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时间
- 2007-9-10
- 最后登录
- 1970-1-1
- 在线时间
- 小时
|
2007-2017年这十年,湖北公益发展史上有四座里程碑。
第一座里程碑是2007年7月的“三千里汉江行” 志愿者联谊和社会调查活动。
“三千里汉江行”活动是湖北、陕西十多地的慈善、乡建义工联合组织的,活动主题是“关注南水北调水源地,宣传秦巴山区科教扶贫”。 2007年7月8日,仙桃义工发起人汪新才骑摩托车从仙桃出发开始“汉江行”,抵达汉中后在南郑县种植了“鄂陕友谊树”,然后到宁强县汉江源取水,再从汉江源与汉中志愿者周一波等回到武汉,沿路考察、交流,活动参加者约400人,在汉江源、钟祥大柴湖等地资助学生,在十堰、钟祥、武汉召开多地义工交流会。骑行结束时,志愿者将在汉江源和丹江口水库取的水注入汉阳南岸嘴江汉合流处,寓意“饮水思源”,关注汉江上游和南水北调。这次活动前后历时20天,产生了良好的影响,中央和地方媒体近20次报道。
“三千里汉江行”是湖北志愿者的第一次跨省大规模交流,当时在全国也不多见。当年各地义工跨地区交流还很少,这次活动后交流开会成为常态。活动预设了关注南水北调移民文化的主题,提示了汉中、安康和明清湖广移民的渊源,对地方政府不无启发,也为未来慈善义工转向关注历史文化、促成省内公益界的跨界结合打下了伏笔。活动传递的户外结合公益的理念,也对湖北公益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三千里汉江行”活动结束后,虽然再也没有组织全流域性的公益交流活动,但各地零散交流和项目合作非常之多,涉及助学、环保、农家书屋、文化遗产保护、乡土教育等很多领域,有的合作项目还延伸到甘肃、新疆等省份。各团队相互借鉴,一些先进的做法和理念也在不断推广传递。
如今,汉江流域的慈善、乡建义工已初步形成了有区域特色的公益发展理念。各地义工普遍重视公益思想的研究和传播,倡导大公益思维,重视和学界交流,积极推进跨界协作、社会协作,提倡“物质救助和智力扶持相结合”,将乡土文化的发掘推广和慈善公益结合,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第二座里程碑是襄阳拾穗者民间文化工作群发起的“漳纸工坊”项目。这个项目促成了文保志愿者和慈善义工的合流。在此之前,湖北文保志愿者和慈善义工从无团体往来。
“漳纸工坊”项目地位于南漳县薛坪镇漳河源,于2011年10月启动,是一个以保护传承手工造纸文化遗产为核心主题的综合性公益项目。漳纸工坊项目的建设吸引了不同公益团队参与。2012年8月,拾穗者和襄阳草草义工协会也因为这个项目建立了联系。从此,拾穗者和草草义工互相影响,在许多项目中开展合作。文化遗产类公益团队和慈善义工团队的结合,在湖北这是第一例,为其他市县作了良性示范,在湖北公益发展史上有着标志性的意义。跨界的交流合作让大家打开了思路,拓展了人脉,促进了慈善义工从物质救助向文化、教育层面的深层转型,也推动了文保公益的多元立体发展。如今一些转型的义工联、义工协会,已经很难界定为单纯的慈善团体。
两类志愿者的融合,意义最深远的影响体现在公益观念的转变上,慈善公益和文化公益的关系,已在学理层面得以解决。大家都明确了公益是社会教育和社会建设事业,文化教育、文化建设是社会教育、社会建设的核心内容。文保志愿者和慈善义工促进人的提升和社会进步的方向是一致的,“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也是一致的。各个公益领域的发展要素互相关联,许多公益项目的建设需要从民生、教育、文化等角度同时切入,文保志愿者和慈善义工专业能力、人脉、社会资源、思维方式各有优势,双方结合互补能产生一加一远大于二的效益。文保事业的开展,有赖于文保意识的普及和大众的普遍参与,慈善义工人数众多,深入社区,熟悉边远乡村,参与文化遗产收集整理、文保意识普及优势明显。为慈善项目设定文化主题,能成倍扩大影响,有利于“以文会友”,争取到更多的社会支持,还能带动大众观念的转变。随着国家经济建设的进步和民生、教育扶持力度的加大,助学等慈善项目的必要性、紧迫性大为降低,慈善义工将普遍面临转型,借鉴文化公益团体的理念、做法也是必由之路。
漳纸工坊项目对拾穗者及项目组来说也是一次全新的公益尝试。项目从保护传承手工造纸工艺开始,不断向其他领域作立体延伸,在户外文化建设、乡土教育、城乡互动公益建设、乡村旅游发展模式研究、义门家风研究等方面都做出了有益探索。“从造纸走向造就新公民”,漳纸工坊的探索早已超出一般意义的文保范畴。
第三座里程碑是2015年6月“东方之星”沉船事件全省志愿者的救援、善后大行动。
