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时间
- 2013-1-14
- 最后登录
- 1970-1-1
- 在线时间
- 小时
|
有一种爱,随血液流动 -----我市无偿献血报告
背景资料: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血液采集前后经历了3个阶段,从最初的血液买卖,到后来的义务献血,再到现在的无偿献血。
无偿献血传达的是一种人道、博爱、奉献的精神,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在很大程度上保障了血源的安全。
仙桃市血站始建于2005年,得到了广大市民的大力支持,每年大约7000人次无偿献血,每年采集血液200万毫升,基本上能满足全市临床用血。
尽管素不相识,却因爱相连。
无偿献血者越来越多,成为仙桃新风尚。
挽救他人、收获快乐,每一个平凡的献血者,都是英雄。
"到时间,就想来献血"
我市共有两辆无偿献血车,主要停靠在市内最繁华的商城大厦旁和步行街街头。献血车每个月都会走进机关、学校、乡镇卫生院及其它企事业单位,方便市民无偿献血。
每一次献血,要隔半年。这"生物钟"对于多次献血的孙剑雄来说,已经牢记在心,他打了个比喻:"帮助别人的快乐感,其实是可以上瘾的。"
"志愿者们记性好,时间一到,他们就主动来献血。"市血站工作人员杨毅说。在血站工作多年,他认识许多长期献血的人,他们身上的坚持、奉献精神令人动容。
对志愿者们的信息,杨毅也非常了解。随便说个名字,杨毅能够报出对方的职业、年龄、相貌特征,网上一比对,绝对"八九不离十"。他说:"固定献血的人经常见面,就成了朋友。"每逢节假日,无偿献血的人特别多,有时一天高达100多人次。
为了弘扬人道主义精神,奖励在血液事业中作出突出贡献的无偿献血者,国家卫生部和中国红十字会共同设立了无偿献血奉献奖。该奖两年评选一次,分为金、银、铜三个级别,对那些自愿无偿献血达到40次、30次、20次的无偿献血者进行奖励。2012至2013年,我市共有48名无偿献血者获得奖励,无偿献血10年,10多人获得国家级金奖、30多人获得银奖、100多人获得铜奖。
"只要病人需要,打个电话就来"
和捐献全血有些不一样,捐献血小板间隔半个月即可,但需要"预约"。
"预约只需要一个电话。"对这些固定志愿者,工作人员李小娥有更感慨。每当医院传来信息:病人情况危急,需要输血小板。李小娥就根据"数据库"找到血型合适的捐献者,给对方打电话约定时间采集样本,再送到武汉检测,如检测合格,告知对方后,对方主动来血站采集室捐献血小板,尽管这个过程稍长,志愿者也毫无怨言。
6月23日,40岁的谢琴从彭场赶来捐献血小板。他是一名个体户,这是第3次捐献血小板,陪他来的同伴受到感染,立即捐献了全血。
"爱心真的可以相互感染",李小娥说,许多献血的志愿者都是这样,一传十,十传百,用行动传递爱心。正如一位无偿献血者服务队的队员说,一个人献N次血,不如N个人献一次血。
2014年,全市捐献血小板达到173人次,共236个单位治疗量,志愿者们的行为,挽救了无数人的生命。
10年来,全市自愿无偿献血率达到100%,成分输血达95%以上。血站采集的血液主要供全市各医院临床上使用,对于急需的血型,则通过省血管中心向武汉或周边县市调用。每袋血液的保质期是35天,在血液过多的情况下,为了保证血液不被浪费,也通过省血管中心,向周边县市进行调剂。
"献血成功,我欣慰拥有健康"
6月20日,市民杨铭如约来到了血站,为某病人捐献血小板。躺在采集床上,他发出这样一条朋友圈:第二次捐献成份血。好友为他的身体和精神"点赞",有个朋友称:自己检测了好几次不合格,无法捐献血小板,相当郁闷。
38岁的杨铭热爱运动,经常游泳骑车,身体好得很。他笑着说:"工作人员来采集小样,反馈信息说检验合格,我感觉挺自豪的!"
多次献血的雷先生也坦称,献血后最开心的是收到反馈信息:血液经检测合格使用。
"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亚健康患者不少,还有什么比健康更让人欢喜的呢?"6月24日刚献血的欧阳称,他在外地打工,回来专程到商城采血车上献血,既献爱心、还检查了身体,利人利己、一举多得。
献血法规定,如果患者自身或直系亲属曾献过血,输血不需要任何费用。否则,患者需支付一定费用。
市民无偿献的血,为什么到了医院要收费?市血站站长徐峰说:"全市采集的血液专门送到武汉检验,每星期两次,加上一次性血袋成本、低值易耗品、纪念品、损耗率等等,采集合格的血液需要花费很大成本,患者在医院使用的血液自然要收费。"
如果家境贫困,许多医护人员鼓励病人家属,第一时间去献血,保证亲属免费用血。在采血车上工作2年多的张亚敏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2014年秋天,采血车上来了3个要献血的人,称家境困难,主治医生要他们来为病床上的亲人献血,每人都检测不合格。第二天,采血车上来了一名医生,也是为这名患者献血,献完后医生悄悄走了,受医生献血的感染,第三天,病人的家属悄无声息地来献了血。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