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时间
- 2007-4-10
- 最后登录
- 1970-1-1
- 在线时间
- 小时
|
发表于 2010-9-4 15:54:36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浙江
答F先生兼谈我对沔阳文化的理解
F先生预测我的《大话沔阳人》是低俗文化,我一点都不生气。我甚至认为,他是对沔阳有真感情的人之一,因为有感情,才不容许他人随意涂抹、歪曲自己的家乡。F先生提了几个小问题,恰好也是我很感兴趣并一直钻研的问题,我非常乐意回答,并借这个机会,把我所知道的沔阳文化跟朋友们一道分享。
一、沔阳的水文化
沔阳的文明史可以追溯到45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这一点,越舟湖和沙湖出土的石器、陶器、谷物化石提供了强有力的佐证。沔阳文化也应该从那时候算起。由于类似的文物在天门石河镇率先发现,所以,它们被定义为“石家河文化”。但石家河文化并不等同于沔阳文化,因为石家河文化是一个大概念,涉及湖北、豫西南和湘北,沔阳文化则是一个特定的小概念,即比现有地域大一点的老沔阳的文化。
沔阳这块土地经过了沧海桑田的变迁,这种变迁非常惊人,不身临其境则无法描述,甚至不敢想象。最简洁的答案是:沔阳是一块冲积平原。
沔阳位于古云梦泽的核心地带,以前,这里堪称水的世界:长江上游巨大的水量过境,外加汉江、东荆河、清江、沮漳河和洞庭湖的湘、资、沅、澧四水汇入,洪水时一大片,枯水时几条线。众多河流的水裹挟着泥沙进入云梦泽,由山地进入洼地,然后流速减慢,大量泥沙开始沉淀,经过长时间的积累,高地显露并日渐增加,洼地则排水不畅,最终出现了湖泊。因此,云梦泽并非一片汪洋,而是交错的湖泊和高地,我们的先民就是在这样恶劣的环境里繁衍生息。
云梦泽并不是自古就有,它是逐步形成的,商代最盛,战国中后期渐渐缩小,唐宋才彻底消失。可以这么猜测,云梦泽形成之前,这里是有人类的;云梦泽消失以后,这里也是有人类的。但在其鼎盛时期,这里有没有人类,是一个问号。即使有,也很少。有人类就有文化,这是毋容置疑的。沔阳的历史说穿了就是治水的历史,沔阳的文化基本上就是水文化,我们经常说沔阳是“梦里水乡”,不是没有道理的。
二、沔阳的来历
沔阳建制于公元503年,即梁天监二年,距今1500多年。建制前它属于云杜县。梁武帝萧衍登上帝位后,增设了若干郡县,以加强中央集权统治。这样一来,沔阳境内就有四个县了:沔阳、云杜、州陵、惠怀。张沟一带属于沔阳县,排湖一带属于云杜县,沙湖一带属于州陵县,洪湖一带属于惠怀县。政区划小,是战争的需要。沔阳是南北对峙的前沿阵地,属于敏感地带。南北统一以后,沔阳的重要地位就丧失了。
这就出现了一个新问题:自古山南水北为阳,沔阳在汉水之南,为什么不叫沔阴呢?这就要提到夏水。在水系不明朗的古代,沔水在沔境并非汉水,而是借用了夏水。借用的多了,连长江的一部分也曾经被称为沔水。关于夏水,《辞海》是这么说的:“折东北至沔阳县治附近入汉水,自此以下汉水兼称夏水。”当时的沔阳县治在夏水之北,沔城东30里(汉尺,约合10公里),“沔水在县南八十步”(《元和郡县志》),即张沟地域古州河以北。夏水的另一个名字叫沧浪水,有人怀疑它就是州河的前身。从历代《沔阳志》上可以看到,张沟接阳在明嘉靖年间称为沧浪村,清乾隆年间称为沧浪里。
