章的标题:《“文化襄阳”企盼更多的“拾穗者”》,整个国家甚至世界各国,都需要更多的拾穗者,更多人来回到田野,寻找人类的精神家园,探寻如何解决工业时代天人关系、人人关系以及人内心冲突面临的前所未有的危机。
“拾穗者”形象是拾穗者义工的自况。拾穗者是最普通的劳动者,在主要收割工作完成以后,在麦田、稻田捡拾遗漏的麦穗、稻穗,收集余粮。拾穗者跟在别人身后,工作中是弯着腰的,捡拾的是别人剩下来的东西,形象非常谦逊、低调。谦逊、低调也是拾穗者义工们的一贯风格。老子说 “不为天下先”。拾穗者作为近年国内较早出现的文化遗产义工团队,实际上是为天下先的。但他们希望的是自己钟爱的文保事业能更多人重视、参与,取得更多的成果,并不在意自己本人在先在后,也不以学者、专家自居。这是一种与世无争、与人为善、不和人冲突的姿态,但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拾穗者的成果和风格已经被很多人认可和尊重。
拾穗者在处理内部关系时成员们也保持着谦逊和善意,不计较个人声名和私利,遇事设身处地为人着想,容纳不同意见,总体气氛保持和谐。少数团队常见的争座次、争登报在他们这里完全看不到。他们也很少宣传自己如何有美德,如何奉献,如何有社会责任感,是通过自己的点滴言行潜移默化地带动更多人关注文保、参与文保。这个过程是润物细无声的,其他人的认同和参与是发自内心的,其行动也就更可持续。如果在道德上居高临下,自己做好了也苛求他人都要做好,长远来看只会让人们敬而远之。
拾穗者的义工和米勒笔下的拾穗者一样,心态安详而从容,从点滴做起,不求速成速效,不问最终收获,积小成以至大成。这是义工最应该有的一种心态。在中西部义工事业发展的初期,有一些目的不是很单纯的人发起公益活动,只求热闹、人多势众,希望登报、上电视,喜欢做一些华而不实的事情,短暂的热闹过后往往旋即陷于沉寂。文保界也有一些人治学不严谨,考据不严密,为公权力、为地方经济发展和个人出名的欲望所劫持,在没有充分依据的情况下就匆忙做出学术结论,结果只会贻笑大方。
拾穗捡到的麦粒也是播种的成果,种子虽小,来年播种,代代相传,将来就可能出现麦浪千里的盛况。种子被带到外地播种,更可以传遍全国全世界。这就是种子的力量。种子代表着生命和生机,拾穗者对生活是热爱的,对未来是乐观的。
   《拾穗者》是现实主义作品,描绘和歌颂的对象是最普通、最基层的劳动者。拾穗者一方面是义工们的自况,另一方面她们所代表的普通劳动者也是拾穗者义工的关注对象。他们对老河口木版年画、漳河源手工纸的传人,都倾注了深挚的感情。尤其是漳河源的纸民,他们除了关注纸的传承,也持续不断地关注他们的子女教育和生活改善。正在进行的老樊城记录项目,除了拍摄历史街区建筑、记录社会变迁,也将镜头和笔触对准最普通的老街居民,了解这些草根“小人物”的命运沉浮和喜怒哀乐。义工们记录的姿态是谦卑的、平等的。在这些普通人身上他们更多地看到的是国人坚韧、自强、包容、善良,自己也深受感染。用团队现任召集人释溢的话说,在这些最普通最平凡的百姓身上,看到了人性的光辉和伟大,文化襄阳、襄阳精神的传承,在许许多多这样的普通市民身上。
   《拾穗者》记录人文,也记录了自然。拾穗者的义工在关注文化遗产和人的同时,也关注着自然。拾穗者的义工们热爱乡野,热爱自然,拍摄了大量风光照片,将自然恩赐的美景和大众分享,同时倡导尊重自然、善待动植物、保护环境的理念。发起人之一的行者为漳河源和漳纸工坊项目的公益发展确定了十二字的方向:活化传承,生活美学,环境保育。拾穗者提倡不用塑料纸品,每次去漳河源都将不可降解垃圾带回城镇处理。漳河源公益的十二字方针可以适用于大多数公益项目,是拾穗者对公益理论建设的重要贡献。
我们再来分析一下拾穗者的全称:拾穗者民间文化工作群。民间文化工作群,可以理解为拾穗者关注的是民间文化(事实上不仅仅是民间文化),也可以理解为民间草根团队的身份。拾穗者来自草根也关注草根,身在民间守望民间。拾穗者没有以奇花异卉命名自况高洁,以穗字命名,可见他们与草根文化的心气相通。
个人理解草根一词强调的并不是水平山寨、不能登大雅之堂,更多的是关注民间、贴近基层和大众、接地气的意思。拾穗者团队中不乏有较深学术功力的学者,他们的作品可以登上大雅之堂,但他们的立足点一直在民间,行走的身影一直在民间,固守着草根本色,为草根服务,推进文化意识的普及。这种躬身力行、注重田野考察、贴近大众的风格是值得学界许多学者深思和借鉴的。象牙塔之内的研究者,需要更多接地气,走入民间,走入乡野,知行合一,将书斋研究以及自己的成长和生长文化和人的大地联结起来,让自己的文化生命和社会大群的文化生命对接起来。这是拾穗者以及其他众多文化遗产义工给我们的重要启示。
拾穗者是草根团队,但他们对自己行动的价值并未看低。正如米勒笔下的农妇,是最普通最草根的劳动者,但她们的形象被记录在大画家的笔下,为全世界人所铭记。拾穗者的义工埋头苦干,跬步千里,将来也未必不会被历史铭记。
民间文化工作群的群字,也别有可说。群字也有中华文化的深刻内涵。儒家特别注重处理群与孤、群与我的关系,认为人必然是生活在人群之中,不能独立成人。人需要能群、合群、乐群。需要公共精神,需要团队精神,个人的小生命寄托于群体、公众的大生命中。孔子非常重视群的精神,他说“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近代大教育家张伯苓先生特别强调德智体群全面发展。荀子认为人之所以能胜过动物,在于人“能群”,(《荀子•王制》:“力不若牛,走不若马,而牛马为用,何也?曰:人能群,彼不能群也。”)义工群体实质上也是在重建国人的群体生活,公共生活,培养国人的公共精神和公共素养。
