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9月23——24日,麦田携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张军导师,在中原古城——河南郑州举办为期2天的会议协作培训。麦田以面试选拔的方式,选出贴合此次培训目标的团队角色参与培训,希望通过学习赋权,促进团队以及个人的成长。
线下培训已经结束,对于更多想要参与学习的麦友,我们整理出这份关于会议协作的学习资料,今天发的是下篇,上篇可在此回顾:
注:此次培训内容及所整理的干货大部分来自《谁说我们不能一起做决定?——参与式决策引导宝典》
√来到重点环节了,会议流程可以怎么设计?
1、根据议题来设计参会人员的参与形式。
例如:讲座(只需要成员聆听)、决策(需要成员参与讨论,并思考决策)
2、根据参与方式来设计不同的环节。
例如较长的会议需要插入游戏来缓和沉闷氛围,复杂的议题需要多设计几个讨论环节。
3、根据环节和参与方式来预估此次会议需要的时间,要考虑中场休息、讨论延长等因素。
√团队如何做决策?
团队的决策一般会经历发散期——动荡期——收敛期三个阶段。
发散期:是提出议题后,成员各抒己见的时期,适合收集多元的观点;
动荡期:成员在这个阶段会因为整合与接纳与自己不同的观点而挣扎,团队容易感到不舒服,沟通上产生误解。这个时候建议建立共享的理解框架,找到共同点;
收敛期:这个时期成员跨越沟通上的误解,整合想法,得出共识,找到具包容性的解决方案。
可以运用什么工具促进团队更好地做决策?
团队决策的每个时期都有相对应需要克服的困难,我们可以运用以下几个小工具,帮助与会者作出具有包容性的、持久有效的决策。
一、发散期——收集多元观点
1、明确问题的整体范畴,并且明确说出具体要求:人物、时间、地点、目标、如何做。
2、个人头脑风暴:每个人在限定时间内写出想法,再逐一分享。
3、脑力写作接龙:每个人先写,纸条传给下个人补充,继续传完。
4、公开表达情绪:可以用便利贴匿名/公开写好,抽取宣读;也可以是轮流发言,并给予回应。
例如:对此议题的担忧、抱怨、自己现在的感受,在自身情绪得到回应之后,成员会更投入到下一环节,情绪的抒发也会有效缓解动荡期所引发的矛盾。
二、动荡期——建立共享的理解框架,找到共同点
动荡期的主要目标是帮助团队努力了解彼此观点,并且加强人际沟通,让团队成员看到真实的彼此,不因为此刻观点和价值观的矛盾就争锋相对。
可以引导与会者:
1、换位思考;
2、谈个人提出这个观点、做出这个选择的背后原因,当深层原因能够被所有人了解时,发展出来的符合需求的提案会更容易;
3、确定整体目标,再细分小目标,求同存异。
三、收敛期——找到具包容性的解决方案
1、打破传统思维模式。
例如:允许妈妈带小孩回办公室办公,打破妈妈要在工作和照顾小孩中做选择。
2、重新架构问题,转变思考模式:把问题写下来,斟酌关键字,看是否可以通过改变问题来找到新的解决方式。
例如,电脑太贵,买不起。关键字在“买”,电脑是否一定要买来一手最新配置的,不可以借或租,或者买二手的吗?
3、明确评估标准。
例如从价格、人力等方面写出不多于5项的评估标准。
4、明确方案执行的分工和日期,有利于方案的落地。
√如何完结决策?
经过了激烈的讨论和观点的碰撞,大致的方案和观点也已经出来了,这时候我们就可以自然地过渡到“完结决策”这一收尾阶段。
一、呈现提案(可以选择用大白纸或白板呈现):
首先结束讨论时大伙不要忘记要重新回顾一下我们所讨论的内容,最好用白板/大白纸把得出的结论写下来,另一方面也方便我们更清晰地看出其中的逻辑联系。
二、可以运用同意梯级量表普查。它能够直接呈现普查的结果,不局限于“反对”或“支持”这两个选择,我们可以根据此来思考为什么该成员会在选择中犹豫了,他是否有其他的顾虑和需求?
同意梯级量表
1、一般来说,结果会有三种情况:
建议主要看该主题的利益相关性,是需要何种程度的支持,如果是简单的议题,微温的支持也足够;或者询问异议者,什么样的修正能够提高他们的支持度。
2、同意梯级量表的使用步骤:
画好表格,用陈述句写上提案;
确认每个人都了解提案;
询问提案的用字表达是否需要修改;
邀请大家给出自己的立场,进行两轮投票讨论
三、运用决策规则,做出最后决策
决策规则的运用不仅限于完结决策阶段,它可以依据团队发展状况来自由定制,但必须在会议开始前就制定完成,会议结束后不随意变更。在此举个例子,结束讨论可以参考的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