2015年6月1日,载有454人的“东方之星”号客轮在长江监利段翻沉,442人遇难。在救援行动进行及善后期间,监利爱潮涌动,各志愿者团队大义担当,倾力参与,省里也建立平台调度近百个志愿者团队统一行动。北京、广州等地专业救援、殡葬志愿者服务队驰援监利。志愿者们接送乘客家属,安排住宿,疏导交通,分派物资,进行心理干预,还承担了信息发布及外联、协调等许多工作。在小城监利,这次救援善后大行动是一次全民行动。几乎一夜之间,满城尽飘黄丝带,出租车对外地乘客全部免费接送。恰逢高考,500多位考生家长退掉了陪考休息的房间让给遇难者家属们住。有志愿者从美国赶回监利。在事发水域附近的三闾新村,有近3000位村民参加了搜救工作和爱心帮扶。种种情形,感人至深。对监利人的善行,上海政府和市民投桃报李,为监利捐款,闸北区也与监利结为友好区县关系。有遇难者亲属提出捐助监利贫困学生时说,“我们在这里失去一位亲人,希望再找到一位亲人”,闻者无不动容。上海以外,福州市政府、江苏省政府也主动为监利捐款或提供干部学习考察机会。浙江多地与监利对接产业转移并提供技术和人才支持。深圳顺昌机电设备有限公司把总部从深圳迁到监利。一年内,监利投资项目数量和投资质量均创历史最好成绩。2016年2月,中宣部、中组部、中央文明办等单位和主流媒体联合推选此次行动全体志愿者为全国唯一的“最美志愿服务群体”。
此次救援善后大行动,是湖北“全民公益”一次现实版上演,在全国范围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大行动极大地提升了监利的社会形象,激发了公众的爱心、责任心,传递了“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公益意识,增强了人们对社会文明发展的信心。事故的不幸和志愿者们的担当精神激发了广大民众对生命的珍重,对生活的珍惜,唤起了平和理性的生活态度,改变了监利人的精神风貌。就湖北公益发展而言,这次大行动对全省志愿者团队的协调能力、合作能力、专业救援服务能力都是一次很大的锻炼。放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层面看,这次大行动及后续影响生动地诠释了“志愿者也是投资环境(的一部分)”的公益理念,为思考社会道德水准提升及公民意识进步与经济建设如何形成正向的互动循环关系、为未来创造新的良性发展模式提供了深刻启示。
第四座里程碑是2016年7月各地义工的联合抗洪救灾行动。
从2016年7月初开始,湖北黄冈、武汉、黄石、鄂州、孝感、荆门、宜昌等地遭遇暴雨洪水袭击,有的地方降雨近百年一遇。各地义工组织积极和政府配合,全力投入救灾行动,全省联动,跨地支援。与以往救灾行动不同的是,这一次义工们不限于捐募、发放物资,而是和官兵一起日夜上堤巡护,驾着冲锋舟亲自到一线救人。孝感义工联一行7人带着冲锋舟赶到荆门市京山县屈家岭重灾区,两天时间救出被困群众约200人,后来又转回孝感本地应城、孝南等地救人。襄阳志愿者王修锋单枪匹马,带着冲锋舟赶往屈家岭,一天一夜转移灾民58人。各地蓝天救援队在救援行动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如黄石、荆门、南漳团队即先后驰援新洲、麻城、京山等区县。广东佛山、湖南长沙、北京等外省市救援队赶往屈家岭等地救援,和湖北义工精诚配合,贡献卓著,获得民众极高的赞誉。各地义工组织募集救灾物资的成绩创造了历史记录,受益群众数以十万计,仅荆门义工联就接收了深圳捐赠的价值一千多万元的救灾物资。各地义工还为安置灾民、安抚灾民情绪、安全防疫等做了大量工作,灾情过后又长期关注灾后重建。这一次救灾,湖北义工在民众面前展现了全新的形象,让人们看到,义工不仅能捐款捐物、献爱心,一样可以上堤、抢险、驾舟救人。义工是人人可为、人人当为的,这对广大民众而言,无疑是一次精神的洗礼,对社会公益意识也是一次巨大的冲击和提升。
湖北义工在救灾过程中展现了良好的组织能力、协调能力和合作能力,官民配合、跨地配合的高能高效表现得特别充分。义工从救灾一线传来一手需求信息,给政府及社会力量救灾以重要参考,部分媒体没有报道的灾区也得到了民间的救助。在义工组织发达的地方,外省捐赠很快找到了对接对象,而在义工组织不发达的某些地方,物资发放就遇到很大的问题,这也启发了人们对义工建设意义的深层思考。
2016年联合救灾行动,各地义工的组织行动能力受到了极大的锻炼,积累了良好的社会公信力,为未来团队公益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社会基础。跨地的交流合作,大大加深了各团队之间、各市县之间的友谊。和外省公益团队的接触、交流,拓展了湖北公益界的视野,让大家认识到了和沿海先进省份的差距,学习到了许多宝贵的理念和经验。经过这次救灾,“湖北初步建立了以本土公益组织伙伴为主的壹家人救灾网络”(孝感义工联鲁锋语),在2017年救灾行动中发挥了相当积极的作用,义工跨地支援已成常态。所有这些,必将对湖北未来公益发展产生极为深远的影响。
十年来,湖北公益史上的这每一次的里程碑,都是志愿者精神的大凝结、大发散,也都标志着公益观念和思维格局的大突破、大提升。全民公益,知行合一,放眼下一个十年,湖北公益事业必然会有更为辉煌的未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