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时间
- 2009-8-17
- 最后登录
- 1970-1-1
- 在线时间
- 小时
|
本帖最后由 舞之 于 2015-10-13 16:33 编辑
好人彭冬梅(未经原作者同意略有改动)
凌 寒
2015年3月17日,《仙桃日报》动用第二版和第三版的篇幅,以大幅彩色照片和庄重的颁奖词,公布了“仙桃市十大楷模榜”。在排在最前面的“好人榜”里,美丽的彭冬梅荣列榜首。其玉照下面配发了近400字的颁奖词,其中有3个关键词不可忽略:
一直·倾其所有·呼吁
“一直”,是赞扬她几十年如一日做好事,不间断;“倾其所有”,是表明她做好事满心欢喜,只是想方设法满足弱者的需求,不考虑自己的生计;“呼吁”,是赞美她不光是自己做好事,而且以她的柔弱之躯奔走呼号,争取社会更多的人士,投入到广大的慈善事业中来。
慈善的种子
彭冬梅1961年出生在仙桃市毛嘴镇一个普通农民家庭,从小聪明伶俐,活泼开朗。二十二岁那年,她嫁给一位牙科医生,跟着丈夫学习牙科技术,他们的“仿真牙店”红红火火。
彭冬梅自小热爱文学,心情不好时就一头钻进文学作品里去寻找精神慰藉。美国作家马克·吐温的一句话,“痛苦使人思索,思索使人明智,而理智使生命持久”,成为了她的座右铭。她小时候家里穷,有一些伤心的记忆,难以忘怀。
她七岁时,上一年级,想要一块橡皮和一个练习本,可母亲拿不出钱来给她买,就从后院砍了一根甘蔗,让她去找湾子里家境比较宽裕的婶子换一角钱,那个婶子就是不肯,可怜的小冬梅哭了,泪水也没改变那个婶子的一副硬心肠。七岁时的橡皮和本子,成了她心灵上永久的伤痕。
还有一次,彭冬梅读三年级时,她去一个同学家里玩,同学的妈妈是医生,住在医院宿舍里。医院的会计正在清理装过针药的小盒子,准备当废品卖。早就梦想有一个文具盒的小冬梅乞求道:“伯伯,您给我一个小盒子吧,我想用来当文具盒!”那个人吼道:“什么文具盒武具盒!自己去买!走开走开!”小纸盒没有讨到,贫穷的滋味,遭呵斥的滋味,被拒绝的滋味,小冬梅尝到了!推己及人,她想到生活中那些比自己更穷的孩子,比自己更需要温暖关爱。她在心里发誓:长大挣了钱,一定要帮助别人,哪怕自己吃不成穿不成也帮!
老天赋予彭冬梅一副美丽的容颜,娇艳得如同她的名字,宛如一朵白雪映衬下的红梅。在她幼小的心灵里,似乎早就播下了慈善的种子。从小,看见苦命的人,她就会伤心落泪。及至成年,其慈善之心与日俱增。
邻居周婆婆一辈子无儿无女,老伴去世后,政府送周婆婆进了福利院。冬梅经常去看望周婆婆,在福利院,冬梅看到了那些孤寡老人脸上的笑容,因为有了福利院的温暖而安度着晚年,冬梅对福利院产生了深深的感激。
之后,彭冬梅又有一段福利院情结。1992年,她的外公在安陆市一家福利院去世,身前身后都是福利院操持的,她感恩万分,决意要回报福利院。安陆太远了,来来去去不方便,不如就近到周边的毛嘴镇郑场镇福利院,因为哪里的福利院都是为孤寡老人造幸福,就把毛嘴和郑场这两处的福利院当做自己做慈善的起点吧。
当时,彭冬梅的牙科诊所才起步,但她的目标已经确定,这辈子做好三件事:一是赡养父母接济弟妹,二是关爱孤寡老人,三是捐助贫困学生。
“你比我亲生的儿女还要好呃!”
