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font style="FONT-SIZE: 20px; FONT-FAMILY: 楷体_GB2312,楷体">相关问题,以前写过《公益活动的务实与务虚》和《把助学捐物和乡村建设结合起来》。想起汤池,想起已故的前辈朋友江诗信老人。</font></p>
<p><font style="FONT-SIZE: 20px; FONT-FAMILY: 楷体_GB2312,楷体">作为公益事业的早期探索者,德高望重的江老为筹款资助贫困生尽到了最大的力量。最后几年老人认识到更必要的是精神扶贫。不过时间没有给他机会,没能探索具体的思路和途径,主要是通过个人的道德示范。他在湖北郧西等地活动十四年,除了介绍贫困现状,展示山民自立向上的精神面貌,并没有将郧西的旅游、人文及物产等资源优势宣传出来。以捐赠为主,未涉及科教扶贫的实践。江老以务实为主。</font></p>
<p><font style="FONT-SIZE: 20px; FONT-FAMILY: 楷体_GB2312,楷体">净空老法师他们在安徽汤池镇的儒化教育实践,有很大的成绩,现在也遇到了一些挫折。汤池的实践,主要是读经,是修身、做人的教育。汤池的实践以务虚为主。<br/>江老早期的努力,务虚似尚有不足。汤池的实践,或略显迂阔,务虚未能充分结合务实。只是顺应其生计的需求,不转变农民的思想观念和乡风民风,农村的面貌不会有根本的改变。脱贫单靠外来捐助是不行的。有时还会出现捐钱养懒汉的情况。如农民学者王朝印老人所说,建设主义新农村,需要有社会主义新农民。另一方面,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在吃饭、穿衣、子女就学、医疗等基本生计存在现实困难的时候,要一般人学修身、学礼义,或许有陈义太高、勉为其难的情况。民生的改善和道德、公民素质的提升能齐头并进、互相融合或许成效更好。</font></p>
<p><font style="FONT-SIZE: 20px; FONT-FAMILY: 楷体_GB2312,楷体">仓廪实、衣食足,根本上说需要农民自身来解决。科教扶贫的目的,便在于提升农民的科技文化素养,熟悉现代经营知识,实现自力脱贫。此问题城市志愿者或可助农民朋友一臂之力。科教扶贫有务实也有务虚。建立乡村图书室,进行农业科技培训,普及相关法律、经营知识,宣传当地资源扩大地方知名度,争取外来投资,这些都是可以尝试的,经验可以逐步积累。捐款不可以复制,经验是可以推广复制的。</font></p>
<p><font style="FONT-SIZE: 20px; FONT-FAMILY: 楷体_GB2312,楷体">就社会教育而言,农民也好,城市人也好,仅仅有修身、做人的教育是不够的。农民也是现代公民。我理解的新农民,应该有良好的道德素质,也应该有良好的科技、文化、法律素质,有现代经营意识,有现代公民意识。新农民既要有传统道德和文化素养,也要适应新时代。汤池的实践,于此似有欠缺。</font></p>
<p><font style="FONT-SIZE: 20px; FONT-FAMILY: 楷体_GB2312,楷体">概而言之,务实和务虚的两手都不可少。务实和务虚是互为呼应、互相转化、相生相济的关系。我们可以立足务实,大力务虚,虚实相济,分层次分阶段发展。是否可以这样设想,可以从实际出发,先满足部分农民的实际生活需要,然后物质救助结合智力扶持,逐渐尝试科教扶贫,结合思想道德、公民意识的教育,着眼于乡风民风的转变,建设和谐乡村。就我们几处基地的经验而言,还非常初步,期待有识之士能给予指点,我们一步步探索。</font></p>
<p> </p>
<p>2009,6,27 写于中国科教扶贫论坛公益话题</p>
<p>叔孙仲通</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6-27 21:10:55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