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时间
- 2007-9-10
- 最后登录
- 1970-1-1
- 在线时间
- 小时
|
何谓志愿者精神,国际国内曾有不同的定义版本。1994年12月5日,胡锦涛在给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成立大会的贺词中提出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如今已被广泛接受。笔者以为,这个八字精神概括非常到位,明确了志愿者精神的核心,也为公益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值得深入研究、阐发。
奉献,友爱,互助,进步,这四个词的主语都是人,而且后三个词很明显是群体概念。是以公益事业的核心不在物质捐助,而落实在人的友爱、互助、进步。公益的核心在改变人,公益是社会教育事业和社会进步事业,在这个八字表述里揭示无遗。
奉献,友爱,互助,进步,实际上也点明了“公益”一词内涵的四个方面。言奉献,即指公益事业需要大众参与、付出,体现公民担当。言友爱,即指公益性的人际氛围。言互助,即指互相利益的人际行为。友爱、互助也即墨子所言的“兼相爱,交相利”。进步,包括个人、群体和社会的进步,是公益事业的发展目标。这四点精神都很重要,但其核心是进步精神。这不仅因为进步是公益的事业目标,也因为进步本身就包含了公益大众参与的进步和人际关系的进步,奉献、友爱、互助也应体现进步精神。
奉献,友爱,互助,进步,其关系是层层递进的。奉献并不是公益事业的终极目标,但公益事业的发展必须从公民的奉献和担当实践起步。志愿者通过从我做起的努力,自立立人,带动社会风气的转移,促进友爱、互助的人际关系的建立,促进国民和社会、国家的进步。
奉献不仅指物质层面的捐款捐物,也包括精神层面的付出。实践现代公益,专业素养和专业技能特别重要。
在现代公益的语境里,奉献不是一个个体概念,而是群体和社会概念。所谓“公益”,公者公众也,益者加也,公益需要公众参与,需要社会大众添砖加瓦。志愿者不仅自己奉献,还要能带动大众奉献。大众奉献必须是自愿自发的,不能靠行政命令。所以奉献不仅需要肯付出的精神,还要有智慧,有亲和力、感召力和策划组织能力。奉献不能极端,极端则大众难以跟进。
友爱与互助可以并提。友爱互助的精神就是一种公益精神。公者,共也,也可以理解为互相。益,有益,有好处。公益不是单向付出,而是各方共同受益。所以友爱的人际关系就是公益性的人际关系。互助的人际行为,就是公益性的人际行为。友爱是虚的层面,互助是实的层面。友爱是心的层面,互助是行的层面。友爱之心必见于互助的行为实践。
友爱对志愿者来说特别重要。有的人参与公益活动,着重经济上的付出,却不重视自己接人待物的态度,无论是对受助者还是执行的志愿者都态度傲慢。这些人不了解公益的真正内涵。公益做事和做人兼重,物质之益和精神之益并重,如果对人态度傲慢,实际上他的物质之益的价值已因为精神之损大打折扣。
志愿者处理内部关系需要特别注意友爱。志愿者处理矛盾应和风细雨,对事不对人,内部纷争千万不能闹到互联网上搞得尽人皆知。志愿者自立立人,理应在和谐、友爱的人际关系上给社会群体性的示范,这本身就是公益。
友爱的精神是一种平等、包容、理性、温和、互敬、互信的精神。有些志愿者做事很实干,但不能包容不同意见和生活方式,处理问题方式极端。如有人宣传戒烟在街头公开抢别人的烟头,有的志愿者筹款时到街头强迫商家捐款,这样做都很粗暴,有悖尊重自觉自愿的公益精神。再如有的动物保护主义者认为某几种特定的动物不能宰杀,对杀戮者和动物产品制作者采取很极端的手法抗议,在网上对人以暴烈的语言围攻。既然提倡善待动物,当然更应该善待人,他们这么做有悖友爱精神,其行动策略也是非常不明智的,制造了社会对立,却未必能得到他们所期待的效果。
还有一些人照搬西方某些NGO的做法,不离斗争思维,无论是对政府还是他人都采取不信任、不合作的态度。等而下之者,遇到任何人做好事都要质疑,对方能力所限工作出现一丝纰漏就群起攻之,或者质疑人动机不纯。这种态度不仅对公益发展没有任何好处,反而可能让奉献者从此绝迹。须知公益以和谐为依归,公益思维是和谐思维不是斗争思维,即使偶有斗争,是术不是道,是变不是常。
友爱是个社群概念,不仅应在个体社会成员之间创造友爱的气氛,还应该在各地域、民族、阶层、行业乃至各国家、不同文明之间造成友爱的气氛。造成社会大群的友爱关系志愿者群体责任重大。志愿者无论接人待物、说话行文,都应平和理性,温文有礼,通过自己的话语风格和做人风格带动社会大群习气的转变,消除戾气,促进交流和阶层融合、社群融合。
友爱之后是互助。在现代公益的语境中,互助的概念更多地是社会化的。受到帮助的人们摆脱困境以后,许多人会以实际行动回报社会,投入到公益活动中来帮助更多的人,形成良性循环。社会化的互助超越了个人感恩的局限,受助者未来帮助的对象未必是当初的具体施助者,他们服务社会的方式也会非常多元。
志愿者助人不求回报,但他们并非单纯付出,也会有很多具体的收获,或者说助人中即有自助。志愿者的收获主要是精神层面的,包括视野的开阔,能力的锻炼,社会交往的机会,学习提高的机会,等等。就群体概念的志愿者而言,不同社群背景的志愿者们参与公益,将大大提升他们所在群体的社会形象,促进城乡关系和谐、地域关系关系、阶层关系和谐、不同社群关系和谐,所以他们在助人的同时本身也是获益的对象。