拾穗者就是可以群、能群的一个团队,重视团队精神和团队协作。早期的南漳古山寨研究项目是所有成员集体参与,近期的漳纸工坊和老樊城记录项目也是二级团队分工协作。他们不仅内部能群,还以相当开放的姿态和其他公益团队和个人协作,关注漳河源手工纸九年,和拾穗者合作或给予支持的公益人士数以百计。
拾穗者称“群”,可能被认为源自QQ群的“群”。 据成员介绍,拾穗者初创时并没有QQ群,定名工作群是不愿意称协会或研究会等。这样解释,和拾穗者谦逊、草根的定位风格倒是完全一致。值得一提的是,在客观效果上,称群规避了法律地位未定的尴尬。湖北其他义工群体也有称群的,如注册之前的仙桃义工,便称为“仙桃义工群”。
拾穗者的成功当然不是一个好的名称造就的,但我们可以认为,拾穗者三字代表的精神内核和价值观,既是拾穗者成员精神面貌和智慧的写照,也在潜移默化中陶冶了义工的品格和团队作风,提升了他们公益实践的境界和品位。
我们还可以说,“拾穗者”形象所代表的谦逊、内敛、实干、包容,对义工团队的成功具有普适意义。能做到这几点,一个义工团队的成功就有了一半的保证。其他成功的义工团队,未必研究过“拾穗者”三字所蕴含的精神,但他们成功的经验都是相通甚至相同的。我们看格桑花,麦田计划,滴水公益,天下溪教育研究所,这些成绩卓著的公益团队,名称传递的价值观都非常近似。
2013.9.20
发表于 2013-9-21 15:13:39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湖北
沙发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9-21 15:17:57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湖北
每次读楼主的文章,都收益良多。
“拾穗者”形象所代表的谦逊、内敛、实干、包容,对义工团队的成功具有普适意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9-21 17:21:23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湖北
拾穗者在处理内部关系时成员们也保持着谦逊和善意,不计较个人声名和私利,遇事设身处地为人着想,容纳不同意见,总体气氛保持和谐。少数团队常见的争座次、争登报在他们这里完全看不到。他们也很少宣传自己如何有美德,如何奉献,如何有社会责任感,是通过自己的点滴言行潜移默化地带动更多人关注文保、参与文保。这个过程是润物细无声的,其他人的认同和参与是发自内心的,其行动也就更可持续。
--------------------------
值得我们好好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9-21 17:22:40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湖北
和拾穗者相处,一起做活动,时时都能感受到他们的谦逊,质朴,本色,低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9-21 22:18:53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湖北
风雨兼程 发表于 2013-9-21 17:22
和拾穗者相处,一起做活动,时时都能感受到他们的谦逊,质朴,本色,低调。

...

有人说谈这些是道德绑架。其实这是做人的智慧,也是成功的秘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9-21 22:56:37 来自江汉热线APP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湖北
每次拜读先生文章都受益良多,值得我们好好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1-21 18:46:45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湖北
是啊学习{:6_30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1-21 18:47:18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湖北
何承明 发表于 2013-9-21 22:56
每次拜读先生文章都受益良多,值得我们好好学习!

确实[s:2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论坛说明:本页面所涉内容为用户自主发表并上传,所产生的一切法律责任及后果,均由用户自行承担,本网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存在侵权问题,请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客服电话:0728-3319567

小黑屋|Archiver| ( 鄂ICP备12003601号-5 ) 鄂公网安备42900402000130

Powered by 湖北新领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湖北为维律师事务所 冯兵律师

网络经济主体信息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