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田野,西流河镇仁盛岭村油菜田里耕种繁忙。“以前这条路坑坑洼洼,收割播种车子进不来。现在路修平了,车子直接开到田埂边,种地太省心了!”面对市纪委监委回访人员,村民们语气里满是欣慰。
这短短几百米的水泥路,正是乡村振兴资金使用监管突出问题专项整治成果的生动缩影。今年4月,市农业农村局在摸排全市产业通道情况时,发现这条建成不到3年的生产路多处破损,严重影响农用机械通行。在进一步核查后,破损道路背后暴露出的党员干部作风问题浮出水面。一方面,市农业农村局协调项目施工方对破损路面灌缝维修,另一方面,将涉及问题线索移送至市纪委监委,目前,相关人员已被追责。
今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5年过渡期的收官之年。乡村振兴资金是保障政策落地、惠及群众的“生命线”,其使用规范度与管理精细化水平,直接关系到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成效。
为确保乡村振兴资金安全高效使用,今年以来,市纪委监委针对财政惠农惠民补贴资金、乡村振兴项目资金使用监管中可能存在的风险,深入推进乡村振兴资金使用监管突出问题专项整治,以“全链条、无死角”监督筑牢资金安全堤坝。
“乡村振兴资金来源广泛、资金量大、涉及领域多、监督监管难度大,必须强化各类监督上下贯通,形成严密监督体系。”市纪委监委派驻市农业农村局纪检监察组组长李继亚介绍,在市纪委监委的推动下,农业农村、财政等部门成立专项工作领导小组,组建8个专项督导专班,联动各镇(街道、场、区)党委政府开展自查整改,形成“上下贯通、左右协同”的工作格局。
如何厘清千头万绪的乡村振兴资金使用监管问题?市纪委监委与相关职能部门在多次调研、反复论证后,决定以产业路厚度、长度、强度等这一显而易见的问题为突破口,创新构建“纪检监察+职能部门+行业机构”协同监督模式,变“坐等线索”为“主动挖掘”,对2022年衔接资金建设的192条产业通道逐一过筛,发现其中22条道路破损严重,再通过走访群众、查看资料、请第三方专业机构钻芯取样,发现其中部分路段厚度、强度不达标,由此挖出12条线索移送市纪委监委,目前相关人员已被给予相应处分。
除了实地排查,市纪委监委还借力大数据赋能,多方协调,打通财政、交通、水利、农业农村等部门数据,全面收集乡村振兴相关工程清单、项目矢量坐标数据、资金拨付明细等信息,并建立数据库,深挖资金使用中的隐形问题。今年以来,市纪委监委共查处乡村振兴资金使用监管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582个,立案372人,党纪政务处分308人。
“专项整治不是‘一阵风’,更要通过‘查改治’一体推进,构建常态长效的监管机制,让乡村振兴资金始终在‘阳光’下运行。”市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针对排查发现的问题,市纪委监委已分级分类建立整改台账,定期跟踪整改进展。同时,推动职能部门完善资金拨付审核、项目竣工验收等系列制度,真正把监管“制度笼子”扎紧扎牢。