就志愿者内部而言,互助精神也至关重要。志愿者的互助包括工作的互助和生活的互助。就工作互助而言,现代公益基本都是团队操作的,团队能完成许多个人无法完成的任务,而团队操作需要志愿者们互相协助,有效配合,有时还需要跨地域、跨领域、跨团队的多方配合。就生活互助而言,志愿者之间互敬、互爱、互信、互助的关系,将在社会上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有利于带动全社会互助氛围的形成。
互助也意味着合作的态度。如上所述,公益是和谐思维,不是斗争思维,落实在实践行动中,就要善于处理各方关系,积极与社会各方合作,包括和政府合作。社会进步有赖于各方力量携手努力积累渐进,特别需要这样一种理性、包容、协作的建设性态度。
志愿者为社会服务,社会各界也应该帮助志愿者。这是另一种形式的互助。现在社会舆论对公益存在着许多偏颇的认识,如片面强调无偿付出,甚至很多人觉得项目执行不需要成本,不知道志愿者也需要生活来源。志愿者和专业社工是公益事业的核心行动力量,应该帮助他们解决生活问题,提供学习、进修、交流、宣传、资源配置等种种协助,这样他们才能把公益做得更好。未来应该出现许多服务于志愿者的志愿者。人们对志愿者应该存在感恩心态,因为他们是在为全社会担当责任,也即是在为我们每个人承担责任,为我们每个人打工。即使不能以实际行动支持他们,最起码也应该给予精神鼓励。
互助大氛围的形成,不仅需要社会成员的努力,也需要有政策、制度和社会机制的保障。近年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促进民间公益发展的措施,降低了公益组织的注册门槛,有的城市还设立了见义勇为基金会,制定了针对志愿者的礼遇政策,这些都非常值得赞许。
公益精神从本质上说是一种共建共享的精神。公益本身可以看作公民与社会之间的互助,公民积极奉献参与社会共建,共建的成果由公民共享。只有共建没有共享的公益不是完整的公益,只有单向奉献没有双向互助的公益也是不完整的公益。这就涉及社会本身的进步问题了。
进步是公益事业的发展目标,也是志愿者精神的核心。所谓公益,公者,公众也,社会也;益者,进益也,进步也。从这个角度解读,公益就是公众进步、社会进步的意思。公益不是捐款捐物,而是学、行、修合一的社会教育事业,公益建设的核心在于人的群体提升。人的提升包括道德水准的提升,也包括文化素养、思维观念、公共生活能力等方面的提升。公益也是社会进步事业,社会机制、政策、制度乃至大众文化、社会价值取向的进步同样是公益建设的重要目标。理想的状态,应该让公益的精神深入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志愿者广泛参与公益,绝非对社会问题进行局部的修修补补,纵容相关职能部门不作为,而是通过大众化点滴努力的积累,各方携手,官民合作,一起推动社会、国家乃至世界的进步。
公益是社会教育事业,其事业重心在人的提升。人的提升从志愿者的自我提升开始,自立而后立人,自达而后达人,逐渐带动社会大众的提升。所谓学、行、修合一,既要广泛参与公益活动,也需要结合公益实践不断提升自己的学问能力和个人修养。公益活动的意义不仅在于服务社会本身,更在于为志愿者成长成熟提供了实践的课堂。
以进步思维来衡量,不能不说目下公益界无论是在认识层面还是在实践层面都存在着巨大的改进空间。许多志愿者满足于献爱心,不重视学习提高,甚至觉得公益理念学习和专业知识培训可有可无,这是很不可取的。志愿者绝对不能因为自己在道德上有付出就产生优越感。每次活动结束以后,应该想想自己的视野有没有开阔?专业能力有没有提高?操作方法有没有创新?思维水平有没有提升?这样才能不断进步,跟上时代的发展。
志愿者的进步当然不仅就个人而言,也是就团队而言。现在许多志愿者团队侧重于做事,对专业能力建设、团队文化建设都很不重视,未来需要大力加强。此外明确了公益是社会教育事业,教育、文化项目的设置就非常重要,现在的志愿者团队大多从事慈善与社会服务,教育、文化类项目付之阙如,不能不说是很大的缺憾。
公益也是社会进步事业,必须能促进社会机制以及政策、制度等层面的改善。我们看到,近年免费午餐、农家书屋、孤儿救助等许多利好政策的出台,都受到民间公益先行者的巨大启发。公益界的有识之士坚持不懈地传播现代公益理念,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了企业经营思维、政府治理思维以及媒体报道风格的转变。通过公益实践促进社会进步,需要有出色的策划统筹能力、执行能力和创新能力,还需要有高度的智慧技巧,善于与各方沟通,积极引导。
我们也看到,许多志愿者的活动奉献精神感人,但并未对社会进步起到积极的作用,有的甚至可能迟滞社会的进步。比如有的志愿者越俎代庖,从事某些职能部门分内的工作,客观上掩盖了他们的失职,纵容了他们的懒政。再如媒体长期渲染个人英雄式的道德模范,公益界也常随之起舞,因为他们往往作为极端,普通大众只能敬而远之,更谈不上学习跟进。所以表面上是在弘扬道德,实际上是在阻碍公益事业的大众参与。这样一些和进步精神、大众参与精神背道而驰的做法必须改变了。
奉献,友爱,互助,进步,这八字精神的核心是进步。公益需要共建共享,仅仅少数人奉献付出而不能带动大众参与共建不行;仅仅强调国民奉献付出,不能促进社会进步、让大众共享共建的成果也不行。只有指向国民提升和社会进步的公益才是有意义的公益,这一点不得不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