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和母亲一起讨米 过年这几天,我家还有一件重要的事情要做,父亲需要走乡串户卖小糖人,姐姐要在窝棚里照护小弟和准备吃食,这项艰巨的任务就落在母亲和我身上,那就是讨米。讨米就是要饭,是叫花子,总之挨门挨户,到别人家请求施舍。 我们住的这一带,靠湖靠河,水产资源丰富。在我们老家一直有“宁住大湖,不住大户”的说法。所谓“大湖”说的是湖泊、河流之类;旧时,家里穷,重要的就是能填饱肚皮;住在湖边,因为大湖里的水资源是活的,能长期满足基本生活需要,只要勤快一点,捕捞索取湖河里的水产资源,至少生存无忧的,如比我们逃荒到咸宁,就是靠打捞湖里的菱角为生。而“大户”则泛指城镇人口众多的地方,旧时也没有多少技能,加上资源有限,生存颇难。正是因为如此,我们所在的咸宁当地人的生活,尤其是在吃的方面还是比较丰盈的,在过年的时候尤其显得更充分。 母亲认为,这个节期就是讨米的大好时机,可以讨一些大米或者饭团子,改变一下总是吃菱角糊糊单一吃食的状况。 母亲带我去讨米,是有“策略”上的考虑的,我这么小就跟着讨米,又是外地人,说明一定很 "造业"。"造业"是“遭孽”的异译,是我们的方言土话,是指特别可怜,很辛苦,很受罪的意思。带着我,必然会更能引起人们的怜悯之心。因为不是讨米专业户,是以没有用竹板做成的“快板”、“ 三棒鼓”及“渔鼓筒”,也唱不了诸如“莲花落”等台词;母亲只会说“爹爹奶奶哟,可怜可怜我们,行行好,我们穷生烂眼,妹得饭七,实在饿的慌,好心的冷那,从指嘎里头讴一滴卡米饭给我们吧,麻叶子、玉斗片也行啦!”母亲挨家挨户讨米,别人有问为什么讨米,母亲总会不厌其烦述说讨米的原因,我则牵着母亲的衣角,直至走到每一个湾子的尽头。 (注释:“爹爹奶奶”指长辈;“穷生烂眼”是穷斯滥矣音译而来,指穷得不能再穷;“妹得”就是没有;“饭七”是吃饭的反说;“冷那”指您;“指嘎”指手指头;“讴”为拿出,给一点的动作;“一滴卡”就是一点点;“麻叶子”是用麦芽糖和炒米混合在一起制作而成的食物;“玉斗片”,原指用玉制的酒器,玉制的斗形器物,或指北斗星,也借喻江山社稷,沔阳土话指用糯米做成切成很薄后油炸而成的吃食,有点像斗形;也有人称呼玉兰片,指这种吃食薄薄的、白花花的的,像玉做的兰花一样。 “燕伢子,下一家你去讨吧!”在讨米的过程中,母亲总是这样“鼓励” 我,我说我怕丑,因而始终没有独立讨过一次米。但我相信,每次能讨到不少东西,我应该是“功不可没”的。好多年后母亲偶然提到过去的事情,总会对人讲“当时我们讨米,每次走到一家时,人家就会说,哟哟,看这个小孩,白白胖胖,干干净净,好呆呀,真不像要饭的”。 其地民风真是淳朴,每当讨到一家,母亲还没有怎么开口恳求(话说母亲满口土话,别人还不知道能否听懂呢!),但施主们二话不说就会从自家坛子或米缸或灶屋拿出一些东西给我们,即使看起来小气点或家里也不宽裕的对我们也没有什么恶意。 对我们有“恶意”的,也是让我最害怕的,是家家户户养的土狗子,我们还没有靠近它主人家门,便破门而出,扑了过来,仰头竖尾,张牙裂齿,汪汪狂吠,令我好不骇怕。所以,讨米,我和母亲必有一项“装备”,那就是每人一根木棍或者粗一点的竹条,既能防雨天时路滑跌倒,又有效的“威慑”哪些看门狗。母亲嘱咐我“燕伢子,不要怕,越是叫得狠的狗子,看起来凶凶的,越是要在它面前表现的若无其事” 。情况果真也是这样,只要我们离开狗的“防区”后,看家狗仅仅象征性“示威”的“汪汪”几声,就缩头缩尾的回到主人家里去了。 讨米,总是一大早就出来,天黑了才回到湖畔的窝棚。 累了一天,但结果是令人满意的,每天讨米回来,真是“叫花子开粮铺,每样都有一点”,当然最多的还是大米、麻叶、炒米和米饭,往往能装几个小布袋。有时,还会讨到一些“精贵”的食物,如 “京果、麻枣”等,有些会被我边讨边吃,当然还是要给姐姐、弟弟留一点尝尝鲜。回到家,姐姐、弟弟、母亲和我围在一起“盘点收获”,无不喜上眉梢,这些在当时是不可多得的收获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