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孩子是同学
“墨,我吃完了,先去弹古筝了。”
“哼,凭什么?”
“谁叫你吃饭那么慢的?”
“两拳头。身子与筝保持两拳头的距离。”我很专注地练习,没注意墨墨啥时走到我旁边来。她两手一比划,我马上端正过来。“颤音不是这样的。熊老师说了,颤音要等一个音弹完之后再颤,音是这样发的。”我停下来,墨墨作示范,我才发觉,自己这些天一直在错误地重复,我左手颤的都提前了,只留心颤得要均匀,根本不记得老师曾讲过要弹完之后再颤。难怪我弹不出颤音的效果呢。
和孩子一起学,是多少明智的选择啊。
小家伙一直不愿意去学古筝。古筝都闲置在家三四年了,是她姐姐学时买的。当初买的时候,也有个美好的愿望,希望我们母女仨都学会。可能她见惯了,对古筝不好奇,又看到每天练琴的辛苦。姐姐刚开始学时,是她主动要求的,而且热情坚持了一年多,但越学难度越大,练得越辛苦,之后每天的练习就很勉强,甚至要强迫。弄得我和她都疲惫不堪。
知道坚持对家长和孩子都是一件很难的事,就不再勉强墨墨来学。
一次,和一个朋友闲聊,她说她在学古筝,她们老师特别优秀,气质很好,也很会教孩子,如果我想学,可以带我去。也有另一个朋友提出要和我一起去学,随后她到各个学校去找老师,没找到自己满意的,朋友所说的那个优秀老师课时满了,暂时不再开新的成人班。我还没有作好学的准备,就没当回事。越是深爱,越不敢轻易尝试,怕自己半途而废。
楼下的小姑娘和墨墨都是八岁,好朋友,天天在我家玩,经常眉飞色舞讲学古筝得到的各种奖励和趣事,墨墨听得眼睛发亮。她当初学特长时,还是我介绍给她妈妈学古筝的琴行和老师的。没想到这孩子还挺有耐力,学了两年兴趣不减。寒假期间,琴行举行坚持练琴三十天得大奖的活动,这孩子非常积极,每天主动练,一天都没间断过,最后得了一个“筝格格”。好像只有这孩子一人坚持下来了。热情会传染,我看墨墨似乎有些羡慕,就决定带她去琴行感受下。朋友的影响力有时比家长的更大。
去上体验课时,一个大教室,很多人,一二十个小朋友,年龄不一,小的四五岁,大的八九岁,每个小朋友一个家长,甚至两个家长,还有把小弟弟小妹妹带去的,课堂纪律很差,个个孩子都觉得新鲜,动不动在古筝上拨弄下,闹哄哄的。老师讲课时,总有孩子在捣乱,或者家长着急的,在旁边指点。秩序很不好,但老师一直微笑着,是那种真诚的脸带慈悲的笑,很温和。没有一次板起脸来教训人,一般人都没这好的耐心,我想我是做不到的,是我想修到而没达到的境界。不由地让人想亲近,一下子又使我想起一个中央音乐学院的教授。
那是大孩子在学古筝时,在网上无意中搜到的学习视频,那个老师形象很好,优雅清丽,笑得很甜,讲得很精彩。感觉长得和自己很像,自己还有点不相信,以为是自己把自己想像成自己喜欢的人的样子,给身边的人看了都觉得像。很有些自惭形秽,不敢比,一种自卑感油然而生,自己如此平庸,别人那个学识那个修养。高不可攀。
一节课上完,孩子们开心不已,老师教的小游戏太好玩了,个个喜笑颜开。墨墨觉得好有趣,我趁热打铁,就毫不犹豫地给她报了名。
然后问学古筝的朋友,果然这熊老师就是她的老师,和我年纪相当,还信佛。太幸运了,觉得这个老师可以使自己修炼成自己喜欢的样子。向老师一咨询,有成人新班,我也报了名。也把消息告诉想和我一起学古筝的朋友,她也很高兴同我一道。
我和孩子同一个老师,同时开始学习,只上课时间不一样。墨墨上课时,我就在旁边的教室里练习,隔着玻璃门,孩子和老师看得清清楚楚,不用像别的家长那样玩手机打发时间,等孩子下课。感觉是件幸福的事。
和孩子一起学,又可以相互交流,不再是一味地监督,相信我们会走得更远,也学得更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