彭冬梅医德高尚,技艺精良,可亲可敬,患者接踵而至,但她只收取基本的材料费和少量的治疗费。家庭困难的患者和残疾人,就减免部分费用。孤寡老人就诊,分文不取。可以说,她的诊所成年累月大都是在从事“义诊”。别人的牙科发大财,建高楼,她的牙科遐迩闻名,至今还是住的两间两层的老房子。
从1990年起,每年重阳节到来之际,她就提前给毛嘴镇和郑场镇的福利院送去鸡鸭鱼肉和水果蔬菜。她考虑得很细致,老人们大多牙不好,她买的都是老人们爱吃的,咬得动的食品。平时只要有空,冬梅就会去福利院看看,陪着老人们聊天,给老人们按摩,洗头,剪指甲。
郑场镇有位孤寡老人王友元,半身不遂,行动不便,住在一个简陋的小屋里。2013年夏天,老人的屋顶大量漏水,小屋阴暗潮湿。冬梅听说后,连忙从市场上买来砖瓦门窗,又出资请来工人,把老人的小屋整修一新。
毛嘴镇永兴村唐师傅,因患小儿麻痹症落下残疾,为了生计近年做了麻木司机。冬梅每次给福利院老人们送东西,或者外出办事,总是叫上唐师傅的车。冬梅说,不管是哪个司机,我总是要付车费的,我何不照顾残疾人的生意呢!我希望用这小小的行动,鼓励残疾人树立自信心,阳光快乐地融入社会。
2013年,彭冬梅加入了仙桃市义工协会,经常参加各类公益活动。她兴奋地说:“参加义工组织是我渴望已久的心愿。以前我做慈善是单枪匹马孤军奋战,现在是一大群人在做。我就像掉队的士兵找到了大部队一样。在这个大部队里,只有真善美,没有假丑恶。弘扬仁善,摒弃私欲,人的境界才有提升,活着才更有意义。我想以点带面,呼吁更多的人来做公益。”
2015年5月4日和31日,彭冬梅随仙桃义工走进郑场、毛嘴、通海口、陈场等乡镇福利院,给老人们送去皮蛋、咸蛋、粽子、苹果等慰问礼品。彭冬梅把煮好的粽子剥开,送到老人嘴边;扶老人到院子里散步;蹲在老人身边问寒问暖;给老人捶背揉肩梳头发……一位双目失明的婆婆,拉着彭冬梅的手说:“你比我亲生的儿女还要好呃!”
“我要供你读完大学!”
乐乐的父母五年前在北京打工时,不幸被一场大火严重烧伤,永远失去了劳动能力。由于这场灾难,家里负债累累。几年来,乐乐一直跟着年事已高的爷爷奶奶生活,靠爷爷奶奶种几亩田维持生计。
“这孩子!太不容易了!他多么坚强!读到六年级,一直品学兼优。见面第一眼我就喜欢他了。”2015年6月1日,彭冬梅认领了留守儿童乐乐。一天下午,彭冬梅专程来到毛嘴第一小学看望“儿子”。她事先为他准备了水果,饮料,书,衣服,还有500元生活费,决定陪他度过了一个快乐的儿童节。
在见到小乐乐的一瞬间,冬梅的心揪住了:这个可怜的孩子,破衣烂衫,脚趾头露在鞋子外面!
彭冬梅心一酸,一把搂住小乐乐:“从今天起,我不会再让你穿破衣服了!”
彭冬梅转身去了商场,为“儿子”挑了几套又漂亮又合身的夏装。商场女经理受冬梅的感染,从仓库拿出两套衣服,托冬梅转送给小乐乐。
看到小乐乐开心的笑颜,冬梅感慨万千:这个贫困中的孩子,扶一把他,他就上去了!我这“爱心妈妈”,不能只是台上的瞬间感动,而应该是后期持续不断地付出!
“乐乐,安心学习!我要供你读完大学!”爱心妈妈彭冬梅郑重地承诺道。
这天晚上,乐乐七十岁的奶奶牵着孙子从村头转到村尾,逢人便说:“好看吧?这是乐乐的彭妈妈给他买的!这是乐乐的彭妈妈给他买的!”
2015年春节前,刚刚找到工作赚了几个月工资的沙沙,回家第一件事,就是去看望恩人彭冬梅妈妈。他用一个大信封装了一大包钱,信封上方方正正地写着一行钢笔字“常念相助之人”,这是他的心意。沙沙什么都可以忘记,唯独不能忘记的是,自从父亲病逝后,母亲体弱多病,从高中到研究生毕业,这十年的生活费学费零用钱,都是彭妈妈资助的。
彭冬梅没有接受钱,她实心实意地对沙沙说:“年轻人正是要用钱的时候,你以后还要成家,这钱就自己攒着。”
沙沙急了:“您的恩情,我怎么才能报答呀?”
彭冬梅爽朗地说:“你以后勤奋工作,尽可能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就是对我最好的报答。”
“彭妈妈,我记住了。我也要像您一样,做一个好人!”望着彭妈妈门厅挂着的条幅“像雷锋吴天祥那样,让自己有限的生命闪光!”,小伙子的眼睛湿润了。
彭冬梅迄今为止,为多少贫困孩子提供了多少大大小小的资助,除了那些需要定期支付的孩子有一本帐以外,余下的她全不挂怀,只是越做越开心。做了就做了,不往心里去。前不久,她听镇领导说2015年仙桃市共有1600多人参与爱心帮扶活动。她深感欣慰:这么多年来,自己一直坚持行善做义工,毕竟不能形成大气候。现在政府这么重视,爱心人士越来越多,我们这个时代好啊!
