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时间
- 2007-9-10
- 最后登录
- 1970-1-1
- 在线时间
- 小时
|
<div class="articleContent" id="articleBody">
<p><font style="FONT-SIZE: 20px; FONT-FAMILY: 楷体_">吕坤在《呻吟语》中说:“文名、才名、艺名、勇名,人尽让得过,惟是道德之名则妒者众矣。无文、无才、无艺、无勇,人尽谦得起,惟是无道德之名则愧者众矣。君子以道德之实潜修,以道德之名自掩。”我们搞公益活动,往往被媒体简单化地处理为献爱心,公益人物被称爱心大使。一般社会上也是这么认为的。这样的高的道德姿态,不被很多人嫉妒、猜疑才怪。献爱心不是不能提,对有意向捐款的企业什么的提可以,他们要提升企业的社会形象,有爱心的招牌能把生意做得更好。我们内部就尽量少提为是。老提爱心、道德,各方面后患无穷。</font></p>
<p><font style="FONT-SIZE: 20px; FONT-FAMILY: 楷体_">我们一般公益组织自己有没有责任呢?我看也有。公益不等于捐款捐物,公益事业不等于爱心事业,公益需要立德,也需要立功、立言。可是我们很多公益论坛,满眼都是谈道德、爱心的帖子,还见过有公益版面取名“爱心感动”的,是不是从事公益感动一下就完了。这给媒体、给公众的印象,就是道德高姿态啊。我提出服务社会,充实人生,也未必很好,我取的是道德的低姿态。我们是去玩的,是去交朋友、锻炼学习的,这个没问题吧?</font></p>
<p><font style="FONT-SIZE: 20px; FONT-FAMILY: 楷体_">道德低姿态,我们受的压力会小得多,这是保护自己。自己的道德怎么样,心里有数,外在姿态低一些,内在的道德修养也跑不了。我们都是普通人,喜怒哀乐、现实需求和一般不做公益的人差别不大。能力的姿态也要低一些好。有组织提出的口号是帮助他人,快乐自己,这个真的不合适。我们不是圣人,不是怪人,帮助他人可能很辛苦,可能会受气,受了气也会不高兴。再如,有时间做义工,有困难找义工,这个口号外人当了真,本组织会很被动的。</font></p>
<p><font style="FONT-SIZE: 20px; FONT-FAMILY: 楷体_">前年曾在格桑花和麦田等论坛和网友们聊过跨地区助学走访的问题。我是很赞成跨地区走访交流的,赞成公益结合旅游。很奇怪的现象,我们一般人平时可能声色犬马什么都来,我也是一样。但是去搞公益活动,搞助学走访的时候,对道德要求就很纯粹,很苛刻,要大家当圣人。自己人可能如此,外人更是如此。本来助学是善事,自费旅游,无可厚非,回来搞宣传,可能还会对当地旅游产业发展起一点作用,为什么助学加上旅游就会受批评呢。原因大概就在于道德高调。这不一定是我们自己高调,社会上认识是这样的。这个事情也好办。安猪就很聪明,多背一公斤,是旅游为主,捐赠为辅。我们说我们主要是去玩的,次要的是去助学的,而实际操作起来哪个为主哪个为辅,我们可以自行把握。</font></p>
<p><font style="FONT-SIZE: 20px; FONT-FAMILY: 楷体_">人的心理很奇怪的,老话说一碗米的恩人,一担米的仇人,这样的心理居然很普遍。送一担米,人家就习惯成自然,觉得应该了,以后不给了还有意见。我们要是去旅游,顺带做点善事,别人可能说我们是好人。我们要是助学的时候顺带旅游,好事做得多而玩的少,反而受指责成了恶人。这样怪哉的心理,和我们长期以来的泛道德化教育也有关,指责者未必是刻意跟谁过不去。</font></p>
<p><font style="FONT-SIZE: 20px; FONT-FAMILY: 楷体_">4月6日于格桑花论坛回复《道德模范为什么做不得》</font></p></div>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