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搜索
查看: 3289|回复: 1

[关注义工] 我身边的公能人物——汉中老义工张俊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5-1 09:55: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湖北
张俊杰老先生是位教育学者,现年71岁。他2004年从江苏退休,次年回到老家汉中南郑县创立了汉中科教扶贫服务社,至今志愿者发展到数十人,在农家书屋、助学、助贫、地方文史研究等公益领域都取得了突出成绩。张老在德、能、识、群、功五方面都很值得钦佩,是一位“允公允能,日新月异”的老义工。
张老关心民生,在公益活动中身先士卒,不辞劳苦。笔者和他交往多年,亲眼目睹了很多事例。他在镇上创立了爱心超市,外地义工朋友捐赠衣物,他以七旬高龄扛包裹上下楼,常累得满头大汗。09年夏,有一位受助学生家住偏远山区,他和老同学骑自行车来回两天进山探访。象张老这样的前辈学者,许多人满足于“君子动口”式的学院研究,愿意在公益一线亲力亲为的是不多见的。
能力方面,张老特别突出的是他的学术能力。张老研究教育数十年,近年在公益理念研究上也有新的建树。他提出的“东西连手,城乡互助”的乡村公益发展思路,高瞻远瞩,具有广泛的推广价值。他关于结对助学原则的论述,被许多兄弟义工团队转载、采纳。他在公益实践中也有不少创新,农家书屋建设、乡镇爱心超市建设等在陕西均可谓开风气之先。他还特别关注地方文史研究,09年他率先倡导纪念中国石油师,近两年他又在积极倡导对民国西北开发第一人安汉的研究,都取得了不小的影响。
张老在“群”方面也很突出。他在公益实践中团结了大量的朋友,前后支持过扶贫社公益活动的朋友来自全国十几个省份。在汉中本地,扶贫社和兄弟义工团队及慈善协会、学校、宗教团体等也都保持了良好的交流协作关系。
“允公允能”有一个意思就是必须带动公众参与,要善用公众之能。要善用公之能,德、能、识、群的素养缺一不可。张老在带动公益的社会参与方面的经验特别值得一说。他的公益之路并不平坦,其间经历了多次波折。他本来做半工半读教育研究,成果丰硕,退休前曾返乡办学失败,因为那时内地办半工半读学校条件尚不成熟。为此他退而求其次,退休以后重返南郑,他将主要的精力放在科教扶贫上,主要做法是开办农家书屋,开展农业技术培训。书屋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后来也获得推广,但因农村青壮年大多外出打工,到书屋看书的人不多,农业技术培训开展也困难重重。后来他认识到开展慈善捐助社会认可度高,参与人数较多,就广泛地开展助学、助贫等慈善活动,方才逐渐打开局面。公益项目曲高和寡,必然少有人能参与,也就不能“立群”。张老从地方实际出发,提出“物质救助和智力扶持相结合”的发展思路,从物质救助入手逐渐过渡,到后来就业培训、地方文化研究宣传等有“智力扶持”性质的项目也终于能逐渐开展。相信他这些经验能给有志乡村建设的行动者不少启示。
发表于 2015-5-7 08:22:15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湖北
赞一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论坛说明:本页面所涉内容为用户自主发表并上传,所产生的一切法律责任及后果,均由用户自行承担,本网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存在侵权问题,请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客服电话:0728-3319567

小黑屋|Archiver| ( 鄂ICP备12003601号-5 ) 鄂公网安备42900402000130

Powered by 湖北新领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湖北为维律师事务所 冯兵律师

网络经济主体信息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