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时间
- 2009-9-22
- 最后登录
- 1970-1-1
- 在线时间
- 小时
|
楼主 |
发表于 2017-6-25 18:05:47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湖北
找回温情往事 “从中美人民互相援助的历史中寻找到推动中美国家关系健康发展的力量”
战争终于结束了。发生在湖北监利这段血与火中的温情故事也被湮没在和平年代的平常日子里,当事人,包括救助的和被救助的,都一个个老去,绝少人知道他们随后的生活又经历了怎样的变化。正如那句话所描述,“老兵不死,只是悄然隐去”。
国际风云也是白云苍狗变幻难测,中美两国在后来的关系发展中异常曲折,但合作与交流的趋势不可阻挡,坚冰总是被热流融化。
新世纪第一个年头,旨在弘扬中华文化、争取海内外认同的华夏文化纽带工程开始筹备纪念美国"飞虎队"援华抗日60周年的系列活动。“我们想从中美人民互相援助的历史中寻找到推动中美国家关系健康发展的力量。”华夏文化纽带工程执行委员会常务副主任李靖说。
系列活动征集中国人民和美国“飞虎队”队员互相援助的事例,最后共收集到50多件。“其中最完整的就是监利县人民营救美国"飞虎队"队员的事例。”李靖介绍。
2001年9月,华夏文化纽带工程组委会和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共同主办美国“飞虎队”援华抗日60周年座谈会,会上宣读了与“飞虎队”队员并肩作战过的中国空军老战士王光复从美国写来的信,王光复是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王光英的胞兄。参加座谈会的王光英拿过这封信,久久凝视,含着热泪说,我们永远不要忘记历史,也永远不要忘记友谊。忘记了历史和忘记了友谊,就会抛弃人与人、国与国关系中最善良的东西。
参加纪念活动的罗必书老人说:“现在,很多营救过美国飞行员的老人都已去世或已是90多岁的高龄,我也快80岁了,我们都希望在有生之年了解到被我们营救过的美军飞行员的情况。”
华夏文化纽带工程决定实现监利县这些老人的愿望,找到那位美军飞行员,让那些中美两国友谊的见证者跨越历史跨越大洋再次聚首。监利县政府之后也致函华夏文化纽带工程,提议开掘这架美国飞虎队战机。
以后的事实证明,寻找本尼达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国内有关书面资料中对本尼达的中文译名就有三五个之多,中文资料记载都十分简略,丝毫没有提及这位飞行员的下落。
越洋寻找老兵
当初的英俊少年已是儿孙满堂的老人。“知道中国人民在寻找他时,我父亲非常惊讶。”本尼达的儿子说
2003年11月,美国《美中晚报》董事长李景明受邀赴湖北省监利县考察,了解美军飞行员获救的情况。2004年,华夏文化纽带工程组委会与《美中晚报》社联合发起活动,寻访1944年在湖北监利获救的美国援华抗日飞行员。
在寻访美国老"飞虎队"员的过程中,美国两位联邦国会议员托《美中晚报》带信给华夏文化纽带工程组委会,提议开掘这架坠机并在重新组装后向两个国家的公众展示,使其成为中美两国人民永久友谊和和平的象征。从此,该项活动成了中美两国人民的共同行动,并得到了美中航空历史遗产基金会的支持。此后了解到,监利县曾在1982年自行勘察过该架坠机,打捞出机头上的三挺机枪送给了中国航空博物馆。于是,通过查机枪号查到飞机号,终于查到了本尼达的名字。《美中晚报》还向美国国防部寻求支持并刊登寻人启事,终于找到了本尼达。
老兵重返中国
时隔60年后,乡亲们用滑竿抬起本尼达先生和他的夫人,前往稻田中的坠机现场
1945年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第二年年初,本尼达退役回到故乡加州的小镇。后来,他与在欧洲对德作战时阵亡的好朋友拉尔夫的妹妹埃莉诺坠入爱河,结为夫妻。本尼达退役后在洛杉矶消防局工作了23年。如果不是有人问起,性格内敛的他从不和别人提起自己的战争经历。
“知道中国人民在寻找他时,我父亲非常惊讶。”本尼达的儿子爱德华说,“父亲总说,真正的英雄不是飞在空中的他,而是战斗在地面上的中国人民。”
2005年9月3日,纪念中国抗日战争和全球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大会在北京召开。100多位“飞虎队”老兵及其家属受邀请来华参加相关纪念活动。本尼达也携夫人、儿子、孙子来到中国。当初的英俊少年已是儿孙满堂的老人。在华夏文化纽带工程举办的联谊活动上,本尼达首次与他的老朋友李先念的女儿、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副会长李小林会面。
9月6日,“飞虎队”队员及其家属到湖南芷江参观他们援华抗日时期的总部。随后,华夏文化纽带工程为本尼达“开小灶”,安排他重返湖北监利。