这里透露了三个信息:一个是屈原游沧浪,一个是诸葛亮流连读书台,一个是缅伯高千里送鹅毛。第一个真。屈原两次流放,一次到汉北,一次到溆浦,都经过了夏水。第二个假。汉代的沔阳不在这里,在陕西勉县东,沔南则在襄阳一带,诸葛亮是襄阳女婿而非沔阳女婿,沔城的黄家花园不过是镜中之花。第三个可真可假。唐代的沔阳已经是这里了,但沔阳湖还在陕西,我们习惯把排湖或莲花池说成是沔阳湖,也许是真的,也许是假的。
是不是假的就不能写了呢?不是。大凡传说,都寄托了老百姓的一份幻想,我们作为后人,应该把他们的幻想延续下去。还有,要端正一个态度,不能一提到名人,就认为是吹牛。名人并非住在空中楼阁,他们都有自己生活的土壤。屈原为什么不能到张沟来?渔父为什么不能是张沟的普通渔民?一定要是老北京大上海的渔民才合理?李白在安陆当了十年女婿,就在我们身边活动,真得不能再真了,你能说安陆人吹牛?再说诸葛亮。沔城的黄家花园、读书台、武侯祠颇有些年代了,皮日休、陆龟蒙、陈友谅等历史名人都为之题过诗,我们能一根筋地说他们题错了吗?文学(当然我所从事的只能算是乡土文学)是不能较真的,就说《西游记》、《封神演义》吧,谁不知道是假的?但我们照样看。
三、沔阳婚俗及外来文化
要说低俗,沔阳的婚俗才真叫低俗。这个不用我多说。为什么会有这么个风俗呢?民俗专家用一个神话故事作了解释。说是哪儿的潭里有个什么妖怪需要供奉,稍不满意就兴风作浪。一个叫李大胆的人不怕,得罪了妖怪,他儿子娶亲那天,妖怪把轿子拦住施了法术,娶亲的人都在原地转圈圈,走不动路。李大胆听说后,带着本家兄弟若干把妖怪赶跑了,然后亲自背媳妇回家。
这个故事当然是杜撰的,世上哪有什么妖怪?!但要探索沔阳婚俗的真正起源,怕是不容易了,只能从“三天无大小”的谚语里勉强找些依据。我们沔阳的“礼”大得骇人,穷讲究特别多,稍不注意就得罪了人,但婚礼的“礼”相对开放,很多条条框框都打破了。吃吃喝喝玩上三天,还要闹洞房、听壁根。发展到今天,俗的东西越来越多了,有的简直成了闹剧。说归说,该热闹还是热闹,毕竟和谐才是硬道理。
沔阳婚俗算不算沔阳文化呢?我认为可以算。公公背媳妇的好处很多,不见面是不见面,一见面就亲亲热热,以后一口锅里吃饭就随和得多,出现了矛盾也好化解,毕竟有过肌肤之亲嘛!
回族文化是怎么回事呢?这得问沔城的阿訇。我一个阿訇都不认识,只认识两个回族人,一个是陈雄,一个是蔚兰。他们是仙桃最好的作家,有发言权。我跟陈雄吃饭的次数很多,没留心他是否吃猪肉,但蔚兰肯定是不吃的。这正好,我恰恰是一个食肉者。
谈谈外来文化吧。
沔阳其实是一个移民县,历史上规模最大的移民有两次。一是东汉建武二十三年(公元47年)的南郡移民,约七千人,时号“沔中蛮”;二是明初“洪武开坎”,由于战乱和朱元璋的报复性屠杀,沔阳地区土著民锐减,江西人大量迁入。我们甚至不敢保证现如今到底还有没有土著的后代,大家见了面,个个都自称是江西老表。此外,元朝、满清时候也有移民,多是蒙古族、回族。我还发现,我们的很多方言和风俗比如哭嫁跟鄂西的土家族很相似,而且沔阳人中的土家族人也不少。
我疑心沔阳婚俗也是外来文化,只苦于没有证据。外来文化是怎样跟本土文化融合共生的,有待于我们进一步探索。顺便告诉大家,我下一步的计划就是写《闲侃沔阳史》和《静赏沔阳风》。上面说的这些就是《闲侃沔阳史》的一部分。如果朋友们有兴趣,不妨参与,向我提问,给我找麻烦。问题越多越好,不要等木已成舟,才知道遗漏了很重要的东西。
感谢F先生!
感谢各位朋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