“我要给你做儿子!”
2015年8月2日,时值三伏,仙桃的气温高达36度,太阳火辣辣地炙烤着大地。彭冬梅惦记着两个福利院的老人们是如何在度过酷暑,她要挤点时间去看望。正好笔者也想采访被她牵挂的老人们,于是欣然同往。她打电话请唐师傅的麻木,唐师傅问:“冬梅姐,这么热的天,你还出门呀?”
正巧碰上沙沙的母亲路过。沙母紧紧握住冬梅的手不放:“冬梅姐,沙沙现在谈了女朋友咧!”
“太好啦!恭喜你啊!你也熬出头了,只等着到大城市去享福,去引孙子了。”彭冬梅眼里满是喜悦。
“该你去!我生他没养他!你供养了他这多年,福归你去享,孙子归你带!”沙母的话引得街坊邻居哈哈大笑起来。
说笑间,唐师傅的麻木突突突地开来了,彭冬梅提着早就准备好的清凉饮品,直奔十公里之外的郑场福利院。
一进院门,在树阴下乘凉的老人们全都站起身,迎了上来。“冬梅姐!冬梅姐!今天是么风把你吹来的呀?”“冬梅姐,你不怕热呀?”“冬梅姐,你还带了一个妹子来看我们啊?”
彭冬梅说:“这个妹子是作家,她跟着我来看望你们的。”八九十岁的爷爷奶奶一口一个“冬梅姐”,一声声亲热的呼唤,一张张皱纹舒展的脸,使彭冬梅喜不自胜。此时的彭冬梅,真如一朵艳丽的红梅,把敬老院映照得生机盎然。我被眼前的情景深深感动,禁不住眼圈都湿了。
彭冬梅一间房一间房挨个走挨个看,问凉快不凉快,下半夜要记得盖被子,嘱咐老人晚上不要吃得太饱,跟女儿或孙女叮嘱亲人一样。
一位口齿不太利索的大爷,一直跟在彭冬梅背后,彭冬梅心里有数,问:“你缺什么?只管说!”
“我想买一双鞋子,你看,我脚上的这双快要脱胶了。”彭冬梅拿钱,递给他。彭冬梅知道,这里的人虽然老的老,残的残,但自尊心强着呢,要不是把她当亲人,不会随便开口的。
转头又去五公里之外的毛嘴福利院。
62岁的张修桂,双目失明,只听声音就知道是彭冬梅来了,他高兴地说:“冬梅!你来得太巧了!我这门牙,吃饭总是塞,塞得疼。”
彭冬梅举起手大声说:“还有哪个要修牙齿的,找院长请个假,也一起去。我负责给你们弄好。明天让唐师傅来接你们,包接包送,车费由我出,不要你们操心。”
65岁的朱从枝说:“冬梅呀,你十几年来,一直给我们送毛巾肥皂吃的喝的,每次发的东西都不一样。知道我们每个星期三加餐,你就隔开这天来给我们改善生活,你太好了!”
彭冬梅说:“是政府照顾着你们,要感谢党和国家。光我彭冬梅哪能行呀?”
“话是这样说。人多了,时间长了,难得你这样十几年做下来。”老人们你一句我一句。
十几岁时发高烧,烧坏了脑子的张先军见插不上话,急了,团起个舌头大声说:“冬梅姐,我要给······给你做儿子!”
满屋子的人“哄”的笑起来:“你多大?你52岁,冬梅姐54岁,你个糊涂鬼!”
“不做儿子,做兄弟也可得!······做兄弟!”张先军像个孩子似的认真,拉着彭冬梅的衣角不放。彭冬梅笑着点头:“行!做兄弟!”
在回家的路上,我心潮难平,对彭冬梅说:“冬梅姐!敬老院的情景,让我想起了一句话,你真是幸福得像花儿一样啊。”彭冬梅笑着说:“我每次来都是这样,习惯了,跟回家看父母没有两样。”过了一会,我说:“好人一生幸福。你身心俱美,祝福你幸福快乐!”彭冬梅说:“还跟你说句心里话,我特别欣赏韩国总统朴槿惠,她在竞选宣言中说:‘我没有父母,没有丈夫,没有子女,国家是我唯一希望服务的对象!’我哩,我要把毕生的心血,都花在社会慈善公益事业上面,孤寡老人穷困学子是我服务的对象,我要做中国的‘朴槿惠’呢!”
彭冬梅说完,抚着我的肩头哈哈大笑。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