9月8日,罗家村的村民吹响了唢呐,燃响了鞭炮。乡亲们用滑竿抬起本尼达先生和他的夫人,前往3公里外稻田中的坠机现场。“我跳伞时,还是一个小伙子,没有你们的帮助,今天就不可能来到这里了。”时隔60年后,本尼达重回这片令他感念的土地。
坠机现场的下凤湖当年是个很大的湖泊,后来围湖造田变成了一个池塘。本尼达的孙子一下就跳了进去,弄得两脚是泥。他说他想摸摸爷爷的战机。
本尼达在启程访华时就曾说:“我很想看到我驾驶过的‘战马’。”为此华夏文化纽带工程拨款20万元给监利县,在湖北省文物局批准下,对坠机进行试掘,但由于当时地下水位过高,试掘只打捞起坠机的起落架和一个轮胎。当这两件文物送到宾馆给本尼达看时,他眼睛湿润了。临行时,他又说道:“当年我跳出飞机的时候,飞机几乎还是全新的。不过,它曾被击中,又沉到湖底这么多年,可以想象必定破坏得很严重。如果能够将它挖掘出来,我很希望能再次前来亲眼看看它。”
第二天,罗德世、周孝汉、罗必书老人和当年营救过本尼达的几位已故老人的后代一直陪同着他。本尼达和老伴埃莉诺紧紧地握住罗必书等老人们的手,潸然泪下。埃莉诺动情地说:“谢谢你们!没有当年你们的救助,我就不会拥有他,也就不会有我们现在这个家。”
本尼达的儿子则对罗德世说:“感谢你救了我的父亲,你就是我的中国爸爸!以后我们就是亲人了,希望我们的后人能世代交往。”分别时候,他们依依不舍,眼含热泪紧紧拥抱在一起。
打捞一段历史
打捞那架飞机,打捞一段历史,打捞中美人民温暖的记忆。这记忆永远会珍藏,中美两国人民互相帮助的美好情谊也会永远相传
根据本尼达的愿望,华夏文化纽带工程启动了开掘、修复、保护本尼达所驾驶的美飞虎队战机项目的报批工作。
2008年5月底,国家文物局批准华夏文化纽带工程和监利县发起和推动的该项工作。2009年上半年,战机前期勘探工作全部结束。
华夏文化纽带工程将其命名为“龙腾虎跃”行动,巨龙和“飞虎队”,中华民族与美利坚民族,美好的象征与祝福尽在其中。
美中航空历史遗产基金会主席杰夫·格林2008年11月来到北京时表示,他热烈赞同这个命名。美国驼峰飞行员协会主席杰·文雅德表示,待飞机打捞出来,他将亲自送一面美国"飞虎队"队旗来,将其盖在开掘出来的坠机上,表达对中国人民的敬意。“希望美中之间的这段历史和情谊能够永远传承下去。”杰·文雅德的孙子汤姆斯·文雅德是位好莱坞电影演员,他说,我强烈感受到中国人民对我们的亲和与尊重,我受到了很大的教育。作为年轻的美国人和老"飞虎队"队员后代,我希望能继续传承这份友谊。
据介绍,来自中美两国的民间力量正积极筹备,希望战机能够顺利挖掘出来,予以修缮,在坠地点树立纪念标志,在毗邻的周老嘴镇建设“飞虎队纪念园”。
事实上,“龙腾虎跃”行动在中美两国均引起了广泛反响。担任华夏文化纽带工程组委会主任委员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周铁农、蒋树声,全国政协副主席张榕明、厉无畏表示赞赏和支持。一位美国国会议员致函表示:没有中国伙伴勇敢大胆的帮助,“飞虎队”不可能成功。“飞虎队”的故事彰显了中美两国人民的出色合作、彼此尊重、同心协力。将这样一件珍贵的二战文物向公众展出,将能够良好地教育当今的世人,令他们了解到中美历史中那不可或缺的一页。
李靖表示,中美之间的交往分为两个层面,一个是政府层面,一个是民间层面。事实上,当年中国百姓救助美国飞行员,以及今天的发掘行动,都充分体现了中国人情义无价的价值观以及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情感,也体现了我们的民族精神和人性情怀。美方如果能理解中国人民的这种情怀,以善意对待善意,相信中美两国之间的沟通将会更加顺畅。
去年1月25日,美国驻华大使洪博培给华夏文化纽带工程组委会写去一封热情洋溢的信,其中说道:“P-51战斗机的开掘、修复和保护作为中美双方合作的见证,将会在中美两国历史中留下重要的篇章。”
虽然“龙腾虎跃”项目得到了中美民间和官方的一致响应和支持,但在发起时,双方都认为,战机开掘资金(不包括修复和保护等文物措施),应由民间提供。华夏文化纽带工程组委会承担了这一资金筹措任务,并已先行向监利县拨付了前期资金。
据李靖介绍,“龙腾虎跃”项目分前期勘探工作、道路修复和环境治理工作、开掘和修复工作、保护和陈列工作四个阶段。目前第一阶段工作已经完成,第二阶段工作正在启动。
2010年10月24日,不幸消息传来,近在咫尺却返不回那片池塘的本尼达老人,结束最后一次中国“感恩”之旅回到美国不久,在故乡加州与世长辞。
相信本尼达老人在天国不会抱憾。因为,在他生命的最后时光,他差一点就再次回到了当年战斗过并得到中国人民帮助的土地。也因为,“龙腾虎跃”项目正在加快实施,打捞那架飞机,打捞一段历史,也是打捞跨越太平洋的温暖记忆。这记忆会永远珍藏,中美两国人民互相帮助的美好情谊也永远会世世代代相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